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

中外设计史考试重点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一)青铜工艺1、汉代铜镜(1)汉代铜镜在战国铜镜基础上继续发展,铜镜的作用不仅是照面梳妆,还用于辟邪驱鬼,也是占卜工具和舞具。

此时多数铜镜的特点体现为体薄、平边、圆钮、装饰程式化,另较多铜镜铸有铭文。

(2)汉代铜镜各时期的装饰纹样①西汉西汉前期的铜镜纹样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镜铭产生,多为〝长相思,勿相忘,常富贵,乐未央〞等吉语。

西汉中期,主要流行简化蟠螭纹镜、边缘有连弧纹的草叶纹镜及星云镜等。

西汉后期,铭文作为主要装饰,出现有日光镜、昭明镜等。

②玉莽前后王莽前后,流行规矩四神纹镜。

此镜因背面图案有规则的“T”“L”"V”形,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故而得名,外国学者称为TLV镜,但所谓的字母形状实际是古代六博的棋格,故又称“四神博局镜〞。

③东汉东汉出现连弧云雷纹镜,最流行的是蝙蝠纹镜、夔凤镜、兽首镜以及直行铭文双曾镜等,铭文如“长宜高官、位至三公”等。

2、汉代铜灯汉代灯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也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从各地汉墓中出士的灯具来看,这时的铜灯形式多样,主要类型有盘灯、虹管灯、行灯、筒灯、吊灯等。

(1)盘灯盘灯是指有灯盘的铜灯,样式各异,有豆形灯、多枝灯、雁足灯、龟雀灯、朱雀灯、铜羊灯、羽人灯等。

(2)虹管灯A、虹管灯又称釭[gāng]灯,其特征是灯体有一根较长的虹管,把燃灯产生的黑烟吸入装水的灯体,使之溶解在水中,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环保且对健康有利。

B、长信宫灯是西汉虹管灯的代表,其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长信宫灯体现了实用、审美、工巧的完美统一。

C、虹管灯还有其他多种样式,如铜牛灯、凤鸟灯、雁鱼灯等。

(二)秦汉漆器1、秦汉漆器的种类与造型:(1)种类:秦汉漆器品种更多,几乎应有尽有。

饮食器有杯、盘、碗、鼎、盒、孟、勺、壶、钟、樽、彷等;出行用的有车伞、杖等:居室使用或陈设的有几、案、枕等;其他还有占卜的式盘,盛化妆品的奁,丧葬用的棺、椁、镇墓兽以及兵器等。

(2)造型:①实用造型设计a、实用造型漆器很多,如碗、盆、盘、耳杯、高足杯、漆砚、案几、屏风、枕、漆棺等,还有漆弓、漆盾、漆箙等兵器。

b、在实用造型漆器中,汉代出现了较多能够用一件漆器套装多件漆器的巧妙设计,即所谓的“具杯盒”多子、妆奁等,这些套装器具体积小、容量大,便于出行携带。

②仿青铜器造型设计仿青铜器造型设计的漆器品类主要有鼎、钫、壶、钟、尊、豆等,这类有实用的,也有明器。

③仿动物造型设计动物造型设计是指模拟乌兽等动物形象设计器形。

2、漆器的装饰方式:(1)秦汉漆器的装饰方式仍以彩绘为主,此外还有髹[xiū]涂、锥画、金银箔贴花、玉石镶嵌等。

此时彩绘的颜色除红、黑以外,还运用黄、绿、金、银等色,更加华美。

(2)秦汉漆器的彩绘纹样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其中云气纹是一种主要的纹样,形式的变化有十几种以上,成为汉代设计文化的象征之一。

(3)锥画是指用金属等坚硬的针做笔在未干透的漆面上刻画线条纹饰或绘画,创造出流畅、强劲、飘逸而又细致的线描风格和装饰效果。

3、汉代漆器装饰的内容与形式方法:(1)在儒学为宗的宗教神学的思想主导下,汉代漆器一方面延续楚滚器装饰的一些奇异内容,如马王堆汉墓凌棺所表现奇神怪兽、瑞鸟祥云等,另一方面宣扬孝子、义士、圣贤得道的故事,以儒学的礼仪道德规范社会各阶层的思想行为。

(2)从形式上看,在奁、盒一类的漆器上,器壁一般是环带状二方连续,盖或底部为园形单独适合纹样,盘、盆、杯的装饰有类似这种组合,也有单独的圆形适合纹样。

在漆棺一类大型器物上则是方形的构图,由边饰与中心适合纹样组成。

(三)建筑及建筑构件设计秦都咸阳与阿房官前殿是秦代大型建筑的代表。

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主要包括壁画、画像砖、画像石和瓦当四个门类。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

1、秦代秦代的画像砖用模印和刻画两种方法制成,图案有骑马射猎、宴享宾客等画面;在咸阳秦宫遗址,还出土刻画着龙凤图案及人面鸟身的画像空心砖,线刻流利生动;此外,还有一种模印几何纹铺地方砖。

2、西汉初期西汉初期有回字纹与菱格纹的铺地方砖以及浮雕感强的青龙、白虎等四神画像砖:西汉中后期出士的模印空心砖,多采用阳模,题材有执戈门吏、持戟武士、迎宾拜谒、骑士射猎、扶桑、朱雀等。

3、东汉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士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绝大部分刻画现实生活,其中既有表现墓主人生前地位的门阙仪卫、车马出行、宴饮观舞等场面,也有反映封建庄园经济生产及集市贸易的场面,代表作有弋射收获画像砖、荷塘渔猎画像砖等。

答题汇总1、简答题一、简述秦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答:秦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秦兵马俑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其艺术特色如下:(1)总体布局上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3)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

