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说课稿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说课稿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民族问题是与国家政治生活紧密相联,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学习好这一节课,使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并且为后面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我国的宗教政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唯物辨证的思维来观察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要从我做起,自觉承担起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确立依据:这是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要求;且学生只有掌握这三项基本原则,才能深刻认识到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国家的重大问题。

突破:通过案例重点讲解。

四、教学难点: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依据:让学生一下子要理解它们之间所有的关系,并不容易。

突破:通过图表让三者关系形象的呈现在同学面前,一目了然。

五、教法学法:四环导学法、情景导入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宋祖英《爱我中华》的歌曲,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3—5分钟。

接下来,进入综合探究环节,给学生布置两个探究题,让学生分组讨论6—10分钟。

这样,让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不仅体现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且培养了他们积极求知、探索的品质。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巡查,了解小组的讨论情况,并给与适当的点拨。

(这两个问题是:)
⑴为什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⑵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讲授新课】
学生讨论完毕后是成果交流阶段,就是各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即问题答案),老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评价、纠正补充、启发讲解、归纳总结,从而达到讲解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就第一个问题,历史上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我国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实中,(多媒体播放歌曲,屏幕展示各少数民族图片)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概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就第二个问题,通过(自第三届起)每届人大都有各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参加的事例(多媒体放映)说明各少数民族是平等的,从而引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含义、依据。

通过波黑战争这一材料(多媒体放映),讲解民族团结原则的含义、依据,(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通过西部大开发的材料(多媒体放映)讲解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及意义,从而得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原因)。

通过对这三个原则的讲解可以先由学生自主推导出他们三者的关系,然后教师点拨归纳。

在我们目前形势上来看,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这种来之不易的成果,作为我们青年学生该如何做?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应珍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3、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最后,给同学们讲解学案中的试题,尽量让同学们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点,并适当讲解一些解题的规律、技巧,让同学们的知识更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