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美术六上《自制小盆景》教案设计

湘教版美术六上《自制小盆景》教案设计

第8课自制小盆景
课型:综合与实践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小盆景的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和对美术的兴趣。

能力目标:学会制作小盆景和一些树木。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小盆景
教学难点:树木的制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树木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树木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准备细铁丝和橡皮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制作小树木
欣赏交流、1.引导学生欣赏树木盆景,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

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

(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板书: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

不同时代的人,亦有不同时代的精神文化,栽种盆景那是自古至今都有,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物质丰富、和平环境下的一种精神文明表现。

树木盆景
在我国盆景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具有独特的风韵和技巧。

其表现手法随着地区的差异,取材的不同,形式的多种多样而千变万化。

有的以露根、虬干取胜;有的以叶形、叶色见长;有的以花、果取景。

树姿则力求古朴、秀雅、苍劲、奇特,色彩要丰富,风韵要清秀,这是树木盆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求。

3.欣赏示范作品。

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树的造型。

(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别。

(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发现材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

探究体验、1.学生尝试:根据刚才所看所想,试着运用所准备的工具制作一棵简单的树。

2.学生交流,在制作中积累初步经验。

师生探讨:在尝试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学习新知: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柳树婀娜多姿、枫树色彩艳丽2.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树干的塑造:注意树干的造型有特色(斜卧式、直立式等)。

枝、叶的塑造:注意疏密组合。

3.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
(1)整体构思,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2)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枝使其更加逼真。

(3)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作业布置:了解作业要求:同桌二人,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教师提示:如何将自己制作的树的模型制作成盆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大胆尝试,做一个树木盆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盆景的制作过程
活动导入
一、教师展示两幅优秀自制小盆景图片,引导欣赏,提问。

(
教师释义:盆景:利用奇石、植物和人工制作的饰品构筑成山水等微缩景观。

教师提问:此盆景运用了哪些制作材料?使用了什么方法?
(石头、草、树叶、纸盒等材料,运用了粘合、穿插等方式)图片二(课本范图二)。

教师提问:
你觉得此盆景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材料巧妙运用,如木片的运用,形成小桥流水的意境;废弃烟盒改装成房屋等。

)
二、教师出示盆景范作,引导欣赏,教师提问:
1.谁能够来尝试重新组合?
学生用另一套材料尝试对材料的换位重新组合材料,形成盆景。

2.试试看,你还可以增加或删减什么材料进行组合?
综合分析:组合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问题?该怎样解决?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对比分析:学生重新组合盆景与教师范作盆景区别。

组合的随意杂乱与主次突出、意境明确。

2.讨论解决:怎样做到主次分明?根据材料,确定立意,从主体形成人手,逐步补充。

3.方法学习:材料组织有什么技巧?采取粘合、穿插等方法,注意高矮、疏密的搭配,巧妙利用材料特点,创造意外效果。

创作活动:1.活动开展:4人小组合作,合理分工,完成一个自制小盆景。

2.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将石块、沙土、树枝、草叶等加上自己制作的简单模型,组合成缩小的景观,表现出一处比较完整的景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