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310
课程名称:化工热力学/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开课院系: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系
教材: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编. 化工热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金克新,赵传钧,马沛生.化工热力学.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新志,蔡振云,胡望明.化工热力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Smith J M and Van Ness H C. 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4th ed. McGraw-Hill. New York.199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化工热力学是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其主要任务是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研究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本课程将热力学的理论应用于化工生产中的真实流体和混合体系,解决化工过程中的热力学问题,培养学生从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和定义出发,利用有限的资料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常用的几种气体状态方程,掌握流体热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熟悉化工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方法及其在化工节能领域的应用,掌握汽液平衡的计算方法,熟悉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了解物性数据估算等关键内容。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言
要求:了解课程性质、任务、要求、学习注意点。

第一章真实流体的PVT关系
流体的PVT关系是化工工艺设计计算和研究热力学问题的基础,重点讲解加压下真实气体及其混合物的PVT关系的计算方法。

1.1 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要求:掌握有关状态方程的理论基楚、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掌握真实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范德化方程,维里方程,R-K方程及其改良形式,多参数方程等。

1.2 对比态原理及应用
要求:掌握对比状态原理,以偏心因子为第三参数的通用关系式,能正确使用三参数通用关系式计算真实气体的压缩因子、PVT关系。

1.3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
要求:掌握临界参数法,混合物的维里方程,混合物的状态方程,能正确选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问题。

1.4 液体的PVT关系
要求:熟悉液体的状态方程、通用关系式。

第二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重点讲解真实流体热力学函数计算的原理和方法,纯物质的逸度和逸度系数,热力学图表。

2.1 热力学性质间的基本关系
要求:掌握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及热力学函数的定义,熟悉热力学基本方程式,熟悉重要的热力学函数关系式。

2.2 纯流体热力学性质计算
要求:掌握参比态的概念,剩余函数定义,真实流体焓和熵的计算原理,剩余焓、剩余熵的计算方法,内能、自由能、自由焓的计算方法。

2.3 逸度和逸度系数
要求:掌握逸度和逸度系数的定义,纯气体逸度的计算,纯液体逸度的计算,压强对逸度的影响。

2.4 热力学图表
要求:掌握温—熵图,压—焓图,理解图中主要曲线的热力学特征,熟悉热力学图表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重点讲解变组成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偏摩尔性质,混合流体的组分分逸度和分逸度系数,理想溶液,活度和活度系数计算方程。

3.1 变组成体系热力学基本方程
要求:掌握开放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偏摩尔性质
要求:掌握偏摩尔量的性质及加和公式。

3.3 混合物逸度和逸度系数
要求:掌握混合物中组份的分逸度和分逸度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4 理想溶液
要求:掌握理想溶液的模型,掌握理想溶液中的偏摩尔热力学函数与摩尔函数的关系,熟悉L-R定则。

3.5 活度与活度系数
要求:掌握活度及活度系数定义,溶液的超额性质,掌握如何从超额函数推算活度系数,掌握液相活度系数估算方程,重点熟悉Margules方程、Van Laar方程、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

第四章压缩与冷冻
重点讲解开放体系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压缩过程重要技术参数计算,单级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火用概念及应用。

4.1 开放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
要求:掌握稳流过程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表达式。

4.2 压缩过程
要求:掌握压缩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掌握单级压缩机工作参数的计算,了解多级压缩过程。

4.3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要求:掌握节流过程的热力学特性,掌握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工作参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其它形式的制冷,冷冻剂和制冷剂的选择。

4.4 火用概念及应用
要求:熟悉火用的概念,熟悉封闭体系和稳流体系火用的计算,了解合理用能的概念。

第五章相平衡计算
重点讲解相平衡的基本关系式和分类,相平衡的表示方法,根据相平衡的条件正确判别平衡类型,并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相平衡计算,重点讲解汽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
想溶液体系的相平衡计算。

5.1 相平衡概念及分类
要求:掌握相平衡的基本关系式和分类,相平衡的表示方法,
5.2 汽液相平衡计算
要求:掌握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相平衡计算,重点掌握汽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溶液体系的相平衡计算。

5.3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要求:掌握热力学一致性检验的原理,掌握面积校核法,微分校核法。

第六章化学反应平衡
重点讲解化学反应进度,平衡常数及计算,复杂反应体系的化学反应平衡计算。

6.1 化学反应平衡基础
要求:掌握化学反应计量系数和反应度概念及表达式,。

6.2 平衡常数与平衡组成
要求:掌握标准自由焓变和平衡常数的关系。

6.3 复杂体系的化学反应平衡
要求:掌握复杂反应体系的自由度分析,掌握化学反应平衡计算中的平衡常数法、总自由焓极值法。

第七章物性数据估算
重点讲解流体热力学性质的估算方法。

7.1 基本物性参数估算
要求:了解临界常数、正常沸点等热力学性质的估算方法。

7.2 其他热性质估算
要求:了解流体蒸汽压、流体热化学性质的估算方法。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学会如何利用热力学原理解决与化工过程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课程学习中建立与化工热力学相关的工程概念;
3.使学生利用真实体系(纯气体、气体混合物、液体)的PVT关系解决实际体系的相关参数的计算问题,如摩尔体积、比容等的计算;
4.使学生利用剩余焓和剩余熵概念解决实际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包括内能、焓、熵、自由能、自由焓等的计算;
5.使学生学会压缩过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学会压缩制冷循环参数计算及制冷剂选择等方法;
6.使学生学会逸度及逸度系数、活度及活度系数的计算原理及方法,学会根据实际平衡体系的条件选择相平衡的计算方法,学会热力学一致性校核。

7.使学生初步学会化学反应平衡体系的计算方法;
五、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物理化学”,本课程内容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定律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学过,本课程是“物理化学”课程的深化,“物理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理想体系、纯物质、封闭体系,本课程研究对象为真实体系、混合物、开放体系;本课程的内容为后续的“分离工程”、“毕业设计”等课程提供基础。

2.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为化工类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考虑工科的特点,重点为掌握各种热力学性质计算的方法选择,难点在于根据实际体系与条件判断问题的实质,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关课程考核问题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实行期中和期末书面闭卷考试。

4.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将在本专业的后续专业实验中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