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内乡圆潭村设计书

参内乡圆潭村设计书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作业设计书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二0一七年二月项目名称: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目规划设计说明项目设计单位: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法人代表:王青天高级工程师审定:毛寿评高级工程师审核:王青天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陈水玉工程师项目组成员:王青天毛寿评陈水玉目录1.总论 (5)1.1项目概况 (5)1.2项目效益 (5)2.项目区概况 (6)2.1自然地理概况 (6)2.2社会状况 (6)2.3项目区植被概况 (6)3.设计总则 (6)3.1设计思想 (6)3.2设计目标 (7)3.3设计原则 (7)3.4设计依据 (7)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 (7)4.1项目规模与林地类型 (7)4.2树种选择结合苗木配置 (7)4.3种植配置方式与造林类型 (8)5.造林技术措施 (8)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 (8)5.2抚育管理 (10)5.3病虫害防治 (10)6.投资概算 (10)6.1概算范围 (10)6.2概算依据及指标确定 (11)6.3概算结果 (11)7.保障措施..................................................................... .12 7.1组织保障 (12)7.2科技保障 (12)7.3资金保障 (12)7.4工程管理保障 (12)附表1: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指标表附表2: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各树种单位工程量表附表3: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施工和苗木投资单价表附表4:)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投资概算统计一览表附表5: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用工成本概算表附表6: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造价概算表附表7: 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参内乡杉垵)工程项目设计一览表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作业设计图附图3:种植设计图(1)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参内乡杉垵)1.1.2建设单位:安溪县参内乡人民政府1.1.3设计单位:安溪县绿闽林业规划设计中心1.1.4技术负责:安溪县林业局1.1.5项目建设地点:安溪县参内乡杉垵1.1.6建设规划与主要建设内容:2017年安溪县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绿化项目,按照《中心城区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实施方案》,对项目规划实施范围内的疏林地地块进行设计,在保留现有林木的基础上,选择补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规划面积100亩。

1.1.7抚育期限:造林幼林抚育三年,2017年项目实施补植造林,在当年9~10月实施全面劈草抚育和施肥;第二年、第三年9~10月开展全面劈草抚育和施肥各1次。

1.1.8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投资概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26.3171万元,平均0.2632万元/亩。

按费用性质分:施工和抚育费用 22.3680万元(其中苗木费13.5200万元,材料费1.248万元,人工费4.8万元,抚育费4万元),占8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9491万元,占18%。

资金来源: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不足部分由建设单位配套。

1.2项目效益在规划造林植物配置中,利用乡土阔叶树种营造生态景观林。

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以绿化促财富,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周边环境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建立比较完整的植被景观系统,发挥景区的森林生态功能,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精心设计,选择多树种配置造林,形成多样性多层次林冠,创造森林生态景观,达到“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景观,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态效益,为森林旅游奠定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专型升级,提高林农经济收入,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2.项目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安溪县参内乡位于安溪县城,北纬25°07′,东经118°20′。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9~22 ℃,降雨量1600 mm,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20~22 ℃,极端低温-1℃,7月份平均气温28~29℃,极端高温37~ 39℃,全年≥10 ℃活动积温7000 ℃,无霜期320 d,一年四季分明,夏天不酷热,冬季少严寒,雨量充沛。

2.2社会状况安溪县参内乡,有11个村1个行政场,人口3.2万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市场繁荣。

参内乡政府距安溪县城1km,交通方便。

2.3项目区植被概况规划地海拔360~382 m,坡向全,坡位下,坡度20°,土壤为酸性黄红壤,土层腐殖质层中,土壤肥力一般,pH值4.7~5.8,植被芒萁骨(Dicranopteris dichotom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桃金娘(Moaning Myrtle)等,高度60~100 cm,属Ⅳ类立地,适宜规划种植风景林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面积100亩。

3.设计原则3.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遵循“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乡土化、色彩季相化”要求,采用阔叶、珍贵、观叶或观花树种进行合理配置,营造中心城区环城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林。

3.2设计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和现代山水茶乡为目的,营造自然和谐的森林景观效果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全力打造季相变化丰富、色彩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成为安溪县茶乡生态旅游的靓丽的风景线。

3.3设计原则3.3.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造林立地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进行科学造林。

3.3.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针对地类特点,对林地进行分类规划,形成富有韵味、能体现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

