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盆景基础知识图解盆景基础知识2016年01月19日16:36:34 分类: 盆景制作方法参与: 908人点这评论图解盆景基础知识桩景枝、干、根修剪16忌枝忌:片枝、平行枝、内侧枝、切干枝、交叉枝、超长枝、车轮枝、对生枝、蛙腿枝、逆枝。
1 ·根忌:回根、片根、逆根。
干忌:S干、逆干、夺主干。
回复直干式的造型直干式造型在桩景中较为常见,特点是干身直立或基本直立。
直干比较单调,一览无遗,但存在一种很强的阳刚装饰美。
要在直干中培育出有神韵的盆景作品就要充分展现其中中直直的品格个性,通过构图、结顶、侧枝的生发、全方位地进行塑造,力求在单调、呆板中求取动感、神韵,使作品有所突破,取得新意。
1.结顶曲折,方向多变,但最后不偏离主干中轴线,中正结顶,中中正正。
(如图一) 图一:利用双飘枝造型,加强左边动感。
新培的顶枝不管左曲右曲,最后回归中轴,气势挺拔、上昂,是典型的正人君子拟人化文人风格。
2、结顶曲折,方向多变,最后偏离主干中轴线,呈下刚上柔,刚柔结合,端庄大方。
(如图二) 图二:桩形下直上曲,结顶左伸,与中正的干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刚者特刚刚,柔者特柔。
新培的右展飘枝右展取势,属标准的迎客式造型。
3,结顶中正的矮直干大树造型。
起托较低,多取等腰三角形的构图,追求一种稳定的铁塔般不可动摇的意境。
(如图三) 图三:起托矮、雄壮、厚茂,取等腰三角形构图。
台湾、日本很多黑松都有此造型。
4、结顶中正的介于文人树直干型与矮直干大树之间的秀茂直干造型。
起托适中,树相没有矮直干造型雄厚,取两造型之长,自成秀气茂盛品格。
(如图四)图四:结顶中中正正,老实,厚道、中庸、落落大方,风姿俊朗。
取等边三角形构图,为大多数人所喜爱。
5、自然野趣的红棉型。
红棉又叫英雄树,是广东特有的树种,干身挺拔、中正,威风凛凛,充满英雄气概。
(如图五) 图五:常见的自然界红棉型态。
红棉树的特点是于身中直,有对门枝。
取其形态制作盆景可间中采用。
6.双直干高耸造型。
此造型最为常见,主干高位放出飘枝取势,副干顶部留出空间,使副干独立明显。
副干右飘枝成为主干啃干枝。
(如图六) 直干式是最基本的造型形式,在理解活用的基础上尚可变换出多个造型。
一本多干大树形的造型一本多干大树形是较为复杂的造型,在选桩、截桩时要有明确的认识,要敢于肯定树桩中所含的造型形式,不要三心二意,要一杆到底。
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截桩要求,只要确定了桩形,也就抢得了在造型方面时间上的先机。
图一是一本五干的大树造型。
该造型五直干丛生,同头高位分出。
造型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原干的精华,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浩然正气。
如果将各干短截成为直干大树造型也未尝不可,但相对来讲树相就没有现在的造型雄壮、伟岸。
图二是一本四干的大树造型。
该造型干、枝的分布、构图与图一基本相同,只是主干微弯、势斜立,原桩动感稍强。
图三是一本四干的大树造型。
该造型主干呈软弯、曲态、居边,动势左走,结顶回顾副干。
构图取多边形,灵动活泼。
图四是一本多干的原桩相。
图五是拟作一本四干大树造型的截后桩相。
图六是成型设计图。
该造型充分利用了原桩的伴嫁托,桩相矮壮横展,特别是利用最低位的横飘干设计成全桩动感最强、带水影意味的造型,加强全桩的态势动感。
主干利用原伴嫁托尽量外展生发,态势开朗自然。
不等边三角形构图,稳重中求动感。
多干大树造型较为规范,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在掌握了造型的基础上,力求出新、破格,才能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一本多干丛林式的造型桩景中的丛林形可分为合植体丛林和一头多干体丛林。
