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管理理念

海尔管理理念

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现在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SBU。

2、授权与监督相结合--充分的授权必须与监督相结合海尔集团制定了三条规定: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在位要受控”有两个含义: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再就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

“升迁靠竞争”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一个更为明确的竞争体系,让优秀的人才能够顺着这个体系上来,让每个人既感到有压力,又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不至于埋没人才。

“届满应轮岗”是指主要干部在一个部门的时间应有任期,届满之后轮换部门。

这样做是防止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思路僵化,缺乏创造力与活力,导致部门工作没有新局面。

轮流制对于年轻的干部还可增加锻炼机会,成为多面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3.人材、人才、人财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1 人材--这类人想干,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

2 人才--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

3 人财--这类人通过其努力能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对海尔来说,好用的人就是“人才”。

“人才”的雏形,应该是“人材”。

这是“人才”的毛坯,是“原材料”,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雕琢。

但在如今堪称“生死时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没有这个时间。

“人才”的发展是“人财”。

“人才”是好用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作为最起码的素质,“人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了企业文化不一定立刻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光有企业文化还不行,还要能为企业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人财”。

无论是经过雕琢、可用的“人材”,还是立刻就能上手的、好用的“人才”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寻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财”!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我们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就要充分发现、使用“人财”。

4.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还是人才人才的定义,就要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每一位海尔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海尔人应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永远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在提高自身素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就会彷徨、动摇。

每个海尔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一定要和海尔创造世界名牌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TVM:海尔的“全员增值管理”以前管理界有全面质量管理TQM、全面设备管理TPM、全面预算管理TCM等。

现在海尔推进的让每个人通过创新实现增值的管理,即TVM(Total Value Management全员增值管理)。

全员增值管理的关键在“V”,即Value(价值)上。

这是将品牌增值的目标细化到每个人的增值目标之中。

TVM和SBU机制的区别:SBU是策略事业单位,其标志是每个人都有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和市场报酬,表现在每个人都有一张损益表。

但损益表中,有盈利的,也有亏损的,盈利的SBU才能产生增值;TVM是让每位员工通过创新产生增值的管理模式,增值的SBU才是有意义的!三个方向的转移1999 年初,在确定企业发展思路时,时任总裁的张瑞敏明确地提出了将1999 年作为“海尔的国际化年”,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使海尔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团制定了重建企业内部构架、提高企业竞争力等一系列整合方案,以确保“海尔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在重建企业内部构架的指导思想方面,张瑞敏提出了“三个方向的转移”。

依据: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BPR )的市场链转移- 扁平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 信息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产品方向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这个理论包含两个原则:第一,把自己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在此前提下进入与该行业相关的产品的经营;第二,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跃居这个行业的前列。

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先有市场,再建工厂”,这是海尔集团拓展企业规模的原则。

指先用产品打开市场,到了市场上的定单需要拓展生产规模时,再去建立工厂;而不是先建工厂,生产无定单的产品后去寻找市场。

1992 年,海尔工业园的建立以及随之以后全球十个工业园尤其是美国工业园的建立,都是这一理念的印证。

什么是人单合一?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 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

“人”,就是“自主创新的SBU”,“单”,就是“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

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

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有在直销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直发到位。

正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生存的血液,没有正现金流,企业就会窒息。

• 为什么要实现“人单合一”?这是时代的要求:惟有每个人都对市场负责,实现速度和准确率的统一,企业才能生存。

这也是竞争的要求:模仿没有出路,惟有每个人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才能超越目标。

• 人单合一”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在形式上用条形码把人和定单挂钩,而是通过将人与定单挂钩的办法,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去挖掘市场的资源。

“人单合一”是全流程的模式。

“人单合一”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创造定单”、“获取定单”和“执行定单”的全流程“人单合一”的目标是“创海尔世界名牌”。

推进“人单合一”的海尔模式,才能实现与用户零距离、销售零库存、应收账款零逾期,实现价、利、量全面优化的市场目标。

T模式的“4T”T(Time),是时间,要准时;T(Target),是目标,要有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T(Today),是日清,每天的工作要日清日高;T(Team),是团队,市场目标是由SBU团队来完成的。

