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投融资创新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投融资创新
• 按照这样的逻辑来推论,显 然财政收入的取得与支出的安排 和使用,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 规定进行,不能依照任何人的意 愿或个人偏好进行。即人民对国 家所掌握的财政资金的使用享有 决策权和监督权。这些权利是通 过对预算、决算和财政政策的审 批来实现的。即经过立法机关审 批的年度预算和财政政策,具有 法律约束力,政府必须严格依照 执行。因此,公共财政的构建对 法制有着天然的依赖性,公共财 政必然是法制财政。
再从支出上来看:因为我们不论 花在什么地方的钱,都不是我们自家 的钱,而是纳税人的钱,是十分珍贵 的公共资源。因此,我们花的每一分 钱,都必须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都要千方百计地让人民笑起来,而不 能让人民哭起来,更不敢使人民骂起 来。目前,我国政府的投资体制不健 全,监督不到位,挤占、挪用、贪污、 浪费政府投资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 公路、铁路、机场、城市交通、水利 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频频暴露出来的各 种严重问题,已经令人民深恶痛绝, 政府投资效益低下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我们站在政治的立场上 来看,实际上任何赋税是不得民 心的。法国前财政部长柯尔伯特 就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征税就 像拔鹅毛,你要想以最少量的反 对的嘘嘘声来得到最大数量的鹅 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 我们设计税制,必须考虑道德因 素,既要体现效率、还要体现公 平,更要讲政治。我们不能为了 增加政府收入而伤害了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要知道,政府与人 民群众是舟和水的关系:水能栽 舟、亦能覆舟。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张 建 申(教 授)
201就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投融资创新》这 个专题,讲讲自己的心得和意见,感 到十分高兴。但由于自己才疏学浅, 水平有限,错误和不妥之处实所难免, 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主要讲三个问题:
试想一想:人如果没有道德、没 有良知,那么,在利益面前,在金钱 面前,在灯红酒绿面前,只凭着血肉 之躯,凭着本能,显然是无法抵挡的。 当人没有了道德感与羞耻感,丧失了 人性的尊严与高贵之后,在疯狂鄙俗 及充满诱惑力与刺激性的世界面前, 很难寂然不动,立定脚根。于是腐败 产生了,堕落出现了,违反财经法纪 的现象也司空见惯,以至于一些人走 上了职务犯罪的道路,陷入了罪恶的 深渊。所有这些,都说明公共财政必 须担当起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保护弱 势群体免受灾难伤害,维护财经秩序 的历史重任。
1)我所理解的公共财政; 2)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 3)地方政府的融资创新。
希望同志们自始至终有个好心情!
前言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融 入全球化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 针并举,内政与外交相互促进, 民主法治相辅相成,发展和谐 并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 成就。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 我国经济保持平均9.7%的高速 增长。即使在2008年遭遇国际 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去年 经济增长也达到了8.7%,这的 确是一个了不起的世界奇迹!
• 2009年的主要经济指标:
• 1、GDP达到33.5353万亿,增 长8.7%,人均约3800美元;我省 GDP达到8186.85亿元,增长 13.6%,高于全国4.9个百分点已 经居全国第17位。
• 2、全国财政收入达到6.85万亿 元,增长11.7%;我省财政收入达 到1389.5亿元,增长25.8%。
• 近年来,我们一些人把发展就等同于 经济的快速运行,等同于GDP和财政 收入的高速增长,而忽视了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和真实感受。这种认识上 的片面性肯定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 果,我们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毫 无疑问,发展必须必须以人为本,必 须民生优先,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即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人民 大众。如果我们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切 身利益为代价而换取了发展,我们宁 可回到自然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把 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 生活得惬意不惬意作为检验财政工作 的重要标准。
• 另一方面,公共财政运行机制 的规范性,也要求财政活动必须 在法制的约束下进行,必须站在 制度的制高点上去实施财政分配 活动。也就是说,既然政府被社 会成员委以了提供公共物品(包 括政府投资)的神圣责任,那么, 就有必要防范拥有公共权力的部 门及其官员因滥用权力而损害社 会成员的公共利益。因此,公共 财政不仅仅要从公共性的角度来 考虑财政的供给范围,还要从政 府自身行为的规范化入手,来防 范公共权力的滥用。
• 3、外汇储备接近2.4万亿美元, 今年3月底已经达到2.447万亿 美元,是世界上国际支付能力最强 的国家.
• 4、进出口总额为22073亿美元, 其中出口为12017亿美元,超过 德国已经处于世界第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 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 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 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 度势,科学决策,带领全国人民万众 一心,共克时艰,坚持实行积极的财 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 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 滑的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 回升向好。如果把2008年以来九个 季度的GDP增幅画条曲线:10、 10.1、9、6.8、6.1、7.9、8.9、 10.7、12.8,这是一个清晰的“V” 型反转。
• 值得指出的是,2009年三季度以来, 我国经济企稳向好主要依赖政府投资 拉动,而民间投资、居民消费和外贸 出口依然呈现低迷态势。政府投资 “单引擎”驱动的经济复苏具有很大 风险,很难使经济步入稳定、协调和 可持续的内生型增长轨道。只有在全 球经济稳步复苏、居民消费意愿和能 力大幅提升、民间投资真正启动、产 能过剩局面有效缓解后,我国经济才 有可能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目前, 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领域广泛, 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而资金又十分 短缺。探讨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政府投 融资创新,努力拓展地方政府的融资 渠道,是一个有意义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