3.3.3绿化美化彩化相结合的原则重点选择阔叶、珍贵、观叶及观花乡土苗木,形成树种多样化、结构层次化、色彩季相化的森林生态景观。

3.4设计依据●《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福建省“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16);●《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1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35/T517-2004);●《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2017年造林绿化工作通知》(安政办 [2017]12号);●《安溪县2017年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实施方案》;●其他与规划有关的资料。

4.树种选择与设计类型配置4.1项目规模与林地类型项目实施面积100亩,林地类型为疏林地。

4.2树种选择结合苗木配置4.2.1树种选择按照森林生态景观建设要求,以“适地适树”为原则,根据规划地森林景点的气候、土壤及立地条件,选择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具有观花、观叶、观果、观形效果的乡土阔叶珍贵速生树种造林(具体见表4-1)。

(1)有明显主干的景观大乔木树种,采用胸径≥3cm、树高≥200cm、冠幅≥5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带容器大苗。

(2)无明显的主干的景观小乔木树种,采用地径≥3cm、树高≥200cm、冠幅≥50cm,且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带容器大苗。

4.3种植配制方式与造林类型4.3.1种植配置方式对区域范围内需改造提升的绿化斑块,采用簇状补植造林方式(道路两侧根据设计树种间隔列植)。

4.3.2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各造林地块按立地条件类型可划分为疏林地(具体见附表4-2)。

附表4-2 造林地类现状分析表4.3.3造林类型设计根据布局要求,设计如下一个造林类型:类型疏林地:种植桢楠、南方红豆杉等树种。

5.造林技术措施5.1施工技术要求及措施5.1.1整地5.1.1.1林地清理疏林地补植穴状(块状)清杂方式进行林地清理。

5.1.1.2整地采用穴状整地方式,采取挖明穴回表土,先把穴面表土挖在一边,再把穴中的土壤挖在另一边,然后把表土挖回穴内打碎,捡去石头等杂物,每穴施基肥有机菌肥1.5kg与穴中土壤搅拌均匀,再将另一边的土壤打碎,挖回穴内覆盖上面,壅成面包型。

株行距 4.6m×4.5m,每亩32株。

5.1.2造林5.1.2.1苗木苗木应选择干形饱满、枝叶繁茂、分枝均匀、冠形完整,株型端正,枝叶色泽常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土球包装完整,无破裂或松散,无机械损伤,无灼伤和药害等基本质量要求,带土球直径≥30cm、胸径与地径符合设计要求,苗木规格:胸(地)径≥3cm、苗高≥200cm、冠幅≥50cm。

苗木的出圃、调运、使用过程中需持有“两证一签”,即“苗木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产地标签”。

外市或外省引进的苗木要求必须经过安溪县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检验,签发检疫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5.1.2.2造林密度每亩平均补植32株,对疏林地套种视实际情况而定。

5.1.2.3栽植与补植5.1.2.3.1栽植栽植必须在各树种萌动前的立春前后为宜,最迟三月底前完成,选择阴天或雨天以后,土壤湿润时栽植。

外调苗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苗木根系的湿润,减少苗木损伤。

苗木要随调、随运、随造,苗木装卸时应轻抬轻放,以免造成土球松散,造成根系损伤。

容器苗木种植时,应撕破塑料袋,使苗木根系直接接触穴中的土壤,及时吸收土壤养分,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居穴中央,株距对齐,视线均匀,然后分层填土,对穴中两边土壤压紧、踩实,最后将穴面土壤壅成面包型,这样穴面可预防长期季节干旱苗木枯干,或长期下雨穴面积水,造成苗木根系腐烂。

5.1.2.3.2补植补植在种植后的当年秋季小阳春时进行,凡死亡的植株应及时补植,保证林木成活率和生长株数均匀。

5.2抚育管理5.2.1抚育造林后连续抚育2a。

种植当年进行抚育1次,在9~10月抚育一次,块状垦抚除草穴面1.2m2,一般深度10cm左右,然后把除掉的杂草放在树旁边,这样可保持林地穴面具有水分,促进林木生长。

垦抚后要进行施肥,每株施复合肥各施0.1kg/穴;第2~3a,各垦抚除草一次,在9~10月期间进行,垦抚方式与第一年相同,垦抚除草后,并施复合肥0.1kg/穴。

5.2.2引水灌溉遇到气候干旱未雨时节,必须及时进行浇水灌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