OEC 管理法• OEC 管理法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 的缩写,即每天对每人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

• O-Overall (全方位)E-Everyone (每人)Everyday (每天)Everything (每件事)C-Control (控制)Clear (清理)• OEC 管理法的主要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的工作要每天完成,每一天要比前一天提高1% 。

•“ OEC ”管理法由三个体系构成:目标体系→日清体系→激励机制首先确立目标;日清是完成目标的基础工作;日清的结果必须与正负激励挂钩才有效。

斜坡球体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犹如斜坡上的小球,需要有上升力(目标的提升),使其不断向上发展;还需要有止动力(基础管理),防止下滑。

什么叫做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用斜坡球体论来比喻OEC 在管理上的深层含义的三方面:1. 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没有管理,没有止挡,企业就会下滑,就不可能成功。

2. 抓管理要持之以恒。

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

管理水平易反复,也就是说止挡自己也会松动下滑,需要不断地加固。

3. 管理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

企业向前发展,止挡也要跟着提高。

管理无定式,需要根据企业目标的调整、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动态优化,而不能形成教条。

海尔的口号是“练为战,不为看”,一切服从于效果6S- 整理(SEIRI )•将有用的和无用的物品分开•将无用的物品清理走,将有用的物品留下- 整顿(SEITON )•有用的留下后,依规定摆放整齐•定位、归位、标识,保证使用方便。

- 清扫(SEISO )•打扫、去脏、去乱等保持清洁的过程•对过程要有具体明确的频次及规范要求(如每天清理设备2 次)- 清洁(SEIKETSU )•清扫的必然结果,要有明确的标准,使环境保持干净亮丽,一尘不染。

如“漆见本色、铁见光”等。

•维护成果,根绝一切污染源、质量污点和安全隐患。

- 素养(SHITSUKE )•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自觉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工作。

•变成每个岗位的“两书一表”,并能日清日高。

- 安全(SAFETY )•人、机、料、法、环均处安全状态和环境下。

•有消灭一切安全事故隐患的机制。

- 什么叫“ 6S 大脚印”?“ 6S 大脚印”是海尔在强化“ 6S ”管理中,为深入到每个班组、每个员工而创建的一种全员参与的管理方法。

- “ 6S 大脚印”在什么地方有?“ 6S 大脚印”的位置在每个班组的工作现场。

- “ 6S 大脚印”怎么使用?“ 6S 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在班组会上,当天的优秀典型站在“ 6S 大脚印”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介绍自己的创新经验和做法,共同提高。

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闭环原则:凡事要善始善终,都必须有P.D.C.A( P — PLAN 计划、D — DO 实施、 C — CHECK 检查、 A — ACTION) 循环原则,螺旋上升。

•比较分析原则:纵向与自己的过去比,横向与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比,没有比较就没有发展。

•不断优化的原则:根据木桶理论,找出薄弱项,并及时整改,提高全系统水平。

九个控制要素:5W3H1S• 5Wwhy 目的what 标准where 地点who 责任人when 进度• 3Hhow 方法how much 数量how much cost 成本• 1Ssafety 安全市场链流程再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筹建阶段(1998 年9 月— 1999 年10 月)整合内部资源,构筑市场链流程再造框架。

•第二阶段:实施流程再造阶段(1999 年10 月— 2001 年 3 月)整合外部资源,获取有价值定单。

•第三阶段:创造定单的更高价值阶段(2001 年 3 月开始)整合人力资源,使每个人成为创新的SBU 主体。

市场链流程再造的“五要五不要”•要重新开始,不要对原有流程提高和优化;•要创造,不要布置;•要指导,不要控制;•要走动管理,不要坐下开会;•要在试点上创造卖点,不要听秘书汇报统计数据。

市场链流程再造的“三主”原则•主体:每个创造市场的SBU ;•主线:闭环的定单信息流程;•主旨:让SBU 能够自主创新、自我增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