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4)妆彩粉饰,俑最初是着色的,如铠甲俑身穿绿色或红色短袄,领口袖口镶紫色或粉蓝色花边,穿深蓝色短裤、黑鞋,使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5)绘塑结合,如马嘴和鼻孔塑得较小,但绘上红舌、白齿和肉红色的鼻孔后,呈现出张口嘶鸣的效果。

这种设色方法使军阵的气氛显得热烈又雄壮。

二、简述汉代铜灯的特点。

答:汉代铜灯的燃料是用膏脂,灯盘中的烛钎就是用以插烛的。

没有烛钎的则是用蜡饼;而筒灯则可能是用液体的油料。

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

既适应实用的要求,也符合科学的原理;既可作灯,又可作为室内陈设品。

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

在各地汉墓中出土了各式各样的铜灯,制作精巧,颇多佳作。

铜灯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在视觉效果上生动而亲切,在功能上巧妙而实用,其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第一类为盘灯这种灯有灯盘,一般和高足豆相近,也有许多仿生的盘灯,设计十分巧妙,如朱雀灯的灯体为鸟形,嘴衔灯盘;雁足灯的灯盏呈环形盘状,下连一雁足形支架;羊形灯的整个灯为羊形,羊背为活动的盖,翻开即为灯盘,可平置在羊头上,合盖则是一只卧羊;人形灯是以手托灯盘。

(2)第二类为虹管灯灯体有虹管,灯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灯烟送入灯座,使溶于水中,这是利用科学原理以防止空气污染,同时配以优美的造型。

代表作品如下:①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它通体鎏金,塑造了一优美的仕女形象,作跪地侍奉状,左手托灯,右手提灯罩,以手袖为虹管,点燃后烟尘通过衣袖而集中于人体之内,这就保持了室内空气之清洁,另外在其灯座上还有活动的环壁形灯罩,可根据需要调整照射的方向,控制灯光的强弱,灯座、灯罩、头部和右臂还可以拆卸,以便揩拭和清理烟尘,可以说是一具结构科学、造型优美的上乘之作。

②1980年,在江苏邗苏二号汉墓中发现一件牛形灯,灯座为一站立的黄牛,腹中空,背负灯盏,盏上有两片可以转动的瓦状灯罩,罩上还有穹顶形盖,罩顶有弯管通向牛头顶心,可借此将烟贫收集到牛的腹腔内,牛灯通体饰以错银云气纹饰,造型别致,生动逼真,是一件非常精美的工艺品。

③1987年在山西朔县西汉晚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生动、工艺考究的雁鱼灯,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雁冠绘红彩,雁、鱼通身施翠绿彩,用墨线勾出翎羽,鳞片和夔龙纹。

雁鱼灯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盘下有圈足,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灯罩为两片弧形屏板,其上部插入鱼腹下的开口,下部插入灯盘内的直壁圈沿中,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明。

灯光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雁鱼灯的四个部分又可自由拆装,便于擦洗。

三、简述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

答:汉代漆器,在战国时期生产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汉代的髹漆器物,包括鼎、壶、钫、樽、盂、卮、杯、盘等饮食器皿,奁、盒等化妆用具,几、案、屏风等家具,种类和品目甚多,但主要是以饮食器皿为主的容器。

另外漆器还增加了大件的物品,如漆鼎、漆壶、漆钫等,并出现了漆礼器,以代替铜器。

汉墓出土还有漆棺、漆碗、漆奁、漆盘、漆案、漆耳杯等,均为木胎,大部为红里黑外,并在黑漆上绘红色或赭色花纹。

汉代漆器的装饰手法有下列七种方法:(1)漆绘用生漆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上各种颜料描绘于已经涂漆的器物上,色泽光亮,不易脱落,大多数漆器的花纹都用此法绘描。

(2)油彩用油汁(可能是桐油)调颜料,绘描于已涂漆的器物上,所绘花纹因油脂年久老化,易于脱落。

(3)针刻用针尖在已经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称为“锥画”;有的器物在刺刻出来的线缝内填入金彩,产生了类似铜器上金银错的花纹效果。

(4)金银箔贴用金箔或银箔制成各种图纹,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了类似“金银平脱”的效果。

纹样的特点是细致而流利。

(5)堆漆装饰法长沙发现的西汉大墓漆棺上的花纹,都是用浓稠的厚颜料堆起,玉璧上的涡纹和花纹上的边线,都是用特制的工具将厚颜料挤出作为钩边线和涡纹,高出一层显出浮雕效果,这是一种堆漆技法。

在两千年前就创造出这种堆漆的表现技法,说明汉代的漆艺已极精妙。

(6)金属饰物西汉中期以后,流行在盘、樽、盒、奁等器物的口沿上镶镀金或镀银的铜箍,在杯的双耳上镶镀金的铜壳,这便是所谓“银口黄耳”或“器”。

有些漆器如樽、奁和盒的盖上常附有镀金的铜饰,有时还镶嵌水晶或玻璃珠。

(7)饰纹汉代漆器的纹样以流云纹、旋涡纹、变形蟠蠡纹、菱格纹和飞禽走兽辟邪为主,色彩多为红黑二色相间,或用朱、青,或用朱、金彩绘,强烈大方。

人物画多选取孝子故事和神仙羽人作为当时的题材,有的描绘神仙或飞廉,并配以鸟兽在流云中奔驰之状。

线条流动,有如行云驾雾遨游太空。

这类题材与汉代墓室,享堂的画像石、壁画、画像砖之类的题材大致相似。

它同样是一种神仙升天思想的反映。

西汉前期的漆器,花纹富丽而繁复;东汉的漆器花纹比较简素。

从西汉中期到东汉,少数漆器的花纹是神仙、孝子及其他以人物为主的故事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