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单亲家庭亲子沟通小组计划书

1、单亲家庭亲子沟通小组计划书

单亲家庭亲子沟通小组方案
一、理念
家庭是一个系统,家庭内部也有许多关系,许多因素。

孩子的成长绝不仅仅是由家庭的某一个有关因素(或条件)所决定的,而是各种有关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是多种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父母通过训练和榜样示范塑造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并且主要是通过亲子交往来实现的。

但是,受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冲击,以及人们婚姻道观念的变化,社会上单亲家庭的数量急剧上升。

而单亲家庭缺少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父母中的一方要肩负起另一方的责任和义务,这对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父母为了孩子的生活质量能上去,往往把较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中,跟孩子心灵的沟通非常少,尤其是孩子究竟最需要什么,许多的单亲家长都很盲目。

在与子女沟通中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影响家庭关系及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与方式。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大阶段理论,6-12岁的儿童处在儿童中期,处在人格初步形成时期,身体上和心智上的成长具有一些特质:开始独立思考,拥有一定的自决能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同,容易受环境影响。

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可以增强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不良因素的预防能力。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7-14岁的儿童及家长。

皮亚杰认为这个年龄的儿童已踏入具体运思期,能明白一些具体的道理,可以利用小组形式帮助他们。

二、理论架构
1、需要理论
帮助小组成员明确小组目标和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对小孩来说,无论是对他的就业还是对他以后的生活,与人沟通在生活中是一种需要,而亲子沟通是人生最重要也是最原始的沟通需要之一;对家长来说,亲子沟通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是维护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需要。

2、符号互动论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米德认为人类个体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省、反思、自我控制;儿童的社会互动开始家庭,亲子沟通是最原始的社会互动,儿童的行为变化,与家长对其行为的评价与态度是密切相关的。

家长掌握科学的沟通方式及沟通技巧,在亲子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中,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镜中我理论
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映,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在小组内寻找他人眼中的自己,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自己。

三、小组目标
1、改善组员(家长及子女)的沟通模式,以提升亲子关系。

2、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引导组员注意自己的沟通方式,提升沟通技巧;
3、在活动过程中,增加双方的沟通机会与了解;
4、通过亲子共同合作完成任务来提升亲子的默契、增加亲子交流。

四、小组特征:
1、性质:亲子沟通小组
2、小组对象:七岁至十四岁的孩子及家长(单亲家庭),且希望改善与加强亲子
关系的家长。

3、节数:4节
4、日期:2010年7月——2010年8月(每周六)
5、时间:下午17:00——18:00
6、地点:西乡街道青少年服务中心
7、人数:6对亲子共12人
五、招募计划:
1.招募时间:2010年7月13日—2010年7月16日
2.招募方法:
(1)在社区张贴海报招募;
(2)社工电话邀请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参加。

六、小组行为准则:
1、保密原则:小组的个人信息只应在内部分享,不可告诉他人;
2、所有人应自己做决定,坚持自决的原则;
3、每个人都对小组开放,各抒己见;但同时要注意尺度;
4、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对他人负责,团结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舒适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环境;
5、知道尊重别人的观点,以非批判性原则来对待别人:欢迎不同意见,但不批判正确与错误或批驳别人的观点;
6、成员之间态度真诚,互相分享,共同成长。

七、活动计划
时间:7月17日17:00——18:00
地点:西乡街道青少年服务中心
附:游戏说明:
(一)我是小记者
步骤:(1)参与者围成一个圈,每个孩子发1张纸和一支笔,社工介绍整个游戏过程;
(2)要求每个小孩采访其他家长。

所得信息知晓率越低,说明信息价值越大,被采访者对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3)共同将资料汇总,评出优秀小记者并分享他/她得到的信息。

