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模拟试题

初中生物结业考试模拟试题

人民中学2010年八年级生物结业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50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番号填入下表)1.下列属于无性繁殖方式的是:A、播撒小麦种子种地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

D、埋下鸡冠花种子后,种子发芽。

2.蚊子的发育过程经历了: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期。

B、卵→蛹→成虫三个时期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D、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3.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成活后,结出的成熟果实,其味是A、酸味的B、甜味的C、一半酸味,一半甜味D、酸甜适中4.南瓜的花有的能结果实,有的则不能结实,其原因是A、不能结实的花,是因为花发育不完全B、同一朵花中的雌雄蕊不能授粉C、不结实的花,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D、花既有雌花,又有雄花,只有雌花经传粉能结实5.决定有耳垂的基因(B)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b)为显性,李红有耳垂,她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是A、BBB、Bb C 、bb D、BB或Bb6.下列几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A肉质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C长在荫蔽处的小麦比阳光下的麦杆细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7.促进生物进化的原因是A遗传B变异C遗传的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8.下四组全为遗传病的是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C侏儒症、乙型肝炎、白化病 D色盲、血友病、甲肝和乙肝9.生物生存必然发生生存竞争的原因是A.生物好斗的本性B.竞争是自然存在的C.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空间等有D.为了产生更好的后代10.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遗传变异的结果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选择的结果11.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并释放能量,分解出的物质可被植物吸收利用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12.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A.蝙蝠B.海豚C.长颈鹿D.乌龟13.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A.葡萄酒B.香肠C.面包D.腐乳14、为严重烧伤患者移植他人皮肤,移植的皮肤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皮肤属于A、疫苗B、抗原C、抗体D、病原体15.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脂肪16.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⑤ D.①③⑤17.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A.含氧多,含养料少B.含氧多,含养料也多 C .含氧少,含养料多 D.含氧少,含养料也少18.体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A.肺B.心脏C.毛细血管D.组织19.加入酵母菌和面,可使蒸出的面包松软多孔,原因是A.酵母菌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B.酵母菌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C.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氧气D.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20.大量的细菌可以使食品迅速腐败,食品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的环境中A.细菌很少B.细菌繁殖很慢C.没有细菌D.细菌都冻死了21.在低倍镜视野的左下方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在换上高倍镜继续观察前,应将该细胞移向视野的正中央,此时玻片的移动方向是A.左下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右上方22“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

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A. 红色的B. 绿色的C. 蓝色的D. 黄色的23.为了了解养殖业现状,研究小组到寿光、寒亭、昌邑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

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量法24.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天竺葵,应该先放置在哪种条件下一昼夜?A.黑暗 B.有光 C.氧气充足 D.二氧化碳充足25.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活动中,某小组提出了以下四种测定花生果实大小的取样方法,其中最佳的方法是A.在大花生中取30粒较大的,在小花生中取30粒较小的B.在大花生中取1粒最大的,在小花生中取1粒最小的C.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1粒D.在大、小两种花生中分别随机取30粒二、非选择题(50分)26.(10分)某班40名同学进行有关“耳垂遗传”的模拟活动。

老师告诉大家,耳垂有无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有耳垂的基因(A)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a)是隐性基因。

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蓝色、红色卡片各两张,其中蓝色卡片代表父亲,红色卡片代表母亲。

两张蓝色卡片上分别写有A、a,两张红色卡片也分别写有A、a。

然后,让每个同学随机抽取一张蓝色卡片和一张红色卡片进行组合。

请回答下列问题:(1)卡片代表父母体内的 。

(2)若抽到两张卡片,一张写有A ,另一张写有a ,则子代的性状为 。

(3)统计全班40名同学的抽取情况,预期子代无耳垂的理论值为 。

(4)若某同学有耳垂,则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5)若某同学的基因组成为Aa ,请在图1圆圈中画出其体细胞内A 、a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7.(10分)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小河中几种不同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进行分析,并请环保专家对这5(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5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表示)。

(2)如果大量含有氮、磷的污水流入河中,引起小球藻等浮游植物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可能是 。

而当小球藻爆发性繁殖时,不仅会导致其他生物的死亡,也会有大量的小球藻死亡。

这些死亡的生物在 分解作用下,导致更多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3)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

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 ,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4)日常使用的电池不少种类含有汞,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近期在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有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世界尚无疫苗预防该病发生。

截止到(去年)5月20日,我国内地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都是输入型病例。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了对来自疫区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确诊者实行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

(1)我国所采取的防控措施,是利用了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甲型H1N1病毒的基本结构组成是 ,营养方式是 。

(3)由上可知,我国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应为 。

(4)若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发成功,那么注射疫苗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并具有免疫能力,这种免疫是由 完成的29.(10分)通过下列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认识脑的功能,并以此指导我们的生活。

研究成果一:切除小白鼠的大脑,小白鼠失去知觉,但心跳和呼吸仍在进行,胃肠依然能够消化。

研究成果二:切除了小白鼠的小脑,小白鼠的动作变得很不协调,步子迈得大而不稳,腿抬的高而笨拙,吃食物时,嘴不容易准确地碰到食物。

研究成果三:切除小白鼠的脑干,小白鼠的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死亡。

(1) “植物人”没有意识、感觉和运动,可以判断是脑的 _____________损伤了。

(2)“舞蹈症”患者的动作不准确、缺乏平衡感,可以判断是脑的_______发生了病变。

(3)在体育课上,老师嘱咐同学们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 ,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请你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有效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在骑摩托、滑冰时要采取哪些保护措施?___________。

30.(10分)“腐肉生蛆(qu)”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有的同学认为“蛆是腐肉变成的”,有的同学认为“蛆是蝇在腐肉上产生的”。

请根据这一现象作出你的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并对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

(1)你作出的假设是:。

(2)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①将两块大小相同的煮熟的猪肉分别放在两个同样大小的湿润玻璃碗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碗口覆盖纱布,B玻璃碗口敞开;并把A、B玻璃碗放在环境下培养。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碗中的生蛆情况。

(3)实验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A 玻璃碗中生出蛆、B玻璃碗中生出蛆。

实验结论:假设(填写“是”或“不”)成立的。

三、附加题(20分)31.(10分)请根据神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请用图中字母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

(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3)由(1)(2)知,脊髓具有功能。

(4)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

人类所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32.(10分)下图中,图(一)示某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生物体内的黑点表示难以被生物分解和排出的某些有毒物质;图(二)示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该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B〕水蚤与虾蟹类在结构上均具有相同的特点,被称为动物;〔C〕是蜻蜓的幼虫,它的发育过程属于发育。

(2)图(二)中,能够表示食物链中〔D〕小鱼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的是;图示的五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3)图(一)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