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地测防治水题库

煤矿地测防治水题库

煤矿地测防治水题库一、判断题:1、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而未采取有效措施属煤矿重大事故隐患。

(√)2、矿井未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柱属煤矿重大事故隐患。

(√)3、建设矿井进入三期工程前,应建成临时排水系统。

(×)永久4、矿井擅自开采保安煤柱属“超层越界开采”重大事故隐患。

(√)5、水文地质简单到中等型的矿井,矿界防隔水煤(岩)柱可采用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20m。

(×)40m6、矿井要依据本矿老空水害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将全井田划分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

(×)水文地质查明程度7、“禁采区”与“缓采区”、“可采区”应实施有效隔离。

(×)与可采区8、“缓采区”除开掘工程外,不得进行回采作业。

(×)除勘查和治理工程外,不得进行任何作业9、“禁采区”经勘查和治理后达到“缓采区”标准的,审定后转为“缓采区”。

(×)禁采区改为缓采区,缓采区改为可采区10、防水闸门每年应按规定组织进行2次关闭试验,其中1次应当在汛期进行。

(×)雨季前进行11、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及年度防治水计划中要有老空水防治专项措施。

(√)12、水害预测图以矿井充水性图为底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13、受老空水威胁矿井“三专两探一撤”执行不到位属于省煤监局十类不放心矿井之一。

(√)14、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首次发生过冲击地压动力现象,一年内没有完成冲击地压危险性鉴定”属煤矿防治冲击地压重大事故隐患。

(×)半年内15、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应包括井下各项隐蔽致灾普查内容。

(×)井上下16、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每年编制并至少更新1次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17、水文地质类型复杂及以上的矿井,年初编制年度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中等及以上的矿井1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埋深超过400米的煤层,或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的坚硬岩层应当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

(×)且19、《****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要求,老空积水量估算公示中,K是指老空的充水系数,一般老空区取0.2。

(×)0.3-0.520、允许或者停止掘进通知单由矿井地测副总工程师签发。

(×)应由矿井总工程师签发二、填空题:1、省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隐蔽性致灾因素普查(水害)工作要做到方案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任务到位。

2、省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探放水规定,加强井下现场技术管理和验收制度,确保探放水工程达到设计要求,要严格执行探掘分离、安全确认移交和探放水作业优先等制度。

3、一级标准化申报矿井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考核定级。

4、全省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要求,要将老窑、采空区等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矿井充水性图上,建立健全煤矿防治水图件和基础台账。

5、全省资源整合矿井水患补充调查工作方案明确要求,现作业区域存在采空积水位置不清、水量估算不准或防治水措施达不到要求的煤矿,立即停止建设或生产。

6、水患补充调查工作要根据采空积水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采用多种勘查手段和方法开展水患调查和勘查工作,最终达到各采空积水位置清楚、水量估算正确、上下组煤层间水力联系基本清楚。

7、矿井充水性图的比例尺为1:2000-5000,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8、矿井要依据本矿区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将全井田划分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

9、“可采区”要满足煤矿生产开发规划需要,不得低于3年开采服务期。

10、煤矿企业要将分区论证报告审定的“三区”及时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同时按分区分别修订煤矿防治水措施,作为今后煤矿生产衔接、安全管理的基础。

11、“禁采区”经安全隔离后严禁任何人进入,严禁进行任何作业。

“缓采区”除勘查或治理工程外,不得进行任何作业。

12、建设矿井进入三期工程前,应按设计建成永久排水系统。

13、煤矿“三区”范围或防治措施发生变化的,煤矿要及时重新修订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并按程序上报审核。

14、“可采区”因开采方法、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达不到“可采区”标准的,要立即停止该区域内采掘活动,转为“缓采区”。

15、“缓采区”经勘查和治理后达到“可采区”标准的,审定后转为“可采区”。

16、资源整合矿井实行防治水分区管理之前,必须按照省厅晋煤行发[2016]4号文件规定完成水患补充调查工作,未完成的煤矿不得批准开工或复工复产。

17、矿井水害防治分区图在充水性图基础上做,含矿井未来三至五年开采规划。

18、矿井防治水分区结果要填绘到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其中,绿色线框表示可采区、黄色线框表示缓采区、红色线框表示禁采区。

19、《****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要求,现场探放水作业人员单班特种作业持证人员不得少于3名。

20、防水闸门每年应按规定组织进行2次关闭试验。

21、矿井应当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对排查出的水患必须制订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

