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器安装施工作业指导书1 施工准备劳动组织工机具材料材料设备2 操作程序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支架底座安装避雷器装置就位安装结束操作方法施工准备(1)应事先对避雷器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2)根据安装计划,提前将避雷器及安装工具、安装支架、计数器、引线等一起装在安列平板车上(有条件用汽车吊安装的地方也可装在汽车上,用汽车运达安装支柱处,用汽车吊安装),并采取防止掉漆及机械损坏措施,检查核对铭牌和订购单上的详细内容是否与现场所需一致、外观及配件是否完整。
(3)提前向线路临管单位运输部门提报封闭要点施工计划。
施工前应将作业车停放在需作业区间的邻近车站。
(4)对安装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装培训,使其清楚安装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作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清刷避雷器有电路通道连接表面,直到露出金属光泽;用干净的布擦掉覆盖的污物和金属屑;将无酸凡士林或润滑油涂在接触表面。
避雷器安装(1)司机接到封闭线路命令后,听从车站值班人员指挥,启动作业车运行至施工地点。
(2)停车后,底座安装人员下车,一人系安全带,带小绳上杆,扎好安全带,放下小绳,地面人员将底座扎牢。
(3)再上杆1人系好安全带,杆上一人拉绳,将底座提至安装位置。
(4)两人配合,按设计要求将支架安放轨面2米高处。
先把连接螺栓穿入预紧上,用水平尺量测避雷器支架表面的水平度,保证支架的水平。
支架调平后,一人扶住,另一人用呆扳手紧固,并用力矩扳手检测达标。
(5)将避雷器本体吊装上去,将避雷器底座安装到托架上。
(6)将计数器安装在托架上。
(路基计数器安装在田野侧,桥梁上安装在线路侧)(7)连接避雷器与柱式绝缘子脱离器采用35平方毫米软编织镀锡铜线,至接触网上用电连接线为RTJ-95,距定位悬挂约3米左右,上行接触网电连接安装于小里程侧,下行与上行相反,计数器引线35平方毫米铜缆。
图示:结束(1)完成当天任务,收回工具、余料,作业车在封闭点内返回车站。
(2)施工负责人填写安装记录。
3 技术标准安装前,必须由电气试验部门对其进行耐压试验。
避雷器应垂直安装,固定牢靠。
连接线应预留温度变化引起的位移量,连接接触面应涂电力复合脂。
桥梁段计数器避免安装在靠近检修梯侧。
避雷器托架安装水平,无锈蚀,各部螺栓连接紧固。
避雷器及支持绝缘子应呈竖直状态,倾斜角度不超过2°。
表面清洁,安装牢固,无裂纹、破损及放电痕迹。
避雷器引线无损伤、断股、散股。
至高压侧引线的张力应适宜,不应使连接端子受到超出允许的外加应力。
极限条件下,高压侧引线对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大于350mm。
脱离器状态良好,无破损、裂纹。
安装位置应满足动作后,引线不侵入限界并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绝缘间距。
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4 注意事项(1)作业时,作业车应处在停止状态,且不得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
(2)小料、工具应用工具袋、晃绳传递,严禁抛扔。
(3)作业人员均应戴安全帽,以防工具、材料坠落伤人。
(4)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切实做好防护工作。
第三十二节电缆敷设1 施工工艺流程图2 各工序施工方法及要求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先熟悉电缆平面布置图,电缆清册有关图纸资料,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培训,质检员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上岗。
(2)人员准备:成立电缆安装小组,每一小组由技术员、质检员各1名及熟练技工、辅工若干人组成(人数根据工程量大小而定)。
