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科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XX年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相关制度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望各相关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依照执行。
一、组织管理由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控医师和感控护士组成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感染控制工作和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的制定,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登记表》。
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会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登记表,普通科室至少3个月一次,重点科室每月一次;及时登记、黏贴环境卫生化验报告单,登记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病例和员工职业暴露情况等。
至少每季度组织1次针对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法规、文件的学习,提高对医院感染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实施各项感染控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完成整改意见,并跟进、评价整改效果。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临床经治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应在24小时内从医生工作站直接报告;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及特殊的感染性疾病时,应在24小时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人员管理(一)医务人员要求1.手卫生:遵守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完善手卫生设施(如水龙头、烘干机功能完好,保证干手纸及皂液供应),不方便洗手处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按要求做好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按要求做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感染及疑似感染病人正确留取相关微生物标本,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
接受并配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指导和督导,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不得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3.无菌操作及常用无菌物品管理:严格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各类无菌物品开封后及各种液体开启后应标注时间。
(二)患者收治管理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相对隔离收治,若受到条件限制,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按照我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执行。
发现传染性疾病应先行隔离,尽快会诊,及时报告疫情,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并做好终末消毒。
(三)陪护探视人员管理科室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是否留陪护,一病人留陪护一人(可轮换)。
按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者限制探视。
四、科室环境和物品清洁、消毒管理(一)环境、物体表面坚持每日清洁或消毒制度,病室和诊室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必要时用含有效氯 500mg/L~1000mg/L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应分别不同区域使用,标识明显,使用后应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痰盂、便盆及尿壶使用后先清洗,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可重复使用的止血带、氧气湿化瓶和呼吸机管道等由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二)病人出院、转科、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处理。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用,每周更换1-2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间接接触患者的枕芯、被芯等应定期消毒。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均应消毒。
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衣物。
五、医疗废物管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分类、收集、储存和运输,有监控、有交接、称重记录,有签名。
医疗废物袋上贴标签并注明科室、日期等。
特殊感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污物装入双层黄色袋中及时处理。
六、健康教育:定期对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各科室在执行本制度时须结合我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要求,如有本专科感控的进一步要求,请按照各专科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XX年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人员上班时应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并保持整洁;进入特殊科室(手术室、产房及隔离病房等)应穿戴隔离衣、裤、鞋、帽、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隔离衣每天更换,污染时及时更换。
工作人员不准穿工作衣、隔离衣、手术衣、隔离鞋到食堂、会议室及宿舍等医院以外的地方。
二、严格区域划分。
处置室要有明确的污染物品放置区,在治疗室或处置室设专柜存放备用的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识。
三、无菌物品管理要求。
定期清洁无菌物品柜,有专人负责。
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定期检查和整理。
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检查有效的灭菌指示标识和有效期。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用无菌容器盛放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h。
提倡使用小包装的无菌物品或独立包装的无菌持物镊/钳,干式无菌持物镊/钳,每4h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四、皮肤黏膜消毒剂的管理要求。
开启的消毒剂须注明开启时间,小包装(含大包装)皮肤黏膜消毒剂直接蘸取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 周。
大包装皮肤黏膜消毒剂分装使用时,开启后有效期限为1月。
碘、醇制剂等应密封保存,科室分装盛放消毒溶液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手消毒剂中易挥发的醇类产品开瓶后使用时间<30天;不易挥发的产品开瓶后使用时间<60天。
五、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正确选择消毒灭菌技术。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使用后,由操作者立即做初步处理,包括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有明显血迹的器具应做初步处理,然后集中放置于污染物品回收箱中,加盖密闭存放。
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使用后均应先去污,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七、隔离管理要求。
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室安置。
若受到条件限制,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菌感染患者可安置一室,但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
隔离的实施应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床边隔离有隔离标识。
发现烈性传染病员应先行隔离治疗,并尽快转送传染病院;一般传染病人不能及时转送的应于病房隔离治疗,对可疑传染病者亦需进行病房隔离。
八、各诊室、处置室、治疗室、办公室等配置手卫生设施,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全体工作人员要掌握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时机与方法,提高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
诊疗工作前后应进行规范的洗手或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九、经常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厕所、痰盂、便盆清洗后要进行消毒。
环境、物体表面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病室和诊室定时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地面应湿式清扫,必要时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l/L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应分别不同区域使用,标识明显,使用后应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可重复使用的止血带、氧气湿化瓶和呼吸机管道等由消毒供应室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出院、转科、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或病房按病种进行终末清洁和消毒处理。
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用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及时更换。
间接接触患者的枕芯、被芯等应定期消毒。
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一桌一抹布,用后均应消毒。
十一、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医疗废物置黄色塑料袋内,特殊感染的废弃物置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损伤性废物置锐器盒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统一送无害化处理。
十二、职业暴露防护要求。
科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应提供职业防护的必要设施及用品。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按照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十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消毒隔离管理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 病房、血透室、供应室、检验科、口腔科等参照本制度并结合专业相关管理要求另行制定。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区分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严格控制进出手术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制度,严禁与本台手术无关人员互串手术室。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清洁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版)》执行。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五、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六、非洁净手术区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必要时手术全程开启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净化;洁净手术区每日净化系统于手术前30分钟开机;手术后延迟1小时关机;接台手术间隔时间10~30min,并保持空调系统连续运行,保证空气净化洁净度。
术中手术间的门随时关闭,室温21~25℃为宜,湿度30%~60%为宜。
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七、洁净空调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有专人负责,粗低效、中效、高效过滤器按《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XX年版)》规定执行,定期清洁与更换。
八、每季度一次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监测,每月监测灭菌内镜。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手术环境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间的空气采样方法参照GB50333-2013,结果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的规定。
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灭菌物品的登记符合规范。
其他器械、物品及灭菌炉的监测应按照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执行。
九、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保持术前、术中和术毕地面、物品的清洁,每周做好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等清洁工作。
十一、使用后的手术器具统一交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处理;腔镜器械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十二、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病毒等特殊感染手术,安排在隔离(负压)手术间进行。
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诊断和隔离情况,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敷料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一次性敷料放入双层黄色袋中,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进行空气及物表培养合格后,方可开放实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