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上饶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称量5.05g固体C.加热液体D. 100mL量筒量取8.5mL水3.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铜属于新物质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D.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5.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是A.B.C.D.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X>YB.核外电子数Y=ZC.Z与X化学性质相似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7.鉴别下列各组生活中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B.白糖和食盐(尝味道)C.水和白醋(看颜色)D.铁和铜(观察颜色)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9.最新公布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 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1g10.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B. C.D.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葡萄酿酒C.汽油挥发D.胆矾研碎12.属于氧化物的是A.O3B.H2CO3C.CaO D.KMnO4 13.实验室中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14.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氢原子:H2B.镁的化合价+2价:Mg2+C.3个氧分子:3O2D.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15.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B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 = 2NaCl+CO2↑+X,其中X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小组同学经实验观察到A实验反应前后质量不变,B实验反应后质量减少了,于是有同学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
B实验质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
(3)在B实验中,实验前天平示数为102.2克,实验后天平示数为100克,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_克。
(4)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和总结: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应在______中进行。
(5)由以上实验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试计算:(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2)醋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3)180克醋酸中含有多少碳元素___?(列出计算式计算)。
18.(8分)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1)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2)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1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2B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3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题分析】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A错;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要紧靠烧杯内壁,故B错;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
故C 正确;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错。
故选C2、C【解题分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A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不能称量5.05 g固体,B错误;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且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正确;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要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否则会导致误差增大,所以量取8.5 mL水应选用量程为10 mL的量筒,D错误。
故选C。
3、B【解题分析】A、纳米铜和普通铜都是由铜元素组成,故纳米铜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普通铜加热才能与氧气反应,而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纳米铜很易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C、纳米铜和普通铜中都属于铜元素,所以铜原子结构相同,故选项错误;D、纳米铜很易与氧气反应,应密封保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A【解题分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B错;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C错;D、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D错。
故选:A。
5、B【解题分析】A、A标志是爆炸物标志,不符合题意;B、B标志表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题意;C、C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不符合题意;D、D标志是可回收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解题分析】A. X在Y的上一周期,故原子序数X<Y,此选项错误;B. Y、Z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此选项错误;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X与Z位于同一纵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Z与X化学性质相似,此选项正确;D. Y和Z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C。
7、C【解题分析】A、酒精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可以闻气味鉴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糖和食盐的味道不同,糖甜盐咸,可以尝味道进行鉴别,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和白醋都为无色,看颜色不能鉴别它们,故C错误,符合题意;D、铁和铜的颜色不同,铁白铜红,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鉴别与推断,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8、C【解题分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为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正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不能伸入瓶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9、B【解题分析】A、由图可知元素符号为U U O,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故错误;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18,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 ,故错误。
故选B。
10、B【解题分析】A、含在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B、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两种原子,所以是化合物。
此项正确。
C、含一种分子,是纯净物。
其分子、含有一种原子,所以是单质。
D、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题目点拨】先从图、找出其分子种类(即物质种类)。
如是纯净物再看分子、原子的种类,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11、B【解题分析】A、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葡萄酿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胆矾研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12、C【解题分析】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题目详解】A、O3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选项A不正确;B、H2CO3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B不正确;C、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选项C正确;D、KMnO4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D不正确。
故选C。
13、A【解题分析】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酒精灯熄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以防着火,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A、根据闻气体的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C【解题分析】A、两个氢原子应为:2H,H2是氢气的化学式,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选项A不正确;B、表示镁的化合价+2价应为:+2Mg,Mg2+表示的是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选项B不正确;C、表示几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标上数字,因此3个氧分子表示为:3O2,选项C正确;D、钡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因此氯化钡的化学式应为:BaCl2 ,选项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