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在学完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了“什么是生物生活的环境”、“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等问题后,随之自然转入到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学习,对生态问题的学习和探究就水到渠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三大部分。
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重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是难点,教材通过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突出重点,通过具体事例突破难点,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圈这个所有生物的家的认识和爱护,从情感上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环境分析初一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刚接触生物学这门课程,关于生物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并且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的时期,对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的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回答问题也很难用生物学术语回答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及逻辑思维的培养。
还好生物学本身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很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学习氛围很好。
二、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观察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得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视频引入,图文资料分析等形式,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的特点。
难点: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的特点,食物网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播放梦幻的海底世界视频,让学生进入生态系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课上组织观察与思考、我能说、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动,来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快乐学习,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引领的新课改理念。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梦幻的海底世界视频,学生观看后,交流你所看到的影像。
然后教师总结学生们看到了许多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从而引入所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师:直接给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强调重点。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例: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等等。
师:请同学们说出身边常见的生态系统。
生:家里的鱼缸、菜园、鱼塘、附近的采摘园、玉米田、稻田等。
(设计意图:强化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师:设问:一个鱼塘里的所有鱼是一个生态系统吗?生:有的认为是生态系统,有的认为不是生态系统。
师:到底是不是生态系统呢?我们一起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来找到答案。
师:大屏幕展示观察与思考内容。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与腐烂的树桩上长出许多真菌。
讨论:1、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
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生:学生观看图片及文字资料,小组讨论完成讨论题,然后学生回答。
师:通过资料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系统中有植物、动物及细菌和真菌,那么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扮演什么角色呢?请学生阅读课本20页内容,了解植物、动物及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及作用。
然后通过我能说这一环节把你喜欢的生物角色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生:阅读教材,体会动植物及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及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板书,强化重点。
师:设问: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引导学生分析,假如没有生产者会怎样?同时播放去掉生产者的三者关系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
生:回答。
没有生产者,就没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
在生态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分解者会怎样?并播放课件。
生:回答。
没有分解者,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植物就会没有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分解者也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
师:那如果没有消费者呢?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生:回答。
没有消费者,地球上就会到处都是植物,植物最终会因分解者分解的物质缓慢而缺乏营养。
师: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生:回答。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及动画演示,给学生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中各个角色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师:在生态系统中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会怎样呢?动画演示没有阳光的过程。
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没有这些就会没有生物的存在。
师:因此,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部分外,还有非生物部分。
(板书)师:引导学生分析前面提出的问题:一个鱼塘里的所有鱼是一个生态系统吗?生:积极回答。
不是,因为缺乏其他的生物及非生物部分,因此不是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师: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举例讲解食物链的写法:如树虫鸟。
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的消费者。
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师:你会连出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吗?教师展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让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该组的任务。
生:小组讨论,完成食物链,然后到前面把自己组的食物链画在黑板上。
师:让各组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有错误,并给以改正。
生:纠错。
师:用课件给以正确的答案。
并强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与食物网传递的。
如有毒物质的传递。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23页资料并进行德育渗透。
生: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及食物网不断积累传递的,最终将威胁到人类。
只有爱护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才能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同学们要学会区分;生态系统中的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让学生明白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类要按生态规律办事。
课堂反馈:1.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瓶水中的微生物B.一块石头上的所有生物C.一块农田D.一块馒;头上的霉菌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其中所隐含的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是是( )A.黄雀螳螂蝉B.蝉螳螂黄雀柳树C.蝉螳螂黄雀D.柳树蝉螳螂黄雀3.下列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4、完成P25课后练习第5小题,补充完善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2、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链。
作业:完成本节练习册上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概念比较多,是典型的概念教学课型,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并接纳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是本节课的中心问题。
并且,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提供的教学资料非常丰富,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堂提供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设计本节内容,一环扣一环,创设教学情境,不断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与交流、角色扮演、合作探究与归纳总结等形式,建构知识框架和相关概念。
特别是合作学习,增添了各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及食物网不断传递与积累这一典型案例分析,从思想及行动上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教育,达到情感的升华。
但是,本节课也有遗憾。
由于不是在本校讲课,对学生的熟悉程度不够,使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使课堂效果达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