(3)工器具准备:序号工器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电焊机2台2切割机1台3弯管机1台4电缆放线架1付5地滑车若干个6压钳油压或机械2把(4)施工现场清理:清理施工现场建筑杂物,平整好施工机械(打桩机)布置场地。
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及埋设电缆从沟道至设备常常是穿管敷设,为的是保护电缆部首机械损伤和避免过多砌筑分支沟道。
电缆保护管在土建施工时配合土建进行预埋。
电缆保护管一般采用水煤气管,预埋前要对电缆管进行加工。
电缆管使用钢锯的下料,电缆管的弯曲用液压或电动机械弯管机弯制,弯制时使用与管子相适应的钢模,电缆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于准备穿入的电缆的弯曲半径的要求。
电缆管焊接时先对齐后点焊,电缆管内不能有焊渣、接缝内壁要光滑。
电缆管埋设时,必需固定牢固,可以焊接或绑扎在基础钢筋上,以防震捣混凝土时位置移动,管子位置一般应对准设备接线盒,管子水平段应有一定坡度以便排水。
电缆管外壁应涂防腐漆,埋入混凝土中的部分可以不涂。
电缆支架的配制和安装除直埋地下的电缆外,电缆都要敷设于支架上,电缆支架有角钢架、装配式支架及电缆托架等多种。
土建施工时,应预埋好预埋铁板为电缆支架安装做好准备,铁板按支架档距预埋,上下个一块,其上下距离有支架立距尺寸而定。
安装时可在沟道两端或转角处,按相同尺寸先安放两只支架,然后在两端支架间拉一水平线,再按线安装支架。
单只支架要求横平竖直,可用水平尺找正,支架水平偏差不应大于?3毫米,垂直偏差不应大于其长度的千分之三。
校正后用电焊焊于铁件上。
3 电缆敷设电缆搬运电缆应缠在盘上运输,人力推动时应顺电缆圈匝缠紧的方向或盘上标明的箭头方向滚动,否则会造成松散、缠绞,以后放线困难。
用车运输时,应将电缆盘立放于车上并临时固定。
卸车时不许将盘抛下,要顺跳板滚下来或吊下来。
大电缆盘滚动较吃力,最好用铲车搬运。
短电缆可按规定最小弯曲半径卷成圈,四点捆紧后搬运。
电缆敷设目前为人工敷设,才用专用工具。
电缆敷设时,将电缆盘架在电缆放线架上,电缆拖地部分布置塑料或铝地滑车,将电缆置于滑车上,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也能减少电缆于地面的摩擦,保护电缆不受损伤。
电缆敷设到位后,及时整理电缆,将电缆按设计位置排列放置,电缆理直,并按规范用电缆卡绑扎固定,同时及时悬挂电缆牌,同沟敷设200米以上时,每隔30米分别标识,电缆牌上应有以下内容: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起点、终点等。
在下列地点应挂电缆牌:电缆两端、改变电缆方向的转角处、电缆竖井口、电缆中间接头处。
穿管敷设(1)穿管长度在30m 以下者,保护管的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实际外径的倍;超过30m 时,应不小于倍。
(2)地中埋管距地面深度不宜小于;与铁路交叉处距路基不宜小于;距排水沟底不宜小于。
(3)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所穿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4)一般每管只穿一跟电缆。
当电缆中间有接头时,应放在电缆工作井中。
(5)并列管相互间宜留有不小于20mm 的空隙。
(6)交流单芯电缆以单根穿管时,不得采用未分隔磁路的钢管。
(7)电缆进入排管的端口处应有防止电缆外护层受到磨损的措施。
(8)穿管敷设时管的内壁应光滑、平整,管口无能引起刮伤、割裂电缆的缺陷。
电缆构筑物敷设(1)电缆构筑物的尺寸应按容纳的全部电缆确定,电缆的配置应无碍安全运行,满足敷设施工作业与维护巡视活动所需的空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隧道内通道净高不宜小于1900mm;在较短的隧道中与其管沟交叉的局部段,净高可降低,但不应小于1400mm。
(2)电缆支架、梯架或托盘的层间距离,应满足能方便地敷设电缆及其固定、安置接头的要求,且在多根电缆同置于一层情况下,可更换或增设任一根电缆及其接头。
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符合上述要求的电缆支架、梯架或托盘的层间距离的最小值是:普通支架、吊架的层间距离的最小值是250mm,桥架的层间距离。
