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75页)

博物馆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75页)

博物馆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75页)XX至XX高速公路空心薄壁墩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一)概述1.1使用范围本施工方案仅限于XX至XX高速公路空心薄壁墩施工中作用。

1.2、编制原则1、本方案遵守设计文件、招标文件,严格按照各相关施工和设计规范、验收标准中各项规定进行编制。

2、工期安排根据业主对总工期和对本合同段完工时间的要求,考虑雨季对施工生产的影响。

各个单项工程以服从合同段整体施工安排为前提,均衡展开施工,用最节省的投入达到最佳的工期、质量效果,保证合同段整体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目标的全面实现。

3、施工计划主抓关键工序,组织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科学安排交叉作业,强调专业间的协同配合,避免窝工,杜绝返工,循序渐进,均衡生产。

4、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求提高效率、压缩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5、本方案推行“可控成本管理”,全面落实工期、质量、安全、成本责任制的整体安排,在资源配置、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品控制以及环保、文明施工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保证投标各项承诺的实现。

1.3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空心薄壁墩一览表2.3 自然地理条件一、地形、地貌桥位区地貌单元属于大起伏中山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地市北高南低,山势陡峭,沟谷深切,植被茂盛,根系发育。

二、工程地质在勘测深度内,桥位区表层为较薄层第四系(Q4el+dl)全新统地层,沟谷低第四系(Q4el+dl)全新统地层较深,下部为三叠系春树腰组(t3cs)泥质砂岩。

三、地震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四、气候桥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由于受地形和季风的影响,气候地区性差异较大,总的特点是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年平均气温14.3℃,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0.2℃。

年平均降水量630.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107mm,最小降水量为329.5mm;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秋之间雨量充沛;冬春之季雨雪稀少。

年平均蒸发量970.0mm,月平均最大蒸发量317.4毫米(6月),最小蒸发量64毫米(1月)。

相对湿度平均70%,无霜期年平均223天。

风向历年平均偏东风出现次数多,盛行于初冬、秋季,频率为25%;秋末到冬初,多为西南风或西风,频率为17%;北风、东北风出现次数少,频率为2%,年平均风速1.7m/s;冬季平均风速3.2m/s,夏季受大陆负高压控制,风速为1.6-2.5m/s。

五、水文勘察期间钻孔为揭露地下水水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桥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裂隙水,地下水对砼具微腐蚀性。

六、交通情况本合同段与XX省道、XX高速和多条村道相连,加上部分新修及加宽便道,基本满足运输要求。

七、水电供应项目所处施工用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使用XX市供应的自来水,水质洁净,能满足砼拌和用水的要求。

施工现场已设置若干水箱蓄水,完全能保证施工用水和养护的需求。

沿线工程用电基本能满足要求,电力供应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另准备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

三、空心墩施工工艺及模板方案选择空心墩施工工艺框图1、墩身施工技术方案(1)、施工准备1、首先组织主要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前的图纸会审工作,对现场实际情况、位置、角度、长度、高程核对;同时项目部组织由驻地办监理工程师、项目总工、质检工程师、相关的现场工程师、专职安全员和施工作业队队长、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参加的技术交底会,完成对施工作业队的主要施工技术人员、操作手及安全员的关于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技术交底工作,提供详细的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技术指标以及相关的机械操作手册,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检查检验进场设备的数量及质量,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的需要。

施工现场应清除表土及一切杂物、障碍物等。

水泥、碎石、钢材、砂等原材料应经自检、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现场用电,根据现场电力环境,采用临时低压电路和发电机发电相结合方式。

(2)、模板安装1、立模:根据基顶中心放出立模边线,立模边线外用砂浆找平,找平层用水平尺分段抄平,待砂浆硬化后由线路中心向两侧立模。

在调整首节段模板时,必须保证其顶面水平,以保证墩身的垂直度,同时方便以后各节段模板的调整。

2、安装:模板用塔式起重机吊装,人工辅助就位。

先选择墩身一个面拼装外模,然后逐次将整个墩身第一节段外模板组拼完毕。

墩柱的模板安装完后,检验其垂直度和墩顶的标高,不超过允许偏差值。

3、外模板安装后吊装内模板,用M12×30螺栓将模板连成整体,然后吊装围带和拉杆。

模板成型后检查各部安装尺寸,符合安装标准后吊装模板固定架,为保持已安装模板的整体性,模板固定架采用间隔安装法安装。

之后安装防护栏杆和安全网,搭设内外作业平台。

4、立模检查:第一节段模板安装后,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检查模板顶面标高、墩身中心及平面尺寸,符合标准后进行下道工序。

模板组装质量标准模板加工质量标准(3)、墩身钢筋施工墩身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和连接套筒施工前加工成型后运至现场连接。

直螺纹施工中注意以下几点:1、钢筋加工时:a.钢筋下料时不得用热加工方法切断;钢筋端面宜平整并与钢筋轴线垂直,不能有马蹄形或扭曲;钢筋端部不能有弯曲,出现弯曲应调直。

b.钢筋丝头加工时,不能在没有切削液的情况下加工;应使用水性切削润滑液,不能使用油性切削润滑液。

c.标准型钢筋丝头有效丝扣长度不能小于1/2连接套筒长度。

d.钢筋丝头加工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带上保护帽或拧上套筒,防止装卸钢筋时损坏丝头。

