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幼儿喜爱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的典型游戏。
从我自己从教的经验来说,我觉得角色游戏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变、多功能的材料,保证充足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自主考虑能够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
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一)游戏空间的一般要求1.应该有相对应的区域划分。
托小班应该给孩子创设出“家的温馨”,像我们现在的托班里面都有小床,小屋等。
2.应根据便于交往的原则划分区域。
3.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空间。
比如在窗台边系一根绳子,托班的孩子会把它当作水龙头,也有了一定的以物带物的想法。
4.尝试让儿童自己安排游戏空间。
(二)游戏材料的一般要求:1.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
2.游戏材料的收集应该有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
3.游戏材料应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游戏材料应适合各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
给小班儿童提供的一般是能引起其对熟悉的周围(家庭)生活回忆的、比较逼真的玩具材料;中班儿童随兴趣、水平的发展,对玩具种类要求增加。
应多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持续增长的游戏需要;大班儿童已经能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玩具材料,对玩具细节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
如他们会用精致的材料打扮娃娃或自己,我们要多为孩子的这种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半成品材料,以满足其持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
5.游戏材料要符合一定大小比例。
6.提供的成品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的,能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二、游戏角色的选择游戏角色应由孩子自主选择。
为了减少游戏角色分配所占用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纠纷,一般用以下方法选择游戏。
小班儿童角色意识淡薄,能够采用“挂牌”形式,协助孩子记住自己所承担的角色。
中班儿童能够采用提前“插牌”的形式,以避免争抢角色或某个游戏人数太多的情况发生。
大班儿童能够通过协商、猜拳等形式确定游戏角色。
三、不同年龄班角色游戏的特点与观察指导。
小班(1)特点小班儿童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
对模仿成人动作或玩具感兴趣,角色意识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实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水平。
例如:点心店的师傅仅仅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
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做别的事了。
(2)观察与指导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①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面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②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能够游戏中角色身份加入进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③要注意规则意识的培养,让儿童在游戏中逐渐学会独立。
④通过讲评协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
2.中班(1)特点中班儿童因为认知范围的扩大,游戏内容、情节比小班儿童丰富多了;处于联合游戏阶段。
想尝试所有的游戏主题,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愿望,但却还不具备交往的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
中班儿童在游戏中有较强的角色意识,有了角色的归属感,他们首先会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色,然后带着这个角色去做所有想做的事。
表现出游戏情节丰富,游戏主题不稳定,儿童在游戏中频繁换场的现象。
(2)观察与指导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教师应针对中班儿童的特点,①根据儿童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儿童玩多种主题的游戏。
②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游戏的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
③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
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对应的规范。
3.大班(1)特点大班儿童游戏经验相当丰富,在游戏中能主动反映多样的生活经验。
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能反映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
游戏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自己的愿望主动选择并有计划地游戏。
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
(2)观察与指导使用已有经验有现有的基础上去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根据大班儿童游戏的特点,①引导儿童一起准备游戏的材料及场地。
教师一般较多地用语言来指导大班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独立性;②鼓励儿童以物代物,创造性地解决游戏发生的问题。
教师平时能够有意识地以角色身份出些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让他们协助解决。
③通过游戏讲评,让儿童充分地讨论问题、分享经验,学会学习和创造。
四、观察计划的制定(一)本班儿童游戏发展的要求与特点。
(二)上次游戏的情况和存有问题(能够在游戏观察记录中体现)。
(三)本次游戏的材料增减。
