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统计学》统计描述 (2)
《医学统计学》统计描述 (2)
36 104 140
疾 病 组 的 暴 露 比 数 a / c 34 88
OR
93.5(倍 )
对 照 组 的 暴 露 比 数 b / d 2 16
(二)比率(proportion)
比率(P57): 分子分母都是绝对数,且分子必须是分
母的一部分。无量纲,[0,1] 。
1.率(rate)(强度相对数)
住院号 2025655 2025653 2025830 2025677 2025647 2025848 2019915 2025861 2024601 2000386
年龄 27 22 25 24 30 32 27 29 25 26
职业 无 无 管理人员 知识分子 管理人员 无 无 无 农民 无
文化程度 中学 小学 大学 中学 大学 小学 中学 大学 中学 小学
( 表 5-3 ) 进 行 了 分 析 , 得 出 40~49 岁 组 患 病 率 高 , 0~9岁组和70岁及以上组患病率低的结论。
1、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2、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小则 直接叙述。 3、进行率的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资料 可比性。如 比较疗效时,比较组间应 病情轻重相同,性别影响,应按性别 分组后再作比较。
第三节 计数资料的常用 统计指标
一、计数资料的数据整理
二、常用相对数指标
三、应用注意事项
计数资料(分类资料): 总体:有限或无限个定性(分类)变量值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n 个定性(分类)变量值
整理为:分类个体数,即:计数资料频数表
绝对数
一、计数资料的数据整理
计数资料:按某种属性分类,然后清点每类 的数据(以下是:孕妇分娩资料)
(1)观察对象是否同质,研究方法是否相同,观 察时间是否相等,以及地区、周围环境、风俗习惯 和经济条件是否一致或相近等。
(2)观察对象内部结构是否相同,若两组资料的 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可以分别进行同年龄别、 同性别的小组率比较或对总率(合计率)进行标准 化后再作比较。
表5-4 甲、乙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比较
分娩方式 顺产 助产 顺产 顺产 顺产
剖宫产 顺产
剖宫产 顺产 顺产
妊娠结局 足月 足月 足月 早产 足月 足月 死产 足月 足月 足月
按年龄(2岁一组)与职业整理
年龄 工人 管理人员 农民 商业服务 无 知识分子 总计
18
2
0
0
0
3
0
5
20
9
2
22 28
7
24 50
34
26 50
43
28 34
35
2 两个率之比:如相对危险度(RR)。
R p1
p 2
例 如某地某年龄组男性吸烟和非吸烟的冠心病
死亡资料如表7-2,试分析其相对危害度。
表7-2 某地某年龄组男性吸烟和非吸烟的冠心病死亡资料
吸烟组
非吸烟组
死
亡
数
104
12
观察人年数
43248
10673
死 亡 率 ( 1/10 万 人 年 )
240.5
相对数: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常用的相对数有: 一、相对比 二、比率 三、速率
(一)相对比
相对比简称比,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 两指标间的比例关系。
计算公式为
A指标 R
B指标
式中两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
1 两个绝对数之比:
A 类发生例数 R
B 类发生例数
如某年某医院出生婴儿中,男性婴儿为370人, 女 性 婴 儿 为 358 人 , 则 出 生 婴 儿 性 别 比 例 为 370/358×100 = 103,说明该医院该年每出生100 名女婴儿,就有103名男性婴儿出生,它反映了男 性婴儿与女性婴儿出生的对比水平。
30 11
14
32 14
2
34
4
2
36
2
1
38
3
1
40
0
0
合计 207 141
6
10
18
0
45
10
24
70
11
150
28
52
153
44
361
25
45
133
70
366
10
34
78
57
248
11
22
39
17
114
3
14
24
3
60
5
பைடு நூலகம்
3
12
2
28
1
4
5
1
14
1
0
2
1
8
2
0
0
0
2
102
208 537 206 1401
11 2 .4
240.5
R
2.139
112.4
说明男性吸烟组的冠心病死亡率是非吸烟组的2.139倍。
3 两个相对比之比:如流行病学常用的比数比(OR)。
例 服用反应停与肢体缺陷关系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如表7-3所示:
服用反应停
畸形儿组
对照组
合计
有 无 合计
34(a) 16(c) 50
2(b) 88(d) 90
2.构成比(proportion):
表示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个体数与该事物 各部分个体数的总和之比,用来说明各构成 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通常以100%为比例基数。其计算公式为
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
构成比
100%
(
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
如:教研室16人高级职称有4人,占
25%;中级职称有8人,占50%;初级职
P58 例4-14
三、应用注意事项
表5-3 口腔门诊龋齿患者年龄构成
年龄组(岁) 患者人数
患者构成比(%)
0~
9
3.8
10~
36
15.3
20~
34
14.4
30~
37
15.7
40~
45
19.1
50~
39
16.5
60~
21
8.9
70~
15
6.3
合计
236
100.0
例如某医师对口腔门诊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
说明某现象或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实际发生数/可能发生总数)×比例基数 如:治愈率、病死率、阳性率、人群患病率等
比例基数:100%、1000‰、10000/万、100000(1/10万) 等 (按习惯,使结果保留1-2位整数)
例如:患病率通常用百分率、婴儿死亡率用千分率、肿瘤死亡率以 十万分率表示。
称有4人,占25%。
构成比有两个特点:
(1)说明同一事物的k个构成比的总和应 等于100%,即各个分子的总和等于分母。
(2)各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某 一部分比重的变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一是这个部分自身数值的变化,其二是 受其它部分数值变化的影响。
(三)速率(rate):
P58 分母中含有时间量纲。
二、常用相对数
绝对数:通过调查或实验得到的原始数据。如某病的出院人数、治 愈人数、死亡人数等。 但绝对数通常不具有可比性: 1. 如甲、乙两个医院某病出院人数不同时,比较两医院该病的死亡 人数没有意义 2. 如2007级附一、附二、附三三个临床学院人数不同时,比较各班 医学统计学的及格人数没有意义 因此需要在绝对数的基础上计算相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