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

下一页
什么是不安全动作
不安全动作是指不安 全行为导致人员受伤 患病或财产损失。
什么是不安全状况
由于不妥善的工程设计、 科技或工厂运作方式偏 离不能达到安健
下一页
生产要害岗位工作的 员工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员工都有保护电力生产要害、 维护电力安全生产的义务,有权 制止危害电力生产的行为,并向 公安机关报告。禁止任何单位和 个人从事危害电力生产要害的行 为。
返回目录
本质安全的 安全功能

有两大功能:
(1)失误—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受到伤害或发生其 他事故。 (2)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时以能暂时 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这两种安全功能均是设备 、设施和生产技术工艺本身固 有的,即在它们的设计阶段就被考虑加入其中的。
返回目录
安全心理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伴 随着工具、机械设备 、生产环 境、人际关系等产生的安全需要、 安全意识、安全心理状态等一系 列具体的心理活动和反映。
安全心理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但它离不开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的规 律。研究安全心理就是要在掌握 人的一般心 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生产过程中安全这一特殊领域, 揭示人的安全心理活动的规律性, 探讨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发 生过程及发展规律。
返回目录
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综合 分析大致有七大类
(1)物理危险:是指工人暴露在高温或低温、高 噪音、震动和放射线中,除了对工人身体构成伤 害,而且还会影响工人注意力,容易导致工作时 发生意外。 (2)化学危险:是指当空气中含有大量以气体、 喷雾状和尘粒等形态存在的化学物质时,会导致 工人身体中毒,肺部受损,呼吸功能下降,也有 可能导致火险和爆炸。 (3)生物危险:是指由于饮食用品、医疗器械、 卫生场所、生活垃圾、环境空间等等各方面都存 在一些导致人身疾病的危险。
返回目录
对人身安全和健康形成影响的危险源,按导 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可 分为六类
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在现 场抢救,要不间断地进行人 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不 要等医务人员,更不要不经 抢救直接送医院。抢救触电 人员应耐心持久。
触 电 急 救 的 要 点
返回目录
The end
供安 本 全 。 内 监 察容 局由 提集 团
第一页
什么是本 质安全?
下一页
本质安全的含义
• 狭义的本质安全一般是指机器、设备等本身所具有的安全
性能,是指机器、设备等物的方面和物质条件能够自动防 止操作失误或引发事故。在这种条件下,即使一般水平的 操作人员发生人为的失误或操作不当等到不安全行为,也 能够保障人身、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 广义的本质安全指包括“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
下一页
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
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 对物造成慢性损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 因素。
危险源辨识有哪三个方面
存在什么危险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返回目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基于经验 的方法,由分析人员列出一 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 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 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 患。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 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 程的分析。
下一页
可燃粉尘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气态氧化剂或 空气剧烈氧化反应的粉尘。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 气中的固体微粒。
下Hale Waihona Puke 页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是指配备在生产设备上保障人员 和设备安全的所有附属设备,如防护罩、安全门、 安全阀、限位器、联锁装置和报警器等。所有可 能对人体或生产设备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而且 不允许任意拆装。
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其完整性, 使整个系统安全可靠。基于这一系统工程和安全管理体系 统的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返回目录
本质安全具有如 下特征: 一是人的安全可 靠性。 二是物的安全可 靠性。 三是系统的安全 可靠性。 四是管理规范和 持续改进。
本质安全 的特征是 什么?
管本 理质 体安 系全
目录
• • • • • • • • • • • • •
本质安全的含义 本质安全的特征 本质安全的功能 其他概念的介绍 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风险控制的阶段 风险评估的原则 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因素 危险源及其内容 其他概念及内容 化学品的分类及其贮藏方法 触电急救要点 The end
下一页
工作安全分析(JSA)