(四)本次游戏的指导要点。
附:各年龄儿童游戏发展要求:小班:能理解游戏玩具、材料及环境,对游戏有兴趣,愿意选择和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会反映角色的简单生活情景,练习并形成展开游戏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具备初步讲评游戏的意识。
中班:通过创设简单的游戏情境,尝试并掌握分配角色的方法,能在一定时间内担任某个角色,理解角色的职责,增强角色意识,会操作玩具材料,积极表现较丰富的生活情节,能评价自己的游戏行为,基本形成展开游戏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班:会创设游戏情境,熟练的掌握并使用分配角色的方法,有目的的、持久的担任某个角色,共同构思游戏情节,会制订并遵守游戏规则,创造性的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节,会自制玩具材料,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游戏,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观察记录的类型:1.表格式。
在作班级一般情况了解时常用的记录类型。
2.图示式。
如场地安排示意图。
3.文字式。
这是角色游戏常用的记录方式。
观察记录的对象一是儿童本身。
包括一般的或个别幼儿的游戏态度、交往情况等;二是游戏的环境。
包括游戏的空间、时间、材料安排等;三是游戏的主题发展情况等。
记录用白描方式实行。
对观察到的典型言行不加修饰的记录。
一般情况下记录是教师根据本班儿童的游戏特点和发展要求,有目的地实行的。
如小班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是怎么使用玩具的?;中班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合作游戏的?游戏是如何发展的?;大班儿童是怎么主动交往和解决困难的?等等。
教师在记录玩观察现象后,应该对观察到的情形作出分析。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也能够是自己的指导体会或想法。
如果不是个别行为的,理应把它作为下次游戏的观察指导重点。
六、游戏的评价从多种角度实行讲评,让幼儿互相交流,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就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评价幼儿是否能准确反映生活经验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地将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引导。
还有的时候,孩子所反映的事物和现实生活不相符,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象。
有一次,小医院里负责打吊针的孩子说:“我是专门打大人针的,他是专门打小人针的。
”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分”,他也讲不出个所以然。
结束时,我请大家说一说,你们去打针,医生是不是这样分。
大家说不分的,大人和小孩打吊针都在输液室,仅仅针头有粗细之分,瓶有大小之分。
这样评价的结果,既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的水平,也丰富了必要的生活经验。
2、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在游戏中,幼儿只有按照角色的身份行事才会被同伴接受。
一次,嘉怡在图书馆当管理员,丫丫跑过去说:“请借给我一本《葫芦金刚》。
”嘉怡从书架上抽出另一本书说:“看这本吧,《葫芦金刚》不借,我还要看呢。
”游戏讲评时,我们就这件事展开讨论,小朋友们都说:“嘉怡不像个管理员”,“管理员不能够上班时间看书”......评价协助幼儿确认了角色身份,提醒他们按角色的要求做,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展开。
3、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水平幼儿只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游戏的内容才会丰富,在游戏中幼儿喜欢用形状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不在眼前的物品。
如,两根小棍子既可当筷子,又可当插在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块积木既可当罐装饮料、肥皂,也可当电话、对讲机等。
教师讲评时,对这些以物代物的现象要加以肯定,促使幼儿的游戏插上想像的翅膀。
4、评价幼儿的交往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幼儿的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任何创造性游戏都是以交往为基础的,它给幼儿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
幼儿在游戏中只有持续主动与同伴发生交往,才能保持游戏的兴趣。
有一次,鑫鑫和林涛在超市当营业员,不过迟迟没人光顾。
最后,林涛提出:“我们能够问问理发店的服务员,他们需要什么......“这是幼儿成功交往的事例,在讲评中我给予了赞赏和肯定。
5、评价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
幼儿在游戏中因为受角色的约束,对自己有一定的控制水平,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
如,角色分配不公,争夺游戏材料,不注意卫生习惯或忘记整理玩具等。
以角色分配为例,我们分别介绍了划拳、轮流、竞选等方法,并不一味强调谦让。
在讲评时我们常常选择游戏中的一两个现象实行分析,大家说一说谁对、谁错,怎样做更好,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自主,在交往中学会互助,在矛盾中学会谦让。
这样,能够协助幼儿确立准确的是非观,提升幼儿的道德判断力。
6、注重对幼儿纵向发展状况实行评价幼儿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性存有差异。
而幼儿又往往是借助他人的评价来理解自己的。
对幼儿做纵向的比较,有利于对水平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协助水平弱的幼儿树立自信心。
例如,我班的汤欣洁性格有些内向,刚开始介入游戏时表现比较被动,往往要等别人来邀请她。
一次,我发现她在理发店里耐心地给顾客介绍发型,就在讲评时表扬了她。
以后,她做理发员更积极了,还邀请我去理发呢,整个人都显得开朗、活泼起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角色游戏是幼儿的社会性活动.以促动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如果是社会性主题的,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把主题内容渗透在角色游戏中。
不过,在角色游戏中也会涉及其他领域的内容.如果老师能有意识地提供与主题相关的一些游戏材料,也许孩子会玩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但不能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