2、钢筋连接时:a.在进行连接时,钢筋规格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

b.钢筋连接时用工作扳手将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c.钢筋连接完毕后,套筒两端外露有效丝扣,且每端外露有效丝扣不能超过2扣。

d.在同一断面上接头数不超过主筋数量的50%,前后错开100cm以上。

e.主筋接长时考虑其稳定性,采用在主筋连接过程中用水平筋和斜筋将整排主筋形成一整体固定。

丝头螺纹尺寸规格表(mm)(4)、砼浇筑施工我标段建设有砼拌合站,砼在搅拌站集中拌和,拌合后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然后用塔吊配合浇筑混凝土,每次1立方米。

(2)、高墩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1、原材料选择砼的粗骨料粒径选用连续级配碎石,细骨料采用中砂,并掺入缓凝减水剂和粉煤灰,以改善砼的可泵性,延长水泥的初凝时间。

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在12~16cm之间。

按规范要求试验确定理论配合比,批准后实施,现场根据原材料含水量,随时调整每批砼的施工配合比。

2、砼拌和砼采用全自动强制式搅拌机拌和,拌和前应调整好各种原材料的掺量和搅拌时间、投料顺序,操作人员监控,试验人员检查。

喂料顺序为:砂、水泥、石料,进入搅拌筒内拌和时均匀进水,并掺入外加剂。

搅拌时间应大于90S。

砼到达模板顶后,接软管和串筒入模,以降低砼自由卸落高度,将其控制在2.0m以内。

按30cm/层全断面水平分层布料,并根据砼供应情况及时调整布料厚度,在下层砼初凝前浇筑完上层砼。

3、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振捣时移动距离不得超过振动棒作业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10cm。

快插慢拔,每一点应振捣至砼不下沉,不冒气泡泛浆、平坦为止,振完后徐徐拔出振动棒。

振捣过程中不得碰撞钢筋和模板,谨防其移位、损伤。

4、砼养护砼采用覆盖洒水的方法养生,养生视气温条件,一般7天以上。

气温低于5℃时,覆盖保温,不得洒水。

(3)、模板选择:1、翻模施工法配套设备少,施工机具投入小,模板刚度要求低,自重小,混凝土外观质量容易控制,施工纠偏容易,可以连续和间断施工的特点。

2、爬模施工法是当前高耸结构物施工中较先进的施工方法,它集模板支架、施工脚手架平台于一体,利用已完成的主体结构为依托随着结构的升高而升高,省去了大量的脚手架,具有快捷、轻巧、操作简单,中线易控制,外观质量光滑,施工费用低等特点。

3、悬臂模板施工法模板质地轻,施工方便,高空吊装安全,不需要支架,可节约工程成本和支架搭设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施工方法安排如下:四、工期安排1、翻模施工2、爬模施工3悬臂模板施工五、翻模施工准备1、管理人员配置工程现场管理人员表2、施工人员配置本项目工期紧,为确保工期和施工质量,分5个班组平行作业组织实施。

左右两墩各用一个塔吊及人工步梯,人员上下方案均采用搭设钢管支架设置人工梯方法解决,以满足材料、设备、人员垂直上下问题与施工问题。

每工班劳动力组织六、翻模设计及稳定性分析1、翻模设计模板系统主要由外模、内模、模板加固系统等组成。

每一套翻模模板共6m高,分四节,每节1.5米。

内模用竹胶板和钢模组合拼装。

每节外模由8块6.25m×1.5m和8块2.8×1.5m钢模组成,面板为6mm厚钢板,竖向采用[10槽钢加固,间距35cm-44cm,横肋采用[14B槽钢加固,距模板边缘75cm,模板四周采用100x10扁钢包边。

四角设有倒角拉杆,同拉杆共同防止胀模现象发生。

2、模板稳定性墩身底部为实心部位,先浇注实心段混凝土,以利内模支立的稳定。

实心段以上墩身为空心墩,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内、外模之间采用“内顶外拉”的工艺,且易于控制内外模之间的间距。

因外模所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大于内模,外模长边方向顶面之间采用手拉葫芦拉紧,内模之间用方木顶紧,以保证长边的稳定性。

同时,内、外模间穿φ20钢筋拉杆,以防止胀模,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七、塔吊配置墩身材料垂直运输采用TC5013B型塔吊,每个塔吊负责一个墩身的施工作业。

1、TC5013B塔吊参数额定起重力矩为M0=50×1.3=65t·m最大起重力矩为Mmax=74.7t·m最大起重量为6t工作回转半径2-50米起升高度(附着式)140米、(自由式)40米额定起重力矩图如下:2(1,3mm,立面位置上高度误差不大于1/500。

(2)塔机安装塔机安装采用一台16t吊车配合施工。

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后进行塔机的组装,组装顺序如下:①吊装标准节段标准节段每节高2.8m重760kg,配备8件10.9级高强度螺栓,内有供人上下及供人休息的平台。

吊装时,用吊车吊起第一段标准节,放在塔身基础固定支脚框架上,用螺栓连接并固定,同时用经纬仪检查垂直度,主弦杆四侧垂直度误差小于1.5/1000后,拧紧高强度螺栓(扭矩1800/N.m)。

吊装时,严禁吊点放在水平斜腹杆上。

②吊装爬升架爬升架在场地内组装完毕后,将吊具挂在爬升架上,用吊车吊起爬升架,将爬升架缓慢套装在已安装好的第二个标准节外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