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9
2、地点:北平
3、内容:
(1)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3)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人民英雄。

二、开国大典
1决议规定:(1)新中国的施政方针是《共同纲领》,
(2)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是周恩来,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是朱德。

2时间:1949、10、1
3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时间:1951、10
2标志:1951、10,人民解放军进抵拉萨。

3解放方式:和平解放
第二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稳定物价之战
1目的: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
2措施: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了一场“米棉之战”。

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二、农民的翻身解放——土地改革运动
1起止时间:1950、6——1952年底
2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结果: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背景:(1)1950、6,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

(2)美国还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上,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

2起止时间:1950、10——1953、7
3军队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4司令员:彭德怀
5英雄人物:无所畏惧,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的黄继光;
视纪律重于生命,宁愿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6体现的精神: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7结果:朝中军民取得胜利,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
字的司令官。

8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一、内政——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54、9
2地点:北京
3内容:(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时间:1953、12,
(2)国家:中国政府与印度政府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2正式形成:(1)时间:1954、6
(2)人物:周恩来
(3)国家:中国、印度、缅甸
3作用:中、印、缅三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时间:1955、4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国家:亚洲和非洲国家
4中国代表:周恩来
5会议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6讨论的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7提出的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时间:1953年
(2)内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