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结构式2型生物教案
(疏松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处理生活垃圾;优质鱼饵,饲料。)
15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水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水平。通过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注意水平、分析总结以及准确表达的水平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沙蚕、水蛭内容,找出并背诵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很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怎样预防蛔虫病?
环节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0页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是由什么构成的?有何意义?
2.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后端,背面和腹面,摸腹面有什么感觉?
3.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运动,那个快?
4.蚯蚓体表粘液有何作用,实验中为何要保持蚯蚓体表湿润?
5.试验后怎样处理蚯蚓?
学生做实验,观察、抚摸蚯蚓并总结作答,教师点评并板书。讨论蚯蚓在自然界的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鼓励性评价
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
三测
内容提要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前测
讲解和图片了解蛔虫病发病时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睡觉时磨牙等。
学生分组讨论: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
小组讨论并派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学生找出并背诵出线形动物主要特征。
MS-EEPO备课方式:板块结构式(Ⅱ)
概况
课题: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课型:平台互动式标准课(45分钟)
课时:1
目标
目标1
1、知道蛔虫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会做蚯蚓的观察实验,能说出蚯蚓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目标2
1、通过对线形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
10
通过了解蛔虫病的症状,引起学生的注重激起好奇心,听+想+小动的方式顺利引入新课
培养学生独立自学水平和小组合作水平。
中测
互动授课
(一)指导学生自学教材第8-9页,完成以下问题。
1.蛔虫有什么特点与寄生生活相适合?
2.人类是怎样感染蛔虫病的?
5பைடு நூலகம்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水平
后测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本节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四人小组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5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水平,由教师引导本节系统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
注释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