合植体丛林的最大优点是可以灵活组合,干数随意,缺点是干身根头不能紧凑,欠缺苍古自然美。
一头多干体丛林正好与之相反,只能因材造型,干数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其最大优点是干身苍古自然、头根紧凑,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韵味。
桩景中的丛林形是自然界小树林或森林一角的特写。
表现的是莽莽苍苍丛林的自然景象,在众多的丛干中既要考虑单干、双干、一组干的艺术效果,更要强调作品的整体气势和意境,也就是林的艺术效果。
一头多干丛林形多选用野生桩。
截干时一般认为奇数干较好,3、5、7、9不等,以求变化灵活。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干与干之间只要关系合理,主次分明,有主有宾,仰、卧、斜、倚得体,合画理,偶数干的好作品同样不少。
在造型上,由于干多,每干的生长空间有限,在截桩时要首先确定众多干中最粗大最高的起全桩统领作用的主干,然后再进行分组处理。
各组干中又要确定一主干,各副干要尽量选取向外围空间扩张的,以求各干间有足够的采光空间。
在枝法的运用上,外围干的枝托可运用飘枝、探枝、摊手枝、拖枝、跌枝,求取动感、特色、变化。
主干下部可适当少留枝托成为高脚桩,上部的枝托要紧凑团结,造型的重点应放在结顶上。
各副干的干势、枝托的流向都要围绕主干为中心做到基本统一。
各干的结顶要有呼应,有争让,整体效果要茂密。
丛林造型难就难在要密而不乱,疏不脱节。
图一是比较常见的规范化的六干丛林造型。
该造型主干居中,统领全桩气势神韵。
各干间枝托互相穿插,较为规范。
重点是运用平行相破的办法在直干中求变化。
图二是七干丛林的造型。
主干居中靠前,配枝左、右开展起相携各干的作用。
各干大小相差不大,根头紧凑团结,有一种根基稳固不可动摇之感。
图三是八干丛林造型。
该造型气势雄浑、莽莽苍苍。
分组明显,各组都有一干起主导作用,且又连结一体。
图四是九干丛林造型。
该造型分组不明显,成一整体状。
主干居后位成统帅有押却之意。
副干锐向左进打先锋,其余各干团结在主干周围成一整体,锐不可挡。
图五是十干丛林的截桩相。
图六是十干丛林的造型。
该造型最大特点是双主干。
中间二小干把二组干统一起来。
每组干充分展现了平行相破的关系。
桩相别具一格,有如戏剧中的双生双旦,既相互独立又统一在一起。
丛林造型,难在多而不乱,重在整体气势。
熟习画理,对丛林的造型很有帮助。
卧干树的造型卧干,干身水平横卧盆面.干梢、枝叶上扬,如罗汉寐地、滚马跃蹄,风韵独特,别具一格。
图一干身特殊,半段穹露半段卧地兼有过桥式与卧干式两种造型的特点,全桩的精华尽在干身,上扬的顶干配上盆外飘技,加强外展动感,又使重心均衡,窍顶的小枝与顶干相呼应,并很好地传达了桥的作用。
图二卧干段派生丛干,干与干互相独立,头、根对应,是典型的筏生林式,各干如同龙舟竞渡的力土,赛龙夺锦的意境尽显无遗。
卧干造型也可利用苗木从小做起,只要选好苗木,利用铁丝缠绕扭曲,则可以得到理想的卧干造型。
图三利用黑松苗从小培育,边培育边造型,上部翻卷扭动,左探右拖,即是中、小品也具有大树气概。
卧干式,主干横卧,硬直不弯曲,具刚烈气势;主干横卧,微曲,具优美媚态。
两种干势,上扬的中段最好逆转取“回头照足”之势。
软弯结顶,干势一出一回,一正一反,刚柔互用,气韵谐美。
图四干身横卧盆面,占有盆面大半空间.重心呈明显的一边倒状态;为了挽回重心,补卧干段空虚,在上扬段重点位置配予飘枝,顶枝锐尖左伸与干势相统一。
这是比较常规、大众化的造型,为大多数盆景爱者所采用。
图五干身微穹,上扬段连续三个直角曲急弯,刚烈无比,与干身形成强烈的对比。
近盆面配上探枝,得水影造型这之趣,构图稳中求险,另具特色。
