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四单元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40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guī)贮.藏(zhù)萌蘖.(niè)一骑.红尘(jì)B、结束.(shù)着.手(zháo)间.断(jiàn)内容摘.要(zhāi)C、摇曳.(yè)折皱.(zhòu)遁.辞(dùn)星陨.如雨(yùn)D、沉浸.(jìn)洞穴.(xué)对称.(chèn)聊以慰藉.(jiè)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醴酪闽粤萌蘖辐员广阔B、绪论狭隘札记叹为观止C、辐射安祥瞭望一湾秋水D、飘缈熟练湮没戛然而止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是()A、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
B、我们形容事物变化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
C、《物种起源导言》选自中译本《物种起源》(科学出版社出版),原题是“导言”,有删节。
D、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得信息为目的,或观点,或论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都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还是不可能避免的。
A、汲取搜集窜入B、吸取收集窜入C、汲取搜集进入D、吸取收集进入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它们有什么样的发声装置,大多数动物发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哝声。
A、尽管却要B、尽管都要C、不管都要D、不管却要6、下列句子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A、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象。
B、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的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的物质转化长曾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C、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
D、传说伊欧斯是希腊神话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腊神泰坦的女儿,是太阳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在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B、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C、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需要有个明确的迫切的了解。
D、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逐步应该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8、从整体把握本单元各课的角度,筛选出有错误信息的一项()A、《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由里到外、由虚到实地说明了有关荔枝的一些问题,条理分明,思路清晰。
B、《<物种起源>导言》是一部科技书的序言,全文说明《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发表的有关情况,而且说明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C、《神奇的极光》一文不仅用了神话传说,以及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有吸引力;而且由现象到本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极光的科学原理。
D、《这个世界的音乐》的作者认为,动物发出各种声音,除了生活的必需外,还有自得其乐的音乐。
二、阅读下面的三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60分)(一)(18分)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
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
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
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
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
1、这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2、第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按()顺序来说明的,先说(),再说(),后说()。
3、这两段文字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说明荔枝的?答:(二)(20分)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周围,被大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
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
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机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
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
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
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
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
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种活动的图像。
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1.形成极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三个,一个是大气、一个是磁场、一个是太阳风,请问在这三个条件中,导致极光形成的决定性条件是哪一个?根据是什么?答:2.极光在极区发光时,要经过一些要素的组合,才能完成发光过程。
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人高空大气层,就会发光。
B.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
C.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檄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极光形成。
D.极光产生的原理,如同电视显像过程一样,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
3.作者在说明极光发光原理时,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从要素、过程、实质方面说明,请指出“电视显示图像”与“太空出现极光”类似的地方。
答:4.下面是对极光产生现象所揭示的哲理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相似的事物。
B 用科学原理解释自然现象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C.自然科学的奥秘永远是个难解的谜,人类难以征服自然。
D.对自然奥秘的思考应该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
(三)(22分)鸟类歌声中事务性通讯的内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来它们没有多少时间从事音乐。
但音乐还是有的。
在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词汇的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音乐,说这些是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是难以讲通的。
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强烈的感觉是,它这样只是自得其乐。
有些时候,它似乎像一个住在公寓里的专业歌手一样练唱。
它开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节的中间部分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它从头再来,但还是不满意。
有时它明显地改用另一套乐谱,似乎在即兴来几组变奏。
这是一种沉思的、若泣若述的音乐。
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
”1、这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答:2、原文中“八小时以内的事务性语言”指什么?答:3、本文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答: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见解?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50分)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对第一次参与,第一次战败,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失落的情绪中,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的无能。
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
请以“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一、1、D(A龟jūn裂B着zhuó手C星陨yǔn如雨)2、B(A幅员C安详D飘渺或:缥缈)3、A (B引号外的句号应在引号内C前一个书名号应为《<物种起源>导言》D“繁多”后应为逗号) 4、A 5、C 6、D 7、B (A暗换主语,“看到”后加“的”。
C 语序不当,“迫切地”放“需要”前。
D 语序不当,调整为“应该能够逐步”。
)8、A(顺序说反了,应为“由表及里,由实到虚”。
)二、(一)、1、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2、空间蒂部顶端两侧3、分别是从形状和体积(或“大小”)来说明荔枝的。
(二)、1、是磁层,是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起来,聚焦到地磁的极区。
2、A 3 要素相同:电子束、显像屏幕、显像物质;过程相同:电子束受作用,汇聚到发光区,激活发光辅助要素;实质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科学现象本质上的雷同。
4C (三)、1、这段文字使用了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指的是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具有具体含义的语言。
3、本文作为科学小品,具有文艺性笔调。
突出地表现在拟人手法的运用上,拟人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既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又吸引、感染了读者。
4、鸟类的语言除了事务性的外,还有自得其乐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