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特点:1.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2.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的统一;3.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4.物流设施的标准化,以及物流作业的规范化。
现代物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标志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GPS技术。
●物流的增值功能:1.物流咨询与方案设计功能:提供行业信息咨询、物流技术和物流方案的设计服务。
2.物流业务委托管理功能:可代替顾客办理库存管理,也可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以及对以上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3.物流业务费用结算功能;4.物流信息查询功能;5.交易功能:包括现货交易功能、期货交易功能、网上电子交易功能和商品展览展示功能。
●物流业发展的4个阶段:1.物流发展的萌芽和初始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2.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生产供应物流和销售配送物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3.物流管理重点转移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的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对物流战略的研究上。
系统观点。
社会物流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4.物流的现代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物流费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第三利润源:有效降低在企业成本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物流费用,就等于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因而。
●物流的空间价值:1.内涵:是在“物”的流动过程中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产生的价值。
(1)从供给方看,空间价值就是“物”实现空间转换前后给供给方带来的收益的差额。
(2)从需求方看,空间价值是由于“物”的空间转换所带来的效用满足或消费者剩余的增加。
<1>效用满足是指由于“物”的移动使当地没有但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流通到当地,并产生相应的效用,体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2>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源于经济资源的比较优势所产生的、区域之间的替代产品或同质产品的价格差。
2.相关收益:(1)显形部分:产品在异地实现的销售收入,Ix。
这部分主要受商品的销售量、市场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2)隐形部分:因产品空间转换而给供给方带来的、不容易计量的那部分收益,Iy。
3.相关成本费用:(1)由于外运,丧失了在当地或在原有交易地以原有价格进行交易的机会。
机会成本:Cj(2)成本消耗:Cz=Cr+Cw+CqCz为物流活动的总成本;Cr人力成本(工资福利奖金);Cw物料成本(燃料的消耗、材料的投入);Cq资金成本(资金投入及其占用的成本)(3)时间成本:Cs=Ch+Cg Cs时间成本;Ch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Cg包括货物潜在损失在内的其他相关时间成本。
4.空间价值的度量:V=Ix+Iy-Cj-Cz-Cs●物流的时间价值:1.内涵:从形式上看,时间价值就是物品流动时机所形成的价值。
从构成实质上看,时间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和更好地把握商机形成的增量价值。
将上述两层关系结合起来理解,时间价值得内涵可理解为在物流时间中增加相关收入,减少资源占用和资源消耗成本。
2.主要组成部分:资金时间价值、时机价值、时间协调价值。
●资金时间价值:1.资金的机会成本或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
2.挖掘资金时间价值的两个途径:(1)尽可能缩短物的流动过程,也就是缩短物品在采购、运输、加工、库存、销售过程中的时间占用。
(2)尽可能减少物流过程的资金占用水平,具体来说,是在权衡得失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途中占用资金、库存占用资金、在制品占用资金、结算占用资金等。
●时机价值:1.又称商机价值。
内涵:是指由于商品交换的时机不同所形成的综合交易价值差异。
2.不同的交易时机,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综合交易价值。
交易价格变动(时令商品、新产品鲜活物品)、交易成本变动(涉及保管成本和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交易费用可能与交易时机有一定的联系(成本价格、增收税费、交易程序、发生的交易费用)。
3.交易时机形成的机理主要有两方面:消费行为(消费者消费偏好)、价值规律的作用。
4.从形式上来看,交易时机价值有两种基本形式:单纯的商机因素、消费时差价值(先机价值、延时价值)●时间协调价值:1.时间协调价值是通过协调相关物的流动时间而获得的价值。
2.从时间协调价值的挖掘对象上分析,分为三大类:以物的纯流动过程为挖掘对象形成时间协调价值(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运输过程对产品加工周期的制约状况,结合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能力)、以被加工物的流动过程为挖掘对象形成的时间协调价值(“搅拌车价值”平行作业价值)、综合协调价值(将前面两种分析对象结合起来,更具普遍性与可能性。
再造过程不仅涉及物流时间协调问题,还与专业化价值、空间有化价值密切结合。
流程再造:<1>场内再造<2>寻求合作。
优势标准:工艺、技术,资源)。
业务外包:要考虑时间、经济。
●利息和利率:利息是衡量资金时间价值的尺度。
1)单利法:F=P(1+ni) 2)复利法:F=P(1+i)^n ●资金等值计算公式:1.一次支付终值公式:复利终值系数;(F/P,i,n)2.一次支付现值公式:复利现值系数;(P/F,i,n)3.等额分付终值公式:年金终值系数;(F/A,i,n)4.等额分付偿债基金公式:偿债基金系数;(A/F,i,n)i /[(1+ i)^n-1]5.等额分付现值公式:年金现值系数;(P/A,i,n)6.资金回收公式:资金回收系数;(A/P,i.n)●净现值:NPV=NPV=∑(CI-CO)/(1+i)^t式中:CI——现金流入,CO现金流出,(CI-CO)第t年净现金流量,i基准折现率首期投入计算时t=0,投入后的第一年现金流量,t=1NPV=A*(P/A,i,n)+F*(P/F,i,n)-P●现值指数:PVI=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始投资的现值PVI>1可行,越大越好。