22、矿井要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演练。

23、水害预测图中,对于已经准确判定的老空区,用实线标注;对于资料不清、分析预测判定的老空区,用虚线标注;将废弃的巷道、硐室、钻孔等在图上标注清楚,并存档备查。

24、采掘工作面接近或上部有老空积水区时,应当每日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

25、探水线应根据老空积水区的水压、煤层的坚硬程度、资料可靠程度等因素确定。

26、开拓、掘进工作面进行钻探验证时掘进中心水平上不得少于3个孔、在垂向上每1.5米至少布置一个探放水孔。

27、探放水通知单发至探放水单位、采掘施工单位、安检、调度等部门。

28、《****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要求,单孔钻探作业结束后,应由当班钻探负责人、当班安全员、当班区队带班负责人共同组织钻孔单孔验收并履行签字程序。

29、采掘范围内存在小窑开采层位、开采范围不清的,开采前要对下伏煤层进行探查,防止下部采空区积水引发底板突水事故。

30、允许掘进通知单内容主要包括:探测结果、允许掘进安全距离和下次停止采掘作业探放水位置等。

31、允许或者停止掘进通知单应由矿井总工程师签发。

32、掘进队组根据允许掘进通知单,在掘进工作面的钻探位置处设置现场管理牌板,牌板内容包括当班进尺、累计掘进距离和剩余安全掘进距离等。

33、对于实施注浆防灭火的采空区,应建立台账,掌握采空区注浆水滞留量。

34、对本矿开采所造成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至积水线的最小距离为:在煤层中不得少于30m,在岩层中不得少于20m。

35、对本矿井的积水区,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边界时,探水线至推断的积水线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60m。

36、对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探水线至老窑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少于60m。

37、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的老窑,可根据本矿井已了解到的小窑开采最低水平,作为预测的可疑区,必要时可先进行物探控制可疑区,再由可疑区向外推100m 作为探水线。

38、图纸资料可靠的由探水线外推不少于30m作为警戒线;有一定图纸资料参考的外推不少于50m作为警戒线,资料依靠调查分析判断的外推不少于80m作为警戒线。

39、在预计水压大于0.1MPa的地点探水时,必须预先固结套管。

40、钻孔内水压大于1.5MPa时,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制定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41、老空积水量估算公式中,K是指老空的充水系数,一般老空区取0.3-0.5,煤巷取0.5-0.8,岩巷取0.8-1.0。

42、探放水孔下入套管后,水泥浆固结时间不小于48小时后扫孔,耐压试验压力要大于预计承受静水压力的1.5~2倍。

43、施工探放水钻孔接近老空时,应当设有瓦斯检查员或者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

44、目前瞬变电磁法是煤矿探测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物探手段。

45、晋煤行发[2017]526号文要求,从2018年元月起,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将作为煤矿复工、复产验收的前置条件。

4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7年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从2017年7月1日开始执行。

47、2017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矿井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部分评分不少于90分。

48、新版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岗位规范要求,作业前先辨识安全风险,有隐患先处理,确认安全后再作业。

49、矿井应按规定进行地质观测与资料编录,要有井下各头面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50、突出矿井及高瓦斯矿井采掘工作面距保护边缘不足50m前,编制发放临近未保护区通知单。

51、单向贯通时,岩巷剩下20-30m,机掘煤巷剩下50-100m,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形式报告矿技术负责人。

52、生产矿井应根据本矿或邻矿的观测资料,提出适用于本矿的地表移动参数及预计方法,满足“三下”开采、环保、造地、复田、迁村购地及建(构)筑保护等的需要。

53、水情水害预报应内容齐全、下达及时,若当月生产计划变更,存在水害隐患,应提前5天发送临时水害通知。

5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或极复杂型矿井的主要含水层应至少具备3个地下水水位(压)长期观测孔,以构成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55、冲击地压矿井应进行煤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开采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煤层,应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

56、矿井地质观测依据观测内容分包括煤系地层观测、煤层观测、地质构造观测三个方面。

57、井下现场观测、记录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2天内整理完毕。

58、煤层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8m³/t的矿井,其瓦斯地质类型属于复杂型。

59、冲击地压矿井每周召开1次防冲分析会。

60、冲击地压矿井应编制中长期防冲规划与年度防冲计划。

61、对于具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应尽量选用长壁式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62、矿井应每半年进行1次全矿回采率总结。

63、工作面结束后30天内提交采后总结,采区结束后6个月应提交采后总结。

64、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建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和水害监测预警系统。

65、地质预报内容符合《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要求,内容齐全,有年报、月报和临时性预报。

66、采煤工作面回采率要求中厚煤层不低于95%。

67、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分为3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有效期均为3年。

68、开展沉陷观测要及时填绘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图,建立地表塌陷裂缝治理台账、村庄搬迁台账,绘制矿井范围内受采动影响土地塌陷图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