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lipopolysaccharide, LPS:脂多糖。
位于G¯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构成,是G¯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成分。
2、virus attachment protein, V AP:病毒吸附蛋白。
是病毒毒粒表面能够特异性地识别细胞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结构蛋白分子,亦称作反受体(antireceptor)。
无包膜毒粒的反受体往往是壳体的组成部分,有包膜病毒的反受体为包膜糖蛋白。
P1783、inflammation:炎症。
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做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作用为清除有害异物,修复受伤组织,保持自身稳定性。
P4014、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因子。
转座因子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
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有3种类型:插入顺序IS、转座子Tn、某些特殊病毒(如Mu、D108)。
5、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条件致死突变型。
是指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常用的条件致死突变是温度敏感突变,用t s表示。
P2196、antisense RNA:反义RNA。
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RNA。
它具有与另一“靶”RNA 或DNA互补结合的碱基序列,能特异性的与“靶”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它参与许多调节系统,调节基因的表达。
调节作用主要在翻译水平,也包括少数在转录或DNA复制前引物加工水平。
P2597、nonsense mutation:无义突变。
是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代表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蛋白质合成的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产生截短的蛋白质。
P2188、biofilm:生物膜。
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同时,生物膜上还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
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
9、phage:噬菌体。
原核生物病毒的总称。
一般多指噬细菌体和噬放线菌体。
作为病毒的一种,噬菌体具有病毒特有的一些特性:个体微小;不具有完整细胞结构;只含有单一核酸。
噬菌体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包括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10、bioremediation:生物修复。
用生物学介导的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从特殊环境中(尤其是原位)除去或降解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修复污染环境的工程化处理过程。
生物修复的本质是生物降解,能否成功取决于生物降解速率。
P322一、名词解释1、sterilization:灭菌。
是指利用某种方法杀死物体中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例如高温灭菌。
P1602、virulence plasmid:毒性质粒。
许多致病菌的致病性是由其所携带的质粒引起的,这些赋予宿主菌致病性的质粒称为毒性质粒。
毒性质粒具有编码毒素的基因。
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含有编码δ内毒素(伴胞晶体中)的质粒;根癌土壤杆菌含有引起双子叶植物冠瘿瘤的致病因子Ti质粒。
P2133、antibiotics:抗生素。
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如青霉素、氯霉素等。
4、symbiotic nitrogen fixation:共生固氮。
微生物在与植物共生状态下,通过固氮微生物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的过程。
具有彼此单独生活时所没有的形态结构(如根瘤),或由于稳定共生而成一类独特的生物(如地衣),甚至有的内共生体很难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但也有一些共生现象是比较松散的。
P3095、auxotroph:营养缺陷型。
是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的能力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如组氨酸缺陷性his A-。
P2186、selective medium:选择培养基。
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P917、fermentation:发酵。
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P1028、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荧光素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的存在,此方式不只可以用来测知抗原的表现量也可观察抗原所表现的位置。
9、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上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应答并与其产物特异反应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又称为表位(epitope)。
抗原决定簇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所携抗原决定簇的数目称为抗原价,一般抗原是多价的。
P40510、vaccine:疫苗。
用于预防接种的抗原制剂称为疫苗。
预防接种是指给机体输入抗原物质,使免疫系统因抗原刺激而发生类似感染时所发生的应答过程,从而产生特异免疫力,又称人工自动免疫(artifical active immunization)。
疫苗种类包括:全微生物疫苗、亚单位疫苗、抗独特型疫苗、核酸疫苗。
P427一、名词解释1、bacteria spore:细菌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spore或endospore)。
芽孢无繁殖能力。
芽孢是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之一,在抗热、抗化学药物、抗辐射和抗静水压等方面,更是首屈一指。
P552、auxotroph:营养缺陷型。
是一种缺乏合成其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的能力的突变型,只有从周围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得这些营养或其前体物才能生长。
如组氨酸缺陷性his A-。
P2183、nitrification:硝化作用。
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作用分两步进行:把铵氧化成亚硝酸(代表性细菌是亚硝化单胞菌属);把亚硝酸氧化成硝酸(代表菌属是硝化杆菌属)。
4、psychrophilic microbes:嗜冷微生物。
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可以分为专性和兼性两类,前者的最高生长温度不超过20℃,但可以在0℃或低于0℃条件下生长;后者可在低温下生长,但也可以在20℃以上生长。
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是因为细胞膜脂组成中有大量的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P3055、resistant mutant:抗药性突变。
是由于基因突变使菌株对某种或某几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产生抗性的一类突变型,普遍存在于各类细菌中,也是用来筛选重组子和进行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正选择标记。
如:str r和str s分别表示对链霉素的抗性和敏感性。
P2196、operon:操纵子。
原核生物细胞中,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由操纵区同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作为表达的协同单位,受同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子的调控。
P2487、provirus:前病毒。
也叫原病毒。
存在于宿主染色体内的潜在的病毒染色体组。
可以从一代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代细胞中而不使宿主破裂。
8、receptor:受体。
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
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受体与配体结合即发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反应,如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间黏合、细胞胞吞等细胞过程。
9、antibody:抗体。
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所形成的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血清活性成分称为抗体(Ab),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抗体是由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包括IgA、IgD、IgE、IgG、IgM。
10、immunogenicity:免疫原性。
抗原在体内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和特异效应细胞的特性称为免疫原性。
一、名词解释1、culture plate:培养平板。
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平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平面,常简称为平板(plate)。
注意区分培养皿(culture dish)2、prokaryotes:原核生物。
一大类细胞微小、只有“核区”(无核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单细胞生物。
所有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①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DNA环组成;②缺少单位膜分隔而成的细胞器;③核糖体为70S型。
3、secondary metabolism:次级代谢。
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可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及维生素等类型。
P1294、disinfection:消毒。
消毒是利用某种方法杀死或灭活物质或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可以起到防止感染或传播的作用。
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对芽孢则无杀灭作用。
5、isocaudomers:同尾酶?切割不同的DNA片段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
6、transformation:转化。
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
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遗传转化和人工遗传转化。
7、shuttle plasmid vector:穿梭质粒载体。
8、retrovirus:逆转录病毒。
9、neutralization:中和作用。
特异性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决定簇结合,使毒素失去毒性、病毒失去感染敏感细胞能力、毒性酶失去酶活性等,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
10、DNA vaccine:DNA疫苗。
又称为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
用病原体的一段具有保护效应的核酸片段导入体内,通过在体内的表达激发机体产生抗感染免疫,称为核酸疫苗。
一、名词解释1、petri dish:培养皿。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