●动态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的正值年份数-1)+(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当年净现金流量)Tp●内部收益率=(CI 为第i年的现金流入、CO 为第i年的现金流出、ai为第i年的贴现系数、n 为建设和生产服务年限的总和、i为内部收益率)计算年金现值系数A(p/A,IRR,n)-P=0,在利用内插法,即可求出。
●相关成本:1.是指与特定决策方案相联系的,能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考虑的成本,又称有关成本。
2.包括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
●差量分析法: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前一个方案较优;否则后一个方案较佳。
只考虑预期总收入和预期总成本。
●贡献毛益分析法:1.是通过比较备选方案所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
2.贡献贸易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3.必须以贡献毛益总额(或以单位工时所创造的贡献毛益的大小)作为选优标准,而不是以单位产品提供的毛益额为标准作为判断。
●变异系数法:1.变异系数是样本标准差与样本期望值的比值。
CV=σ/μ(μ就是 x)2.比较离散程度,CV越大,表示资料的离散程度越大,该资料越不平均。
3.变异系数一般表示投资风险,CV越大,投资风险越大。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1.根据决策者所持态度。
2.先把不确定型决策转换为确定型决策或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通常有以下4种方法:大中取大法(乐观态度、“最大的最大收益值法”)、小中取大法(审慎、稳健态度,“最大的最小收益值法”)、大中取小法(审慎、稳健态度,“后悔值”损失额)、折衷决策法(现实主义折衷标准,决策者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
它的值要大于0,小于1.接近1则比较乐观,接近0则悲观。
再计算“预期价值”<各方案预期价值=最高收益值⨯α+最低收益指⨯(1-α)>预期价值最大为最优方案)●物流市场结构类型: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厂商数大量大量少数唯一商品同质性同质有差别同质或有区别无相近的替代品进入条件自由自由困难封锁信息的完全性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影响物流供给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物流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物流需求。
2.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物流活动的时空范围很大,在气象条件恶劣、地形地貌复杂的时期和地区,会使物流的供给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资源分布和产业布局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
3.物流技术和设备:是物流供给的基础性条件。
(1)技术是物流供给的重要决定因素,物流技术与设备水平的提高,能对物流供给能力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物流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对物流供给有较大的影响。
(3)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影响物流公司效率和供给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我国物流设施装备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表现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4)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物流服务价格和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变化直接关系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是供给与需求变化最有利的调节杠杆。
物流服务价格的基础是物流成本,随着成本变化。
5.进出门槛和产业竞争程度。
6.物流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7.人力资源。
8.制度和政策。
●物流市场的均衡:供给量=需求量;供给价格=需求价格●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需求和供给曲线同时变动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程度及方向,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变动程度的大小和方向。
●平均成本定价理论:P=F/Q+Cv+r P物流服务价格;F固定总成本;Q物流服务产量;Cv单位变动成本,r单位物流服务的利润。
●边际成本定价理论:MC=d TC/d Q TC总成本,Q业务量●“黑大陆”学说:彼得德鲁克提出。
●物流成本计算的一般方法:1.主要有三种方式: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结合方式。
2.会计方法计算物流成本: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1)强物流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双轨制)2)将物流成本计算与会计成本核算相结合。
(单轨制)3.统计方式计算物流成本:主要是通过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解剖分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物流成本信息。
4.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计算物流成本:要点是将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计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