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肉鸡饲养工艺流程规范

肉鸡饲养工艺流程规范

肉鸡饲养工艺流程
一、在鸡苗进场前15天要把鸡舍清洗消毒并铺垫上垫料厚度在5—8厘米,整理平整,同时进行要消毒。

鸡苗进场24小时前要提前把,育雏室生温至32—35度,每周降2—3度至常温。

1—5日龄:主要是预防雏鸡白痢、大肠杆菌推荐用药:肠杆清、杆力清等
9—12日龄:主要预防接种疫苗引起的呼吸道。

推荐用药:红霉素、强力霉素等
16—19日龄:主要预防接种引起的呼吸道、大肠杆菌、肠炎推荐用药:泰乐、大杆速净等23—26日龄:主要预防大肠杆菌、球虫病推荐用药:氟强、球克等
以后根据天气环境变化,鸡的症状、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等因素,结合用药。

四、日常管理
1、温度管理:
鸡只只有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健康生长,发挥最大生产效益。

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鸡的脊背温度。

管理温度有两个最高境界一是“恒定”二是“均匀”。

鸡只在不同的日龄对温度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不断地合理地调整鸡舍温度。

雏鸡苗进入鸡舍1--7日龄温度要求在35度左右,(根据鸡苗强弱可适当上下浮动1--2度)。

以后每三天下降1度(即一周下调2度)。

在温度管理上一天24小时保持恒定是温度管理的最高境界。

有经验的饲养员应该会看鸡舍的温度,温度过高鸡只呼吸急迫,张口喘气,两翅外展;温度过低鸡只扎堆,饮水采食不足。

再者在鸡舍各区域温度要均匀,这就需我们饲养员不断地检查温控设备,以便将故障及时地向维修人员回报。

鸡舍忽冷忽热是养殖之大忌,很多疾病多由此而得,比如:感冒、传支、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等。

2、通风管理:
通风工作是养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养殖是否成功与此有较大关系。

通风的目的是将舍内有害气体及时排出,同时输入新的空气,调节舍内温度。

鸡舍内最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粪臭素等,这些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首先会破坏呼吸系统粘膜及眼结膜,给一些有害病原体的侵入创造了
良好条件。

通风过大会使鸡舍降低温度,小鸡怕冷打堆压死,大鸡把能量转化成热量从而增加饲养成本降低效益。

3、湿度管理:
在鸡舍的各个区域安放相对湿度表,以便及时地掌握鸡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当鸡舍内相对湿度低于40%可引起雏鸡脱水、羽毛生长不良,成禽羽毛凌乱,皮肤干燥,还易引起尘土飞扬,诱发呼吸道病;若相对湿度高于70%禽舍易于潮湿,羽毛污秽,粘连,关节病例增多,夏季易爆发球虫等。

一般情况下育雏湿度掌握在70%--75%之间,以后大致掌握在60%--65%之间。

4、密度管理。

1日龄至28日龄饲养密度25只/m²,26日龄至42日龄,减少饲养密度淘汰小公鸡饲养密度14只/m²。

5、垫料管理:
地面平养的垫料稻糠,一次性铺垫,厚度在十公分左右,在饲养过程中饲养员要定期的翻动垫料以保持垫料蓬松漏气,减少氨气的形成。

(在翻动垫料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防止尘土飞扬)。

6、光照管理。

鸡舍内安装电灯泡总的要求是瓦数小、灯泡多、灯距短,以达到光线均匀。

灯距3米。

如安装两排以上的灯泡,各排灯泡要交叉排列,可使地面获得比较均匀的光线。

灯高2~2.4米为宜,灯泡用白炽灯较好。

雏鸡进舍前三天要二十四小时强光照,以后适当减去部分灯泡,鸡只看见吃料就行,但光线也不要太暗,否则影响采食量。

7、消毒管理:
鸡舍的常规清洗消毒程序:洒水防尘——消除鸡粪——搬出可移动器具——清扫鸡舍——空压机高压气枪清扫清扫鸡舍——高压水枪由高到低冲洗——自然干燥一会(半干半湿)——喷消毒液至屋顶墙壁和地面——干燥——搬进消毒过的器具——甲醛熏蒸鸡舍——密闭2天——通风空舍7天——方可进鸡(如急用,可熏蒸24小时,通风24小时后使用)
8、饮水管理:
雏鸡的开水应该注意的事项,雏鸡进入鸡舍,要在充分休息后(半小时左右)再饮水。

饮水温度最好掌握在25度左右。

如果水质好不一定是开水。

9、饲喂管理:
雏鸡开食,开食不要太早,太早不利于卵黄吸收,一般在雏鸡苗出壳后18小时左右在开食较好。

成鸡放牧期间,早晨放鸡时喂一次但是不要饲喂过饱、晚上收鸡时喂足料,饲养员每次饲喂时要吹口哨或敲打饲料盆具等发出声响。

让鸡形成习惯听人指挥。

此时是饲养人员观察鸡群的好时机,健康的鸡表现为只吃食饮水速度快。

早晨放鸡时争先跑出、开料时争先跑来抢食叫声响亮。

病鸡则表现为,行动缓慢不愿争抢食物远离鸡群,羽毛蓬松杂乱反应迟钝。

饲养员要对这种鸡只,及时挑出隔离观察饲养和治疗必要时进行淘汰处理。

五、精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在这里我们要做好“一记、二听、三看、四观察”。

1、一记:每天记录采食量、饮水量、死淘鸡只数,将记录的资料与昨天相比较,并及时报告给技术人员。

2、二听:每天的晚上要在鸡舍的不同方位静听鸡只呼吸声及排粪声,鸡群正常情况下呼吸和排粪都是无声的。

只有在发病的情况下才会发出声响,异常呼吸声音一般有:咳嗽、喷嚏、甩鼻、呼噜、尖细喘鸣等,肠道不好或有肾病排便有刺水声,将听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及时向技术员回报。

3、三看:每天早晨到鸡舍在那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粪便颜色和状态,根据鸡只粪便颜色、状态的不同可预知或发现鸡群将要将要或已经得了什么病。

鸡只正常粪便颜色一般成灰色圆柱状顶部有尿酸盐覆盖,不正常的粪便颜色大致有:黑色(梭菌病,或肠出血)、红色(球虫)、白色粘稠(白痢、肾脏花斑)、黄绿(大肠杆菌、新城疫、流感等)、黄色消化不良(肠毒、腺胃炎等)橘黄色(肠毒、小肠球虫)等。

粪便不成形变希多预示有肠炎。

每天都观察每天都记录,并及时汇报。

4、观察:观察分动态观察和静态观察。

先进行静态观察,观察鸡群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状态,料线周围有多少鸡只在吃料,水线周围有多鸡在喝水,有多少鸡只在走动,多少鸡在休息。

有没有离群呆立的,有没有出头扎毛的、昏睡的,等等。

然后进行动态观察,给鸡群一点刺激,看鸡群反应的灵敏度,健康鸡群反应灵敏,发病鸡群或将要发病鸡群反应迟钝。

及时挑出不健康个体交由技术员进行确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