工作安全分析是一种较细致地分 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 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 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发 生的事故,制定每一步骤的安全 措施,形成岗位安全工作程序, 以降低工作中安健环风险。
下一页
危险源转化为 风险过程的阶段
• 潜伏阶段:危险点已生成,但没有引起注意, 如检修安全措施虽然有,但是有漏洞; • 渐进阶段:危险点扩大,它仍然处于量变过程, 如设备缺陷的扩大; • 临界阶段:风险即将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运行 阶段,危险点的扩大已进入造成风险的边缘, 是危险点引发风险的最危险阶段,如带电危险 区; • 突变阶段:是风险的形成阶段,是危险点生成、 潜伏、扩大、临界的必然结果,如高空坠落。
返回目录
风险评估的原则
• 考虑到与工作程序和相关活动引起的全部风险; 合乎程序与工作本质;合乎适当的时期;成为一 个系统化程序;注重实际操作而不是指导说明; 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与程序;考虑风险群组 与个体;考虑所有可能受工作程序与活动影响的 因素;应事先进行规划,方法和措施具有可操作 性,并能够鼓励员工参与。
返回目录
化学危险品分类及贮存方法
1. 爆炸品; 2.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 易燃液体; 4.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早岁能文客湿易燃品; 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6. 养害品; 7. 放身性物品; 8. 腐蚀品。
化学危险口贮存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返回目录
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
为安 什 ?全 么 行是
下一页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必须使用个人 防护用品、用具的工作场所中忽视 其作用。
下一页
易 造 成 事 故 的 不 安 全 行
什么是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是指有导致未来发生事故 的可能性、具有潜在的事故危险性 的设备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状 态。 什么是意外 意外是指处理 一项活动时因 未遵从安健环 控制阶段而出 现不妥善或未 能预计的事件。
义务
责任
安健环的目标是什么
害伤零章违零外意零是标目的环健安 、 、 。
下一页
何谓风险
• 某一特定危险源造成伤害的
可能性、机率或概率。
何谓残留风险源
残留风险源是指采取了消除、减少 或控制风险措施后仍然存在的风险。 例如,在安装了没消音装置及灰尘 过滤装置后,仍然残留的噪音与粉 尘就是残留风险。 返回目录
风险评估十个基本步骤
1. 计划与准备 2. 审核前 3. 事故经验回顾 4. 风险评估 5. 系统审核 6. 依从审核 7. 发现评估 8. 反馈 9. 报告 10.审核后活动
返回目录
风险控制的 三个阶段 内容是什么
事故之前: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控制预防事故发生; 事故发生当中:事故发生时采取措施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尽快消除事故影响,恢 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下一页
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保护 自身、保护设备、保护工具及物资等的一 切动作的总称。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 和发展,存在着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人不仅产生对生产对象的 认识和情感,而且意识到生产对象、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从而主动地对不安全因素 进行改造,表现出一系列的安全行为。由 于人的素质的差异和环境的不同,人们在 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并不都是一致的, 有的行为是符合生产规律的合理行为,有 的则可能是违背生产规律的不合理行为。 前者有利于安全生产,后都则会阻碍安全 生产目标的实现。
下一页
企业内部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综合 分析大致有七大类
(4)机械危险:来源于转动机械、动力源、工具和仪 器等方面,如果没有执行严谨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没有 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采取充足的防护措施,则很容易 造成刺伤、割伤、压伤、断肢和骨折等人身伤害。 (5)人机工程:通常来源于拥挤的空间、当线不足、 坐姿不正、违章搬运、长期站立和长期连续重复一个动 作等情况,极易导致人体骨骼、神经等组织发生疲劳性 损伤和拉伤。 (6)社会心理危险:来源于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 面压力,当这些压力长期积累或短时间超出人的承受能 力时,就会导致心理危险,如精神紧张、注意力不集中, 从机遇会导致更严重的人身伤害和神经性疾病。 (7)环境危险:不合格生产废料的排放,有毒物料的 不正确保管,都会给企业员工带来健康危险,给社会健 康造成危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