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研组长心得体会

教研组长心得体会

教研组长心得体会【篇一:教研组长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岳池县中小学教研组长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听岳池一中何中英老师授课有感在酷热的暑假期间,学校安排我们几个教研组长于7月25日至29日在岳池中学进行为期5天的教研组长培训。

为了搞好我们的教研工作,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拓宽教研工作的视野,我没有因为天气的炎热而缺席一次,在这几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始终保持着堂堂课都认证做笔记,每天回家都写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收集专家教授们的宝贵经验,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26日上午由岳池一中的何老师给我们讲的教研组长如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课,以下是我对他的课程的细心体会:一、为我们分析现状,点拨提高点何老师通过自己亲自调查验证的大量数据给我们县大多数教研组长罗列了几个非常有价值的意见:教师观念的改变非常缓慢,甚至于有的思想还没有改变。

陈旧迂腐的教学思想早就被我们所遗弃,我们可以把旧的教学模式中精髓继承,将旧的落后的被淘汰的不适应社会的思维教学方式抛弃,然后融入目前先进的能适应我们课改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先进的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引入不深。

【篇二:教研组活动培训心得体会石继刚】教研助推成长研教孕育硕果——“教研组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石继刚?2015年3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天水市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研组文化建设与教研过程实施策略高端培训班”。

按照现在流行的“培训就是最好的福利”的理念,我应该是享受了最高的福利。

为此,我向学校表示我衷心的感谢。

短暂忙碌而又愉快的两天,聆听教诲,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无奈本人资质愚钝,很少接触如此大的场面,见识短陋,对专家宝贵的经验只能领会一二,实在惭愧。

下面就我在培训中的一点粗浅理解谈谈我的认识。

一、收获与感悟。

紧张的两天,一共有四位来自教学一线而且长期进行教研工作的专家围绕教研组建设这一话题从不同的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做了全方位的解读。

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市仙居县教科所所长张志伟从教研活动的背景以及基于教师的需要的角度讲了“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策略”,里面有他从事教研三十多年的经验,切合实际,活灵活现。

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院院长刘大春讲解了“教师的言语交际与课堂管理”的实用技法,生动有趣,内涵丰厚,启发人的智慧。

江苏省苏州开发区三中科研处主任徐邦桃以“加强教研学科组建设,实施有效校本教研”为题深入探讨了当前学科组建设的地位、功能、活动特征、存在问题、生存现状描述、变革与发展层次、建设核心与抓手、组长建设策略、有效校本教研的策略等问题,有事实,有理论,高屋建瓴,切中要害。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建平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廖飞重点阐述了“教研组建设的几个关注点”,事实清楚,胜于雄辩,引导性强,可圈可点。

学习中,朴素的道理激荡着我的思维,感人的事迹温暖着我的心,催人思索,发人深省。

感悟一:做一个教研的有心人,教师职业是大有可为的。

一堂好课,成就一个老师,廖飞所在的建平中学的现任校长就是当年能上好课、上优质课而出名的。

一本专著,成就一位学者,建平中学的一位老师年年发表文章几十篇,一年一本专著,最后评为特级教师,现在是教育部指定的一项前端教育技术的合作人。

一门课程,造就一个名师。

一套好题,培养一批能手,建平中学从老师出一套好题开始教研,如今已培养出10名各科高考命题人,从而使他们学校的模拟试题炙手可热,各地争相抢购。

一项课题,带出一个好队伍。

一个善于指导学生作文的老师在教研员的指点下把一次作文做成了系列,竟然在一个知名刊物上连载了四篇。

事实证明,教研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从读一本好书、上一堂好课、写一篇论文、出一套好题、开一个课程等等小的项目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平凡的老师也能名利双收,脱贫致富。

感悟二:教研活动的核心是文化建设,即民主、合作、竞争、和谐的团队精神。

教研,就是不要让团队成员平庸化。

今天的课堂教学,没有谁能“单打独斗”,必须依托团队设计方案、共享资源、制作课件等等。

一个团结上进发挥正能量的教研团队才是能打胜仗、能出成绩、成就名师的团队。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感悟三:教研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手,应该是出自教师自身的直接需求。

教研活动是源于工作实践的思考,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是基于教师的需要。

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是实践就会产生问题,教研就是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研究,学校的问题要放在系统中解决,具体的小问题则要通过教研解决。

比如专家张志伟所说,为获评一堂优质课,试教多次是弄虚作假、是作秀吗?如果只为一节课的评奖,自然是不可取的。

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能只关注这节课的好坏,这个试教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这个老师每上一次课,都有思考、有改进、有收获,如果他关注的是“怎样把一节课逐步改进成好课的”这个问题,则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在教师知识结构中,教研活动的关键是实践性知识,这样的多次试教就来自于工作实践的思考。

再如张志伟所说,他指导一位音乐老师逐步剖析打通心结总结经验以自己的教学经历写成了一篇论文《我教口琴十六年》不但发表了,而且使他顺路评上了职称,了却了多年的愿望,这种教研不正是教师的需要吗?教研解决了一个个这样的小问题,也就解决了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大问题。