(二)一元五角
步骤:(1)在游戏中,家长代表1块钱,小孩代表5毛钱,游戏开始前,参与者围成圈;
(2)社工宣布游戏开始,并喊出一个钱数,(比如3块5、6块等)一旦喊出钱数,参与者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成那个数的小团队,比如喊出的是3块5,就需要3位1元的和1位5角的参与者组成一组,或者7位5角的参与者组成一组;没有能够组成组的参与者作为“零钱”,需要完成社工要求的一个任务,如表演一个节目等等。

时间:7月24日17:00——18:00 地点:西乡街道青少年服务中心
时间:8月1日17:00——18:00 地点:西乡街道青少年服务中心
目标:培养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技巧
附:游戏说明:
瞎子走路:
规则:两人一组(如A与B)
A先闭上眼睛,将手交给B,B可以虚构任何地形或路线,口述注意事项指引A行进。

如:“向前走,……迈台阶……跨过一道小沟……向左手拐……”
然后交换角色,B闭眼,A指引B走路
时间:8月7日16:00—17:00
地点:西乡街道青少年服务中心
目标:增进亲子间的互助与合作
游戏说明:
(一)比手划脚
规则:根据小组成员数,编排3~4个小组,一组组轮流来。

每一组都要派2个人(必须由家长和小孩组合)来参加游戏。

从第一组开始,一个人站在工作者的正面而看不见工作者手中的大卡片,另外一个人站在工作者的对面可以看见工作
者手中的卡片上的词。

该小朋友就要运用肢体语言去告诉站在工作者正面那个小朋友卡片上的意思。

让他猜的过程中不能用语言说出卡片上任何一个字,否则为输。

限时2M。

猜中次数多的为组胜。

组员也不能告诉猜的人卡片内容,否则算扣分。

(二)会飞的气球不落地
规则:(1)参与者首先围成一个圈,手拉手不松开;
(2)社工将一个准备好的气球抛到圈内,要求各组参与者只能用手,保持气球不落地;
(3)对参与者保持气球不落地的时间进行计算,鼓励参与者挑战自己的极限;(4)游戏结束时,社工需要带领参与者进行分享。

八、困难预测及解决方法: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走访社区与居委会,了解到更多单亲家庭情况,上门拜访,邀请其参与,同时,倡导已报名参与的组员邀请符合条件的朋友参加。

(2)活动中组员不能保证每次都到场,出席率波动大。

活动前跟组员协商好,订立好小组规范。

(3)活动中考虑小朋友的理解能力,社工对活动的解说尽量精简明了,使组员能够清楚活动的要求。

(4)孩子的参与可能出现混乱状况,事先安排好协助活动的工作人员,确保家长在分享的过程中不受到孩子的干扰。

(5)组员互相不熟悉,可能出现冷场局面。

团带工作者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场控制能力强,能够随机应变,在场面冷淡时用分享、游戏等方式吸引组员的注意力。

九、所需资源:笔、纸,眼罩(红领巾亦可),卡片,气球等
十、经费预算
十一、跟进计划和建议
(一)后续工作:
1.小组活动前事先准备好活动中所需的各种物品;
2.根据活动要求,选择并安排、布置活动场地;
3.将组员规则整理并打印,并在下次小组活动时和组员事先说明,贴在活动室
后面的墙上,并让每个组员在小组规则上签名;
(二)建议:
1.第二次小组活动开始时,整个的活动可能也会根据时间和第一次小组中出现
的问题做相应的调整;
2.对小组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反应,工作员要做好记录和反思;
3.小组活动结束后,对小组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估,思考小组活动所取得的效果。

十二、评估
(1)每次小组活动后,工作者记下组员对本节小组的感受,及详细记录每次小组活动过程。

(2)问卷:在小组最后一节,组员将被安排完成一份评估问卷,以了解她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

(3)口头询问:通过与组员的倾谈来知道她们对小组的感受及意见,并在小组最后一节,各组员的分享及意见
(4)从每次小组成员的出席率及积极性作评估。

附件:
活动过程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