安全管理知识
14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15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海因里希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把事故的责任归因于人的缺点。
16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三、博德(F.BIRD)事故因果理论: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管理是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17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18
系统安全的目标不是事故为0,而是最佳的安全程度。
第一部分概述
三、基本原理:
系统原理: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
人本原理:在管理中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失误
个人原因、环境原因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
事故
21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系统安全理论:
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发生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22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2)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管理的基本原则,既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第一部分概述
现代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现代企业的管理原理和原则。
重要特征:
1)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
2)强调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一部分概述
系统安全:
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安全管理知识
对工作的认识
1、安全工作者——企业的“白衣天使”。
2、天使职责——保障生命与健康。
3、安全技术——安全是一门特殊专业技术。
4、安全管理——时时刻刻、方方面面。
安全管理公式:责任×思维×能力=成果。
第一部分概述
一、管理:
1)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目标。
人在生产活动中,是通过人体本身的作业活动,以能量传递与转换来完成的。
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也是通过能量传递的形式来达到其作业目源自。19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当人的活动行为处于非正常状态是,人体作业活动和能量转换失去控制,人体就会与具有能量的设备发生接触或碰撞,以致遭到打击而被伤害。
当机器、设备非正常运行时,会使其能量传递产生能量逸散,这种能量逸散去一定的控制时,就会释放出非正常能量传递,致使设备遭破坏和人身伤害。
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部分概述
四、安全的概念:
安全:
1)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2)系统运行处于人们对安全的接受水平。
第一部分概述
安全是相对的。
安全是一种状态。
广义安全与狭义安全。
1)狭义安全:指某一领域或系统的安全。
13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domino sequence theory)。在该理论中,海因理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如果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
组织保障:机构和人员保障。
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安全教育培训。
建设项目“三同时”
安全检查。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系统安全评价。
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
事故应急救援。
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统计分析。
11
第一部分概述
七:安全管理的对象
1)人的系统—运用法律、组织管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2)能量系统—控制能量,不使其意外释放。
3)危险源—通过危险源识别,建立危险源控制系统,实现安全生产。
12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指个别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事故频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原因。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四、能量失控释放理论:
吉布森、哈登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
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这种理论指出任何造成伤害或损失的事故都是由能量传递失控引起的。
2)广义安全:即大安全,把狭义安全扩展到领域生命安全,生活安全,全社会的安全。
第一部分概述
五、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通过管理手段,实现事故控制,消除隐患,减少损失的目的。使整个企业达到最佳的安全水平。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10
第一部分概述
六、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和其它损失。
危险源与事故: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23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能
量
屏
蔽
失
效
能
量
释
放
伤损
害坏
环
境
因
素
人
失
误
物
的
故
障
24
第三部分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内容、原则、方法
一、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目标管理。
运用这种模式,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中,应以防止人和物的能量逸散失控为核心。
控制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操作活动中的能量失控,即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实行标准化作业等。
控制机器设备的能量传递转换失控,要改进机器装置的性能,对逸散能量采取措施,加以利用,避免其转换为伤害为伤害或损失。
20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
能量观点的的事故因果连锁
2)就是通过对人的工作来达到工作的目标。
3)管人、理事。管人要以人为本;理事,要找出科学规律,要讲效率。
4)指一定的组织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劳动,使别人一起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概述
二、安全生产管理:
1)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以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