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建设方案

植物保护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案二、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一)行业背景及人才社会需求1.社会及行业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有害生物的为害是农林生产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统计,我国植物病虫草害常年发生面积约4亿公顷,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也在0.2亿公顷以上,国家对有害生物的防治十分重视,农业部和各级政府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国家林业局更是以林造发[2011]106号文件正式下达各省“十二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一大批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防控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这给高职植物保护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据2010年统计,农业人口农业人口2196.45万,占总人口的2/3,全年粮油种植面积306.2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4.4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25.5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8.9万公顷。

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要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

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意见》(渝府发[2011]1号)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进一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

建立乡镇或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

在这加强环境生态建设和优化现代农业结构的过程中,植物保护是大有作为的。

除基层农林服务体系外,各种农业企业、园林公司、地产公司、农产品种植基地均需要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之一,也是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他涉及到种植业的各个领域。

据统计,在全国高职高专已有26所开设有植物保护专业,在川渝两地仅各有一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五个重庆”建设,植物保护专业所面向的领域越来越广,比如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都需要植物保护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重庆市唯一开设植物保护专业的高职院校,尽快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建成为重庆市农业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三峡库区移民和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实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服务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是植物保护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专业定位植物保护专业培养面向基层、服务种植业从事有害生物防控技术服务相关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要面向四个就业岗位群:一是面向基础农林服务体系,从事植物病虫害防治、杂草防除、鼠害防治、植物检疫检验、农产品安全生产、农药残留检测及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二是面向农林生产企业,从事植保技术服务、植物检疫、产品安全检测以及植物种植技术服务等岗位;三是面向各类农化企业,从事农药生产、农药生物测定、农药质量鉴定、农药市场营销及企业管理;四是面向农村基础行政管理,加入基层农技服务队伍,发挥具有专业技能的优势,既可以从事村级行政管理,又可从事技术指导。

主要集中在下面四个岗位群:植保专业职业岗位群一览表3.人才需求分析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普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加大投入,农业企业对农业技术人员需求旺盛。

据调查,重庆现有大中型农业企业近2000家,随着重庆市有关加强城乡统筹的措施的落实,今后还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三年内需相关人员5000人,其中植保技术人员近1000人。

近十几年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很少新进人员,区县以及乡镇的都明显出现人才断层,植保专业人员有大量缺口。

据调查,区县植保站近5年退休的约20%,乡镇农业服务站中也存在类似现象,需要大量补员,仅全万州3年内植保员缺口约50人,全市约1000人。

随着农产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农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绿色食品的生产及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也需要一批人员,以后3—5年内全市约有500人的需求。

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已经改为以农药营销为载体的推广形式,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农药企业,近2万家农药中间商,近20万家左右农药零售店,有近20万名农药企业技术代表及营销人员。

每年需新增技术代表及营销人员10000名,特别是农药营销策略渠道下沉、决胜于终端、改推销为拉销后,植物保护专业人员需求大增,已成为农化企业技术代表的主流。

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全国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

重庆市自2008年开始推行“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计划2008年至2012年,将选派32511名普通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及行政村工作,充实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

其中22525名高校毕业生将被安排在乡镇党政机关、政法系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农技服务机构工作,其余9986名毕业生将在5年内,以每年2000名左右的数量直接分配至行政村工作。

仅在2010年重庆选派名额为5070名,理工农医类专业占65%。

植保专业正由于有涉及种植业多领域的特点,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方面都具有报考村官的相对优势。

进入21世纪以后,可持续农业、食品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方面迫切需要植物保护方面的人才。

同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仿生学等高科技领域也需要此类中高级技术人才。

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十分重视,不断加大投入,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农业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

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断传来“利好”消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给植物保护行业带来了曙光。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农业部门的植保行业在构建和谐植保、推进绿色农业、确保食品安全方面将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作为。

(二)专业建设基础植物保护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之一,2003年学院成立以后,植物保护专业乘着改革的浪潮,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这个老专业焕发了青春活力,也展示了其专业实力。

1.办学历史悠久,有较强的办学经验和社会影响力我院是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万县农业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三峡农机校合并升格而成,植物保护专业是院万县农校的重点专业。

学校始建于1936年,1953年开始开办植保专业,2003年成立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后,植物保护专业仍然是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

近60年来,先后培养了植保专业人才3500余人,校友广泛分布在四川、重庆乃至全国,在各级农林技术服务岗位上做出来成绩,如原中国农科院水稻所所长胡国文研究员,原西南农大党委书记张郁,西南大学植保学院教授赵志模,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任顺祥、四川省植保站站长涂建华等均是我校植保专业校友。

更多的校友战斗在基层农技推广、科研和管理岗位上,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2.师资力量较雄厚,办学条件较优良该专业师资力量强,技术实力雄厚,现有由9名专任教师构建的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他们多数在农林企业及有关单位兼职,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聘客座教授4人,兼职教师7人,他们均是生产、经营和推广的行家里手,大大改善了教师队伍的技能结构,真正建成了双师结构的教师团队。

近5年来,该专业教师先后主、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公开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加各种教、科研项目10余项,多数教师成为市、校骨干教师。

该专业教学设备完善,实训基地能满足教学、实训需要。

已有多媒体、农业昆虫、植物病理、植物化学保护、农药检测等专业实训室和一个存有昆虫、植物病理标本近万件的标本室,有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实训室10余个,专业课实训开出率为100%,各类实训室每年还在不断更新充实设备,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实训室也在建设之中。

已与重庆江北益丰农化公司、重庆互邦达农业发展公司、万植农资公司、万州大德农业发展公司、万州九龙农业生态园区、万州区及周边各县农业局植保站、成都年年丰农化公司、四川国光农化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公司、深圳瑞德丰农化公司以及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

3.区位优势明显,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我院地处长江三峡腹心地带的万州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万州区对整个渝东地区都有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

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担着教育移民和移民培训的特殊使命。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区内农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赶超经济发达地区,而营销及研究开发人才将会有较大的需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企业上等升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将使高职毕业生有较大的社会发展空间。

近年来,万州区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格局已经形成,高职学院对扩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广的渠道。

目前我院已经同万州、重庆、四川、海南、深圳、山东等地的一些农业化工企业就植保专业学生达成了长期用人协议,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

4.专业改革与时俱进学院成立之前,我院植保专业自1999年起即与西南农业大学联合招收5年制高职,探索中高职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学院成立以后,除招收高中生外,仍招收部分中职毕业生,为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设置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强化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学院还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模式,与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开设了正业班。

同时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双证书”获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常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95%。

5.立足三峡库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近年来,与万州区农委、区移民局、区扶贫办、区就业局、重庆市民宗经联委等密切合作,积极开展三峡库区移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植保员、植物检疫员、农资营销人员500余人,并专门为此编写了《农资营销技术》特色培训教材。

积极参加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的“百村示范、千村推进”活动;积极组织师生科技下乡、科技入户,先后与万州地宝乡、外郎乡、鹿山乡、国家乡实施“校乡对接”帮扶,被重庆市教委评为“重庆市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还组织教师先后承担了《三峡库区草坪病虫综合治理研究》等多个规划项目;承担了国家三建委三峡移民扶持基金项目《优质林果蔬菜脱毒种苗快速繁殖基地建设》等科研项目,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帮助,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在库区大幅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