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3 学科门类:农学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情操和科学
素养,掌握植物保护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
能力,能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相关企业等从事植物保护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管
理及推广服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有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并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
写的基础;
5.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掌握植物保护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实践技能;
8.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
势,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
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熟悉科研创
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能力和试验设计能力。
三、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系表
毕业要求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课程体系是达成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毕业要求的逐级分解,
将相关要求落实于每一课程(模块、环节等)。
本专业培养目标(标准)、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关
系见表1。
四、主干学科
植物保护学、作物学、生物学等。
五、专业核心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田间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普通遗传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育种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核心课程教学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毕业实习。
七、主要专业实验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农业昆虫学实验、植物化学保
护学实验、植物保护专业综合实验等。
八、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日历:(见附表一)
2.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二)
3.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三、四)
4.综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五)
九、学制
基本学制4年。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习期限3-8年。
十、毕业及授予学士学位学分要求
总学分:160学分。
按规定修读完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核心
课程、跨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专业拓展课需按专业的指定要求修读。
达到学士
学位要求的全学程平均学分绩点2.0及以上。
表2. 学分与学时分配比例表
注:实践教学1周折算20学时。
通识教育拓展课及学科专业拓展课因属选修课程模块,实验学时未统计在内。
附表三、植物保护通识理论教育课程设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