(3)水平敷设时电缆支架的最上层、最下层布置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Ⅰ、最上层支架距构筑物顶板或梁底的净距允许最小值,应满足电缆引接至上侧柜盘时的允许弯曲半径要求,且不宜小于上述b 项的数再加80~150mm 的和值。
Ⅱ、最上层支架距其他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护板。
Ⅲ、最下层支架距地坪、沟道底部的最小净距:电缆沟的垂直净距50mm;隧道的垂直净距100mm;电缆夹层非通道处的垂直净距200mm、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 宽通道处的垂直净距1400mm;室内垂直净距2000mm;室外无车辆通过的垂直净距2500mm、有车辆通过的垂直净距4500mm。
(4)电缆构筑物应满足防止外部进水、渗水的要求,且应符合下列规定:Ⅰ、对电缆沟或隧道底部低于地下水位、电缆沟与其它水管沟、排水沟并行邻近、隧道与其它水管沟、排水沟交叉时,宜加强电缆构筑物防水处理。
电缆沟与其它水管沟、排水沟交叉时,电缆沟宜位于其它水管沟、排水沟的上方。
(5)电缆构筑物应实现排水畅通,且符合下列规定:Ⅰ、电缆沟、隧道的纵向排水坡度,不得小于%。
Ⅱ、沿排水方向适当距离宜设置集水井及其泄水系统,必要时应实施机械排水。
Ⅲ、隧道底部沿纵向宜设置泄水边沟。
(6)电缆沟沟壁、盖板及其材质构成,应满足承受荷载和适合环境耐久的要求。
可开启的沟盖板的单块重量,不宜超过50kg。
桥梁上电缆的敷设(1)公路、铁路桥梁上的电缆,应采用防止振动。
热伸缩以及风力影响下金属套因长期疲劳导致断裂的措施。
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电缆应充分松弛。
当桥梁中有挠角部位时,宜设置电缆迂回补偿装置。
(2)桥梁上悬吊架设的电缆与桥梁架构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在人不易接触处,电缆可在桥梁上裸露敷设,但应采取避免太阳直接照射的措施;大截面电缆宜采用蛇形敷设;经常受振动的直线敷设电缆。
应设置橡皮、砂袋等弹性垫衬。
(3)电缆的支持和固定 1)一般规定 a、电缆明敷时,应沿全长采用电缆支架、桥架、挂钩或吊绳等支持与固定。
最大跨距应符合下列规定:Ⅰ、应满足支架件的承载能力和无损电缆的外护层及其导体的要求。
Ⅱ、应保证电缆配置整齐。
Ⅲ、应适应工程条。
(4)直接支持电缆的普通支架(臂式支架)、吊架的允许跨距,水平方式敷设1500mm,垂直方式敷设3000mm。
维持电缆较平直时,跨距可增加一倍。
(5)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明敷时,应设置适当固定的部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Ⅰ、水平敷设,应设置在电缆线路首、末端和转弯处以及接头的两侧,且宜在直线段每隔不少于100m 处。
Ⅱ、垂直敷设,应设置在上、下端和中间适当数量位置处。
Ⅲ、斜坡敷设,应遵照1、2款因地制宜。
Ⅳ、当电缆间需保持一定间隙时,宜设置在每隔约10m 处。
Ⅴ、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还应满足按短路电动力确定所需予以固定的间距。
(6)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明敷时,加设固定的部位除应符合上述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Ⅰ、在终端、接头或转弯处紧邻部位的电缆上,应设置不少于1 处的刚性固定。
Ⅱ、在垂直或斜坡的高位侧,宜设置不少于2 处的刚性固定;还宜使铠装铝丝能夹持住并承受电缆自重引起的拉力。
Ⅲ、电缆蛇形敷设的每一节距部位,宜采取挠性固定。
蛇形转换成直线敷设的过渡部位,宜采取刚性固定。
(7)单相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终端、接头与电缆连接部位,宜设置伸缩节。
伸缩节应大于电缆容许弯曲半径,并应满足由于电缆在运行中会发热,电缆可能会出现微小的径向膨胀和导体伸长现象,防止电缆因热机械效应造成对电缆终端、接头与电缆连接部位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