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质化安全

本质化安全

本质安全化
目录定义、特点、本质安全化方法①、4.1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②、4.2 降低事故严重度5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定义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
特点
本质安全化并不表明本系统绝对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其原因为:
1.本质安全化的程度是相对的,不同的技术经济条件有不同的本质安全化水平,当代本质安全化并不是绝对本质安全化。

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系统的许多方面尚未安全化,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未彻底消除,只是有了将安全事故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上的可能。

2.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

人的作业还会因为健康或心理因素引起某种失误,机具及设备也会因为因日常检查时未能发现的缺陷产生临时性故障,环境条件也会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而发生变化,因此,人-机-环境系统的日常随机的一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本质安全化方法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1.1提高设备可靠性
提高元件的可靠性、增加备用系统、对处于恶劣环境下运行的设备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预防性维修
1.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1.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1.4减少人为失误 1.5加强监督检查
降低事故严重度
2.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2.2防止能量逸散2.3加装缓冲装置
2.4避免人身伤亡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是指操作失误时,设备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发现并自动消除,能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安全化。

设备是构成生产系统的物质系统,由于物质系统存在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为事故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要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消除物的危险与有害因素,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

从人机工程理论来说,伤害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人—机—环境系统的本质安全化。

因此,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机—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

从设备的设计、使用过程分析,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
(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性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发现危险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的里交叉所致。

据此,实现本质安全化的基本途
径有:从根本上消除发生事故的条件(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如替代法、降低固有危险法、被动防护法等);设备能自动防止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即避免人操作失误或设备自身故障所引起的事故,如联锁法、自动控制法、保险法);通过时空措施防止物不安全状态和人不安全行为的交叉(如密闭法、隔离法、避让法等);通过人—机—环境系统的优化配置,使系统处于最安全状态。

总之,本质安全化从控制导致事故和“物源”方面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的隐患,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可能发生伤害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多方面,是确保安全生产所须遵循的“物的安全原则”
如何实现本质化安全
安全教育的对象是人,安全教育的实施和动力也是人。

强化安全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的需要,而安全工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人的问题。

安全教育系统与其他教育的区别在于安全教育足专门刘人教授安全思想、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安全文化的,其目的是使人在对安全知、识、会、态四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知,即知道,知道各方面知识、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各项安全法规制度等;识,即识别,对哪些是事故隐患、危险源、不安全因素都了解认识;会,即会用,用自己学习掌握的安全知识把各类安全操作技能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态,即心态,就是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心理.为了达到这目的,安全教育系统就要使自身的每一个环骨和过程都更贴近和适应所有被教育者的接受能力,成为使受教育者提高安全知识和
意识的有力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办法来达到所期望的日标,在整个系统的运用过程中不发生无教的环节、程序和受教育者,这样的安全教育系统才达到了本质安全化。

要实现安全教育系统的本质安全化,必须达到五有的标准。

1.有完整的安全教育程序。

2.有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3.有适应于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

4.有严密的安全教育考试标准。

5.有显著的安全教育效果。

当然,从事故的形成原因分析看,即使实现了安全教育系统的本质安全化,事故也不会杜绝,但其中的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由于安全知识石足、安伞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事故将会人幅度减少,事故的总频率也将随之大幅度减少。

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可喜的成果。

如果整个安伞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实现了本质安全化.事故为零的目标最终足一定能实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