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理论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其产生的风险是其中主要的内部管理风险之一。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经营的主要运转动力,其智力和体力通过一系列运作机制为企业带来财富和社会收益,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又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容易对企业造成损失、威胁与危险,形成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而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的工作设计与工作分析、招募、筛选、绩效管理、以及晋升、培训等各个环节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预警;预警系统 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所处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人力资源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其风险伴随性也有所增加。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风险主要是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认识不足,而在具体实施人力资源各方面工作中管理不当所造成可能性危害。

一直以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招聘、培训、考评、薪资等往往是关注的重点,而各个环节的所产生的风险往往被管理者所忽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方面,人力资源所导致的风险多数具有隐性特征,不如生产、营销风险明显。

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确实缺乏有效的预警系统,导致了风险潜伏,企业运作危险系数有所增加。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高新技术的依存度日益增强,对人力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如何实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防范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逐渐成为了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有鉴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主要从原因、必要性、表现等方面探讨企业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以期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规避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2 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为基础,可为企业构建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体系和规避人力资源风险提供具体性、可行性的借鉴和参考,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化解能力,从而减少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风险而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损失,最终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意义上看,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有了充足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价值和资本化方面的探究,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研究成果并不多,而针对风险预警问题所做的研究较少,进一步探究系统构成在目前仍然是空白。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预警问题做出探究,并结合理论与实践尝试系统构建,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3 国外研究现状
从实践意义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具有不可避免性,而该类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如何对风险所导致的损失防范于未然,在风险未完全成熟之前及时调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本文的主要实践意义正是在于对这一实务问题的探索解决。

国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规避研究直接成果并不多,然而却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如著名心里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工作—压力角色动态管理理论等,这些
理论分别从员工需求、企业成本、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员工需求和激励研究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最受认可。

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五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指出需要的层次越高,可变性越大,表现形式越多,加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并且具有长久的动力性。

在马斯洛之后的赫茨伯格进一步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能防止员工不满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而对于能带来满足的因素称之为“激因素”。

保健因素包括有与上司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条件等10种。

赫茨伯格认为,当保健因素获得相当满足只能消除不满意,又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能激励员工又称为“满足因素”。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带来既定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它包括三个变量或三种关系。

另外,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个体不仅注重自己绝对报酬的数量,重视自己的投入与所得与其他人的投入相比较的结果。

他认为个人公平感的产生依赖于个人对所观察到自己的所得与投入之比和所观察到的可比他人的所得与投入之比进行比较的过程。

当感到两者的比率不相同时则产生不公平感。

工作—压力角色动态管理理论最早由汉斯提出,认为压力是一种动态条件,随着个体所面临的目标和环境而改变,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随时调整管理方式。

这些理论成果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4 研究内容以及方法
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形成原因入手,详细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必要性,理论基础、原则、组成模块和效果反馈,试图为企业风险规避提供全面的、灵活的,能同时反映企业需求和人才价值的风险预警系统,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化解能力,减少企业因为人力资源风险而带来的损失,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效率提升和价值发挥的现代企业管理目标。

5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性质和管理工作开展不当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损失。

人力资源的损失主要包括:用人不当导致员工能力发挥未能与所处职位相匹配;人员的待遇未能体现人员的价值;人员流动给企业系统带来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几乎存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如招聘、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确定等,具有潜在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种类较多,如人事风险、培训风险等。

有专家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理念风险、制度风险和管理技术风险。

在人力资源自身特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存缺陷的双重作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存风险主要存在于招聘、培训、薪酬、考核四个关键环节,对于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历程而言,招聘是风险存在的第一个环节。

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风险
招聘风险的主要表现在于信息不对称性。

在现代企业中,每个员工个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考虑,而企业则演变成为各个带有自身利益考虑的个体的集合地。

企业作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个体,同样具有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考虑。

因此企业的利益目标和员工的利益目标往往会出现不一致性。

招聘活动是企业吸纳个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价值观、能力的相互适应性显得尤其重要。

但是在价值观和能力相符的沟通过程中往往是信息不对称的高发区。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
尔·斯宾塞认为人力资源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分为应聘者对企业的隐瞒和企业对应聘者的隐瞒。

基于本文构建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的考虑,主要讨论第一种风险情况。

7 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风险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预警系统做出研究,期望能为该类系统的构建做出尝试。

本文结论如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主要因为人力资源自身的特性和管理工作中的缺陷所造成的。

这类风险多存在于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环节中,所导致的负面效果是人才流失、经营受创和核心竞争力下降。

本系统的构建具有原则性。

为了把这类风险降到最低,必须从人力资源自身特性和工作缺陷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价值相符和曲线调整的原则构建人力资源预警系统。

本文构建的系统体现了上述原则。

本系统具有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切合实际,本系统把招聘、培训、考核与薪酬这些风险高发区作为基本组成部分,把反馈分析和警戒核定作为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确保系统的反应速度。

本系统模块与体系之间统分结合,既可以整体反映企业的全局风险,又可以针对某个环节进行独立的风险识别和措施修正,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及时通过预警系统控制风险高发环节,消除风险隐患。

本系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中反馈不足的现状设置了反馈分析模块,出现风险之后可以对模块进行及时修正,避免重复预警的出现。

同时本系统为了适应企业的办公设备状况,以办公设备为基础建立了简易快捷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企业在应用中有效操作。

本系统具有实用性。

为了验证本系统风险预警的准确度,本文特意选取一个省级网络媒体作为样本,从这个企业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四个环节提取数据,根据系统设置的模块进行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样本实际情况对比验证。

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对风险高发区和整个企业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为企业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预警方式。

8 结语
任何一个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现实相比较,总有自身的局限性,因此在系统的使用中注意想系统外寻求解决方案,用统分结合的方式与复合思维解决问题,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系统应用的具体行业、企业进行特征分析,才能真正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湘波.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09,(3):228—231.
[2] 邓俊,张志娜.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商界,2009,(4):233—234.
[3] 冯雪峰.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与内外部控制问题新论[J].人力资源管理,2009,(1):107—10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