图六是一卧干桩的原桩相。
此桩特异,横卧段微穹,爪根刚烈,上扬段干向较直,高耸,收尖细,原托利用率高,这是原桩精华,要充分利用。
图七是造型设计图。
此桩特点是盆面是卧干,盆面上是直干,集卧干式与直干式特点于一身,十分难得。
造型把握好单直干高耸桩特点,高位配上双飘枝,既补高脚部的空虚又使干身重心回顾,在险峻中复归于平稳。
卧干造型,创意无限,只要把握规律,就能随心所欲。
水影式盆景的造型水影式盆景,是比较特殊的盆景造型。
取自然界塘边、河岸上树木的干和枝俯卧水面之上,顾影生辉的树木景象而得名,又称为临水式。
水影桩多为曲卧干桩和曲斜干桩。
干身不是横卧于盆面,而是卧于水面(意象中的空间)。
同悬崖型一样,根头部必须有反方向的强力拖根,才合乎长期为大水冲刷,在悬岸中露根和俯干的特点。
其造型上有与悬崖式十分相似的地方:干身飘离根头部,向外求得生长空间。
但前者配的是浅盆或中高盆(浅滩、河岸),后者配的是高深盆(悬崖、峭壁),两者追求的意境不同,造型、表现形式也不同。
水影造型,树桩临水的一边,都配有一俯于水面的半飘半跌枝。
除了干身的曲度美,就是此枝的特色造型美。
此枝可以看做是全悬崖或半悬崖体进行塑造。
只要把此枝托玩好,玩出格局、特色,再配合结顶,顾盼生情,则全桩神韵、格局已定。
一、是以半飘半跌枝作为造型,要枝轻俯水面的造型。
干身呈S形,根头部干起立后横走但不卧于盆面,以曲斜干桩相似,区别在于横走段干与盆面平行。
造型的特点是通过强化半飘半跌的造型要枝,取得轻俯水面的水影式意趣。
配以中深长盆,有塘边、河岸之感。
二、是以干身横卧水面为主要特征的水影式造型。
干身呈M 字形,结顶连续两个直角急曲上昂后回顾根头部。
强且有力的拖根稳住干身,高位探枝水面弄影。
造型动感特强。
三、是以跌枝为造型要枝的水影式造型。
干身硬直刚烈,高位跌枝下沉水面,上昂顶枝,回顾根部。
险峻的斜干中,同向配上跌枝,动感更为险绝。
稳健的拖根力挽狂澜使险复归于平正四、是介于水影或与探枝悬崖式之间的造型。
干身软弧大弯,在弯位培育探枝加强险峻感,结顶上昂,桩相矮劲。
既有探枝悬崖的特点也有水影造型的意趣。
五、是古榕般的水影大树造型。
此桩雄茂矮劲,自然飘探盆外的两要枝是全桩造型的要点,既有古榕型的浑厚,又具水影型的意趣,是我们常见的渡头古榕写照。
六、是干身与探枝成彩虹般横跨江面的水影式造型。
此桩秀茂洒脱,正如巧架彩桥于江河两岸,是斜干探枝造型中着重于水影意趣的体现。
七、是悬根露爪守望中的水影式造型。
桩相以根代干,干身横飘跨越江面,清瘦潇洒中带有守望待归之意。
八、干身横卧,躬身迎客状。
探枝与干势十分协调、恭迎宾客。
配用中深盆,基根稳固,风吹不动,雷打不倒。
曲干式的造型曲干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
中华民族对线条的欣赏有既定的习俗.认为应以“曲为美,直则无景;以倚为美,正则无态;以疏为美.密则无姿”。
人们在选桩过程中,除了要特别强调的直干造型外,一般都选取干身有曲度变化的桩材。
这里的“曲”是指曲度变化较大,但又符合自然生长规律,不是人为的两弯半、方拐、滚龙抱柱的有规则的曲。
曲在树桩中虽然常见,但是符合造型美的曲干桩材并不多见。
中国画中的路径设置多为“S”型,原因是有藏有露婉蜒而行,具有软弯的媚态;“之”字形,在藏露之间具有阳刚的力感。
在折枝构图的花乌画中,多见正、反“3”字形枝、“5”字形枝,双接“S形枝,连环“7”字形枝,“6”字回环形枝,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认为是美的曲线造型,曲干桩的选材就是要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去加以灵活变通。
图一是呈“S”形的曲干造型。
此造型在桩景中比较常见。
全造型有如太极般绵里藏针,在软弯娇媚中见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