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doc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doc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眩晕病(TCD-10编码:BNG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二)诊断依据。

(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诊断标准。

证侯分型:风痰上扰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上炎型;痰瘀阻窍型;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

(三)标准住院日为≤14天。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病(TCD-1编码:BNG070)和原发性高血压(ICD-10 编码:I10.11)疾病编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五)住院后需完成的检查项目。

1.住院后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肾动脉彩超,肾上腺CT,颈动脉彩超等。

(六)选择用药。

1.降压药:常规CCB+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ACEI/ARB。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使用利尿剂、a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3.中药方剂选用方面辨证用方
(1)风痰上扰型;;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阴虚阳亢型;推荐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3)肝火上炎型: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4)痰瘀阻窍型;推荐方药:涤痰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6)肾精不足型:推荐方药:河车大造丸加减。

4.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泡脚、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七)出院标准。

1.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胸闷)缓解或消失。

2.血压控制达标,血压波动平稳。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脑出血、急性左心衰、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