感悟四:教研之花要开在良好氛围的土壤上。

教研是集大家智慧为每个人所用,是集体活动,它体现的是集体成果。

教研活动要能顺路开展,要形成浓厚氛围,就要有一定的利益铺垫和精神支撑。

如果一个教育的大环境单单以教学成绩评定一切,利益和荣誉与教研无关紧要,这样贫瘠的土壤上是很难开出傲人的教研之花的。

教育系统要建立一套能让老师想教研、爱教研、享受教研、从而离不开教研的机制,要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推动教研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二、思考和建议。

1、教研活动是什么?很简单,教研首先姓“研”,教研其实就是研教,教研活动就是研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一切。

张志伟讲过一个案例,一位家长辅导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题:一辆公共车上开始有42人,到一个站后下去9人,又上来5人。

问车上现在还有多少人?家长指导孩子列出算式:42-9+5=38。

结果老师给阅了个差号。

家长不服气,甚至把问题反映到了校长那。

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能与教研挂上什么钩呢?但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他们学校的一场大辩论,由教研组到全校,由小学老师到中学老师,解法当然是层出不穷,争论也是越争越明,最后大家一致认定老师的评判是正确的,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分两步,先算出42-9=33,再算出33+5=38。

其他的算法都是错误的。

理由是:国家新出台的《学生减负十条》其中之一规定,学生的作业布臵必须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规律,不得随意超越或拔高。

由此看来,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能辅导学生的作业的,也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当老师的,尤其是小学老师。

不搞教研,一个好的中学特级教师不一定能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我们当老师的不能随便把我们沦落到社会上的一般人的错误认识:不就是一道小学算数题吗?有这样想法的人确实不少,但这只能说明他们的无知,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当老师的必须多读书,多研究,要从关注小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大纲,熟悉考试大纲,明白教育教学规律,及时交流新信息,脚踏实地站在教研第一线,真正成为一个学者专家型教师。

搞教研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要像那些专家一样能静下心来,搭上时间的成本,积累沉淀,厚积薄发。

2、怎样搞好教研活动?本次培训,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大地上东西部教育发展的明显差距。

但是,就教研的形式而言,大部分却是相同的。

教研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讲座、论坛、课题研究、校本课程研发等进行的,差距只在一个字:真。

他们有积极支撑教研的较为完善的评优选先制度,有推动教研的良性循环的大环境和浓厚学术氛围,有一批中坚的专心教研的专业机构和人员,有一个庞大的热心教研的骨干教师团队。

他们做过的,有些我们也做过,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工作做不到位,缺少动力,缺乏活力,缺失创造力。

正如张志伟和廖飞老师所言,新课改下的教研活动必须是基于教师工作实践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真”上下功夫。

真的实质就是善,就是对教师好,对教学有用,对学生有利,就是在真实的过程中寻找教育教学中的真实困难解决真实的问题形成真实的经验真正促进教师成长。

1给教研活动找一个好的视角:总结经验,从讲教育故事开始。

我们老师○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一道作业题、一堂课、一个学生、一次活动……让我们在讲故事中思考、改变。

所以,教研活动可以这样开展:用叙事来研究我们的教学。

名师都是从总结小小的教学经验开始成长起来的,不要忽视我们工作经历中一点一滴的经验,要善于总结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要善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自己的经验,真实的研究会在过程中不断改进,把改进好的经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好论文。

2明确新课改下学科组的功能:研究、指导、培养、服务、管理。

把教研○目标具体化、细小化,不能大而空,一期制定一个主题,每次活动围绕主题确定一个目标,由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而达到解决掉大问题的目的。

指导培养教师要按教龄有分层要求:青年教师——基本功;中年教师——课改攻坚;老年教师——带教科研。

要通力合作,达成资源共享。

3要重视收集活动资料,保护教研成果。

教研活动要有迹可循,有砖有瓦,○有理有据。

活动要形成材料,建立档案。

另外,能由老师个人保存的有用资料要尽量保证让他们自己保存好4要深刻认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参与,打开局面,逐步提高。

○5教研工作要抓主抓重,分清层次。

比如课堂教学应该是教研的基石,但○课前课后同样也重要,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来保证,这就要注重集体备课,优质课是在不断的改进中形成的,所以课后的反思提升不可忽视。

听课也要有目标,不一定追求完美,但要有亮点。

评课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围绕目标学有所获就行。

比如省里评的一节优质课,用了多媒体就是好的吗?组织了合作探究就是好的吗?多媒体运用和合作探究都有个适时、定量、定度、可要可不要的问题,用好了就是好课,用滥了就会失败。

6可以针对学校实际组织教研活动。

开发我们已有的资源,创新求突破。

○比如,在办好学科报的基础上,从师生发表文章求突破。

在组织好组内、校内听评课的基础上,从走出去外学内创上求突破。

竞赛的内容可以更宽泛一些,形式可以更灵活一些。

?【篇三: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教研组长培训心得体会这个学期,我有机会参加了这次区组织的教研组长培训班,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想起来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让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听几场有水平的讲座,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机会。

尽管培训安排了好几次培训时间都是在周末进行的,培训地点又路途遥远,大部分老师都感到很累很累,但是回过头看看,这样的累,换来的是一次次认识的提高,一次次地促使自己也更多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和思考,应该说,还是值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