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测评六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计算1.(双选)(2020·亳州模拟改编)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一种制备Na2FeO4的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2在上述反应中只作氧化剂B.氧化产物只有Na2FeO4C.Na2FeO4处理水时,既能杀菌,又能在处理水时产生胶体净水D.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共有10 mol电子发生转移【解析】选C、D。
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由+2变为+6、氧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和-2,所以硫酸亚铁是还原剂、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根据上述分析,该反应中过氧化钠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项错误;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为Na2FeO4和O2,B项错误;Na2FeO4处理水时,高铁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6价的铁被还原生成铁离子,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又能在处理水时产生胶体净水,C项正确;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有Fe,由+2价→+6价,化合价升高的元素还有氧元素,由-1价→0价,则2 mol FeSO4发生反应时,共有2 mol×4+1mol×2=10 mol电子转移,D项正确。
2.已知还原性Cl-<Fe2+<H2O2<I-<SO2,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A.2Fe3++SO2+2H2O===SO2-4+4H++2Fe2+B.I2+SO2+2H2O===H2SO4+2HIC.H2O2+2H++SO2-4===SO2↑+O2↑+2H2OD.Cl2+2Fe2+===2Fe3++2Cl-答案:C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半反应。
已知:①半反应式:Cu2O-2e-+2H+===2Cu2++H2O②五种物质:FeSO4、Fe2(SO4)3、CuSO4、Na2CO3、KI③Fe2++MnO-4+X―→Fe3++Mn2++H2O(未配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中半反应式发生的是还原反应B.②中五种物质中能使①顺利发生的物质为Fe2(SO4)3C.MnO-4+5e-+4H2O===Mn2++8OH-是反应③的一个半反应D.几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u2+>Fe3+解析:选B①中Cu2O―→Cu2+,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项错误;为使①顺利发生,要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作氧化剂,而Fe2(SO4)3可作①的氧化剂,B项正确;配平反应③为5Fe2++MnO-4+8H+===5Fe3++Mn2++4H2O,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③的半反应中不能生成OH-,C项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Fe3+>Cu2+,根据③可知氧化性:MnO-4>Fe3+,即氧化性:MnO-4>Fe3+>Cu2+,D项错误。
4.(2020·芜湖模拟)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1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原固体混合物中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1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解析】选B。
在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溶液中溶质为NaNO3,n(NaNO3)=n(NaOH)=1.0 mol·L-1×1.0 L=1 mol,沉淀为Cu(OH)2,质量为39.2 g,其物质的量n[Cu(OH)2]=39.2 g÷98 g·mol-1=0.4 mol,根据铜元素守恒有n(Cu)+2n(Cu2O)= n[Cu(OH)2],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n[Cu(NO3)2]=n[Cu(OH)2]=0.4 mol。
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根据二者质量有64x+144y=27.2,根据铜元素守恒有x+2y=0.4,联立方程解得x=0.2 mol,y=0.1 mol。
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 mol∶0.1mol=2∶1,A项正确;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NO)=2n(Cu)+2n(Cu2O),所以3n(NO)=2×0.2mol+2×0.1 mol,解得n(NO)=0.2 mol。
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n(NaNO3)=0.2 mol+1.0 mol·L-1×1.0 L=1.2 mol,所以原硝酸溶液的浓度c(HNO3)=1.2 mol÷0.5 L=2.4 mol·L-1,B项错误;根据选项B计算可知n(NO)=0.2 mol,所以标准状况下NO的体积为0.2 mol×22.4 L·mol-1=4.48 L,C项正确;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硝酸铜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最后为硝酸钠溶液,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反应后溶液中n(HNO3)+2n[Cu(NO3)2]=n(NaNO3),所以n(HNO3)=n(NaNO3)-2n[Cu(NO3)2]=1 mol-2×0.4 mol=0.2 mol,D项正确。
5.下列化学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I-、Br-、Fe2+B.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Cl、NaBr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Cl-、Br-C.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Cu2+、Fe3+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3+、Cl2、MnO-4的溶液中缓慢通入SO2:MnO-4、Cl2、Fe3+答案:D6.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若只从反应顺序角度考虑反应情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解析:选B溶液中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I->Fe2+>Br-。
A项,溶液变为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3+,则I-全部被氧化,故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正确;B项,Fe2+可能全部被氧化,也可能是部分氧化,错误;C项,溶液变为红色只能说明Fe2+被氧化成Fe3+,而Br-可能被氧化,正确;D项,根据题意知有I2生成,I2易溶于有机溶剂,则下层溶液呈紫红色,正确。
7.某校化学课题组探究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的工艺,他们设计的流程如图所示,在“焙烧”过程中铁元素转化为Fe3O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焙烧”反应中,SO2是氧化产物,Fe3O4是还原产物B.“酸溶”时的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C.“过滤”后的滤液中Fe3+和Fe2+的浓度比为2∶1D.“氧化”时的氧化剂只能选取Cl2解析:选C“焙烧”时O2为氧化剂,FeS2为还原剂,SO2和Fe3O4都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A项错误;因目标产物为氯化物,故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B项错误;Fe3O4可写成Fe2O3·FeO,其中Fe3+和Fe2+的浓度之比为2∶1,C项正确;“氧化”时的氧化剂可选取H2O2、Cl2等,D项错误。
8.(双选)向FeBr2、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d曲线代表溶液中Fe2+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FeI2的物质的量为2 molC.原溶液中n(Fe2+)∶n(Br-)=2∶3D.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离子反应为2Fe2++2I-+2Cl22Fe3++I2+4Cl-【解析】选A、B。
由于Fe2+、I-、Br-的还原性大小为:I->Fe2+>Br-,故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先氧化I-,再氧化Fe2+,最后氧化Br-。
故a、b、c、d曲线分别表示I-、Fe2+、Fe3+、Br-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由图象可知,I-为2 mol,故原溶液中FeI2为1 mol,B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出Fe2+是4 mol,Br-是6 mol,故原溶液中n(Fe2+)∶n(Br-)=2∶3,C项正确;当通入2 mol Cl2时,2 mol的I-消耗氯气1 mol,余下的1 mol氯气再与2 mol Fe2+反应,故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D项正确。
9.已知氧化性Br2>Fe3+。
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e Br2+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 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A.2 4 3 2 2 6B.0 2 1 0 1 2C.2 0 1 2 0 2D.2 2 2 2 1 4【解析】选B。
根据题意,Cl2先氧化Fe2+,不可能先氧化Br-,B选项错误。
10.现取m g镁铝合金在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恰好完全溶解(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滴加b mol·L-1NaOH溶液,当滴加到V mL时,得到沉淀质量恰好为最大值n g,则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沉淀中OH-的质量为(n-m) g②恰好溶解后溶液中的N的物质的量为 mol③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 mol④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为 L⑤与合金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molA.5项B.4项C.3项D.2项【解析】选A。
本题涉及的反应有Al+4HNO3(稀)Al(NO3)3+NO↑+2H2O;3Mg+8HNO3(稀)3Mg(NO3)2+2NO↑+4H2O;Al(NO3)3+3NaOH Al(OH)3↓+3NaNO3;Mg(NO3)2+2NaOH Mg(OH)2↓+2NaNO3。
当合金恰好溶解时,溶液中的N与Na+的物质的量相等,n(N)=n(NaOH)= mol,②正确。
沉淀质量最大时,生成的n g沉淀为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中镁、铝元素的质量等于m g,所以沉淀中氢氧根的质量为(n-m) g,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n(e-)=n(OH-)= mol,故①③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