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第五章 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本章学习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胎教的含义与胎教方法。 2. 理解新生儿教育的意义及训练方法。 3. 掌握学步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对策。 4. 掌握入园前后的幼儿家庭教育内容与方法。 5. 掌握入学期幼儿准备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胎教与优生
一、 胎教的含义
胎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母体内外环境,依据胎儿 身心特点,对胎儿实施各种有益刺激,以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展 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二、 新生儿教育的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视觉训练 听觉训练 触觉训练 动作训练 嗅味觉训练 交往能力和模仿能力训练
第三节 学步儿期的家庭教育
一、 学步儿的特点
1~2.5岁的儿童,从开始学步,到能够完全自 如地行走、活动,并初步学会语言与他人交流,整 个阶段称为学步儿期,这个时期是儿童从依赖走向 独立的一个新台阶。
一、 入园前的家庭教育
(一) 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第二,有内容丰富的课程安排 第三,有优良的园内外环境 第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二) 心理准备 (三) 生活能力的准备 (四) 作息时间的准备
二、 入园后的家庭教育
(一) (二) (三) (四)
三、 科学的胎教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营养胎教 情绪胎教 语言胎教 音乐胎教 抚摩胎教 环境胎教
第二节 新生儿期的家庭教育
一、 新生儿教育Biblioteka 意义• 新生儿是指出生至满月的婴儿。 •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新生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
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潜在能力,而且还具有相当 惊人的反应和学习能力。
三、 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
(一) 心理准备 在心理方面,家长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
是很自豪的事”。 (二) 学习准备 1. 培养学习习惯 2. 培养学习兴趣 3. 培养自控力和注意力
(三) 独立性准备 1.让孩子在上小学前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 2.对小学和幼儿园不同的生活习惯要提前告知孩子 3.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收拾自己的学具、 整理书包 4.家长要提前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并以此时间为 标准,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5.父母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更多的集体活动 ,学会和更多的人相处 (四) 物质准备
学步儿期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总是在拒绝,总在说“不” 2. 凡事都要自己来 3. 故意做大人不允许的事
二、 学步儿的教育
(一) (二) (三) (四) (五)
要尊重和理解孩子 多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 冷静处理孩子的逆反 正面要求,少讲“不”字 多给他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命令
第四节 入园期的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胎教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外象内感”理论,其 科学内涵是强调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对胎儿的影响,这是其特点之 一。胎教学说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孕期保健,将胎教与养胎、 护胎有机地融为一体。
现代的科学胎教理论,继承了前人胎教思想的精髓。经过国内 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了胎教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开发了语言 胎教、音乐胎教、抚摩胎教等方法,随着胎教理论的不断完善, 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
•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 转折,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二、 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区别
小学的学习生活与幼儿园、家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 孩子眼中的老师,由保育、教育兼备的呵护照顾型,变 成了以教育为主的要求引导型; 学习的方式也由幼儿园的游戏玩耍,变成了强制学习; 行为规范、各项制度的增多,也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社会、家长的期望和要求突然增高,孩子的学习压力大 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了。
二、 胎教的作用
胎教是人接受最早的教育。从现代科学的研究可 知,在怀孕16周胎儿就有触觉、味觉、嗅觉;18周 时胎儿就有视觉、听觉;26周时胎儿就有潜意识、 意识与人格;在30周时胎儿就有学习、记忆与做梦 的能力;到36周,胎儿的大脑皮质已发育完全。
胎教的目的,是通过外界的刺激,促使胎儿接 受更多的优良信息,让其发育得更好、更聪明、更 健康。
6.案例分析:某班幼儿升上大班后,经常有家长不 放心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 ,怎么还不教孩子多写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学拼 音?怎么不教孩子做数学题,怎么不布置家庭作业 ?孩子整天在幼儿园玩,孩子上小学后能否适应? ……
分析讨论:假如你是大班的教师,你将怎样面对家 长的迫切要求?
及时鼓励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 教给孩子一定的交往技巧 在孩子面前正确评价老师 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第五节 入学期的家庭教育
一、入学期教育的意义
• 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期间,他们的内心情感 、上学愿望、学习兴趣和自理能力以及行为习惯 ,是需要家长着力帮助孩子进行调整的重点,而 “幼小衔接”接的正是这些内容。
物质准备是指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具和生活用 品。
思考与实践
1. 什么是胎教?胎教的方法有哪些? 2. 新生儿应注重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 3. 学步幼儿有何特点?怎样对待他们的逆反行为? 4. 家长应为准备入园的孩子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孩 子入园后应怎样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5. 为做好幼小衔接,家长应该为即将入小学的孩子 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