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3.2《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课题火山和地震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5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乐于通过实验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并意识到导致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通过阅读与研讨,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
难点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地球上经常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
这些火山喷发或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它会给地球带来哪些灾难?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怎么做?回答引入探究主题讲授新课一、火山形成与危害你在电视上、网络上或书本上见过火山喷发的场景吗?(播放视频)1、说一说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2、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明确: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
火山喷发大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薄弱地带。
有时候,熔岩从地面上的一个洞口逐渐渗出来;有时候,它会被喷射到空中再落到地面。
3、火山喷发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危害?明确: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二、模拟火山喷发1、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抹布。
2、实验方法①在铁盒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②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再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③将铁盒放到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观看火山喷发视频阅读资料回答阅读资料回答认识材料实验操作了解火山的形成与危害。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火山喷发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现象。
3、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并且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触碰铁盒、三脚架、石棉网等,以免烫伤。
4、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明确:·土豆泥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上面的土豆泥被顶起来;·番茄酱开始冒出大泡泡;·周边土豆泥松动。
5、模拟实验中的材料分别用来模拟什么?明确:番茄酱——岩浆土豆泥——地壳酒精灯——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6、实验结论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
三、地震的形成与危害1、除了火山喷发,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
那么地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明确: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的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地震。
2、地震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明确: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3、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
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
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四、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1、实验材料:多层海绵、木片、泡沫板2、实验方法预测并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阅读资料回答阅读资料回答查阅资料交流认识实验材料了解地震的形成与危害。
通过实验认识到地震的力量来自①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
②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
③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3、说一说进行以上操作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4、实验结论地震的力量也是来自地球内部,是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
五、避震常识1、一般来说,大地震发生时,从地光、地声、大地晃动到房屋倒塌大约要10~20秒。
房子晃动时,应找安全地方躲避。
房子停止晃动至下一个晃动来袭前,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
2、认真观察这些插图,并说一说这些图中的人物在地震中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明确:地震来临时,乘坐电梯和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是错误的。
因为在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
在地震中阳台也是一个危险的地带,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站在阳台上呼救也是错误的。
其他的三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在地震中,如果在楼上就要选择走楼梯下楼,如果来不及下楼,就要在家中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护住头部蹲下来,等待救援。
3、关于地震中如何逃生,如何保护自我安全方法非常多。
地震逃生口诀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
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
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
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
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
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交流阅读地球内部。
了解避震基本常识,增强生命保护意识。
苏教版五年级上3.3《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课题 地球的内部单元3学科科学年级5学习 目标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 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
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
六、课堂练习比较火山和地震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七、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知识。
做活动手册查阅资料认识火山和地震异同。
拓展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火山和地震,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们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地心游记》故事:德国科学家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萨克努塞姆曾到地心旅行。
受前人这封密码信的启发,他偕同侄子阿克塞和向导汉恩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
他们从冰岛的斯奈弗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并见识到种种奇观,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岛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人类真的能够穿越地心旅行吗?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听故事,思考 引入探讨问题讲授新课一、推测地球内部的样子1、你能从下面自然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明确:拓展:地热:地热现象主要有温泉、沸泉、间歇喷泉等。
温泉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自然水,天然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
沸泉指温度约等于当地地表水沸点的地下水。
间歇喷泉是间歇喷发的温泉,多发生于火山运动活跃的区域,有人把它比作“地下的天然锅炉”。
二、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阅读教材文字,你获得哪些信息?(教材)小组讨论交流。
(一)钻探地球1、钻探是一种可以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结构重要的方法。
苏联在克拉半岛钻井,从1970年到1994年,整整24年。
为什么钻到12千米就不再钻了?明确:(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钻头难以承受高温。
(2)12千米,岩层已经非常像流体,钻孔孔壁无法稳定,会塌孔,钻好的孔会自行闭合。
(3)资金超出预算,最后的十年中只向下前进了200多米。
2、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无论是为了寻找深埋地下的资源,还是研究地球自身板块运动和地质变迁的规律,目前唯一可能的探索方向,仍然是进一步向地壳更深处钻探,采集更多的数据。
这需要深井钻探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2009年,中国在松辽盆地拉开了“入地”计划的序幕。
中国的“地壳一号”钻机将向13000米乃至15000米的深度发起挑战。
(二)地震波探测1、◆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
他推测,这个地方是地球内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也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两种不同物质的交界面。
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科学家根据这两个面——“莫霍面”和“古登观察推测阅读阅读分析交流回答阅读认真听讲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
堡面”,把地球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我们吃的熟鸡蛋切开后,会发现它分三层:蛋壳、蛋白、蛋黄。
如果把地球想象成鸡蛋,蛋壳就是地壳,蛋白就是地幔,蛋黄就是地核。
(三)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平均厚度约为17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位于地球中心部分,温度和压力极高,平均厚度约为3400 千米。
知识卡: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厚度平均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千米•地球上地壳最薄的地方在大西洋南部靠近南极洲的地方,仅为1.5千米整理地球圈层信息(活动手册)(四)地球内部运动1、地球内部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的根据是什么?明确:由火山和地震推测出是运动的。
2、地球内部是怎么运动的?明确:一些科学家认为,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而最外层的地壳也就像浮在水面上的船只一样随之运动起来。
3、地壳的运动会有怎样的表现?明确:地壳运动是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
人们能直接感知到的地壳运动反映是地震、火山喷发。
(五)地球板块科学家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水平阅读卡片做活动手册回答阅读回答认真听讲运动。
板块碰撞是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发生会合、相互挤压,形成造山带的作用和过程。
板块分离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在持续外推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的过程。
板块交错反映了板块的升降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引起海陆变迁,下沉形成海沟,抬升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三、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地核与地幔的运动,到底会不会造成地壳运动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
1、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淀粉糊、泡沫、水、火柴2、实验方法①在盛有水的烧杯里放一些泡沫块,给水加热,观察泡沫块的运动。
②把水换成黏稠的液体,泡沫块会怎样运动呢?3、注意事项①烧杯中水放少一些或直接用温水能缩短加热时间。
②泡沫块大小要适中。
③不要触碰加热中的烧杯,以免烫伤!4、实验现象5、提问(1)酒精灯、淀粉糊、泡沫分别模拟的是什么?明确:酒精灯——地球内部的热量淀粉糊——岩浆泡沫块——地球板块(2)分析回答(活动手册)泡沫块运动的力量来自水的对流运动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岩浆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地球板块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有火山喷发、地震、海陆变迁、大陆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