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生当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中学生当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


造成学生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很多,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原因: 1.生生源素质偏低,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学校有10% 的学生来自外地,有 9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在长期的教育 过程中,缺乏礼仪文明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导致道德普遍滑坡现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影响很大,外地借读生和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 由于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家庭文明程度不高,就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的 基础文明教育和训练层次较低,内容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学生文明 意识的下降。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受到经济体制改革中遗 留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通使学生与外界的联系 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都会给学校带来影响,特别是一些自私 自利、损人利己等非文明现象严重腐蚀学生的灵魂,造成学生道德素质 的下降。
3.意识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措施不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老一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上教育方 式单一呆板,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过程中空洞教学,没有真正去解决学生思想意识中 深层次的问题,再加上一直以来学校把不文明行为存在的原 因过分地归结在学生生源素质低等主观原因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教育引导和教育管理, 没有把教育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认为讲文明都只是讲讲而已 4.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其它都是次要的, 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都是些小事、琐事,无碍大局。其实这些“小事”确实反映了一 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 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5 .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观念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从现实情况看,学生受教育 的 程度同其基础文明修养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之间、观念与 现实之 间的反差。 6 .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部分学生盲目地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 文明的行为当成了“有个性”、 “有性格”、“潇洒”,如有的学生认为散散漫漫、 不修边幅、浓装艳抹、奇装异服等是追求个性发展,是一种新潮,甚至认为是“有品 位”;有的学生认为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时,脏话连篇,才显得“哥儿们”,才有兄 弟情,才够人情味。殊不知这些都不是高尚文明的行为习惯。
行为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当 前,学校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 留长指甲,染彩色指甲,男生长头发;没有正确的 走姿坐姿和站相,穿拖鞋、背心进出教室等公共场 所;满嘴脏话、粗话、庸俗话;买饭不排队;考试 作弊;男女交往不 得体,在校园里挽肩搂腰;上网不文明,在网上说 脏话,乱发电子邮件;在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