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基本特征
一般说来,大学生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1、职业性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

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李素丽的职业素质始终是和她作为一名优秀的售票员联系在一起的,正如她自己所说:“如果我能把lO米车厢、三尺票台当成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实实在在去为社会做贡献,就能在服务中融人真情,为社会增添一份美好。

即便有时自己有点烦心事,只要一上车,一见到乘客,就不烦了”
2、稳定性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一位教师,经过三年五载的教学生涯,就逐渐形成了怎样备课、怎样讲课、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怎样为人师表等一系列教师职业素质,于是,便保持相对的稳定。

当然,随着他继续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还可继续提高。

3、内在性
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

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

我们常说,“把这件事交给小张师傅去做,有把握,请放心。

”人们之所以放心他,就是因为他的内在素质好。

4、整体性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

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

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

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

所以,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发展性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四、大学生职业素质主要分类
1、身体素质: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

2、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

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3、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4、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

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5、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6、科技文化素质: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7、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8、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10、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

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职业素质测试
对于具有不同的职业种类和不同生涯目标的人来说,在测试的内容和项目方面应当有所侧重。

例如:
1. 科技工作人员的素质。

测试重点:
①智力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②创造力水平;③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特殊能力;
④成就动机;⑤意志力、毅力、执著精神;等等
2.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测试重点是:
①领导能力;②竞争素质、成就动机;③责任心、意志;④智力水平;⑤人际关系能力;
⑥个人修养、包容力;⑦健康状况;等等。

3.生产性人员的素质。

测试的重点是:
①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注意力;
②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特殊技能,如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
③责任感、工作之中的交往沟通能力;
④特定的身体素质与能力,如产品检验人员的视力、重体力劳动者的体质;等等。

4.服务性人员的素质。

测试的重点是:
①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注意力;
②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的特殊技能,如语言能力、操作能力;
③个人修养、责任感;④人际交往、沟通能力;⑤职业道德;等等。

5.在校学生的素质
依大中专、职校技校不同而不同,依学生所读的专业不同而不同。

测试中侧重的内容是:
①特殊才能方向;②职业兴趣方向;③职业适应性方向;
④价值观状况和成就动机;⑤心理成熟度;⑥社会关系、处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⑦一般心理健康的内容,如自信心、情绪稳定性、情感问题、意志、应付压力和耐冲击力,等等
职业价值观
日本学者田崎仁,把人的职业价值观分为以下九种类型:
1.独立经营型。

独立经营类型的人不愿受别人指挥,凭自己的能力拥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领地,如个体工商户、私人开业医生、私人律师等。

2.经济型。

经济类型的人认为“钱可通神”,金钱就是一切。

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连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也带有金钱的烙印。

3.支配型。

也称独断专行型。

这种类型的人想当组织的领导,无视他人的想法,以能够“支配他人”为心理满足。

4.自尊型。

自尊类型的人受尊敬的欲望很强,渴望能有社会地位和名誉,希望常常受到众人尊敬。

这种人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由于过于强烈的自我意识,有时反而很自卑
5.自我实现型。

自我实现类型的人对世俗的观点、利益等并不关心,一心一意想发挥个性,追求真理,不考虑收人、地位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并视此为有意义的生活。

6.志愿型。

志愿类型的人富于同情心,把别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个人心理的满足与快乐。

他们不愿意干表面上哗众取宠的事。

7.家庭中心型。

家庭中心类型的人过着十分平凡但又安定的生活,们重视家庭,为人踏实,生活态度保守,不敢冒险,对待职业生涯也很慎重。

8.才能型。

才能型的人单纯活泼,重视个人才能的表现与被承认。

他们把深受周围人的欢迎看作是乐趣,能以不凡的谈吐、新颖的服装博得众人好感,并常把气氛
9.自由型。

自由型的人开始工作时无目的、无计划,但能调整行为以适应职业环境;他们常被周围人认为无责任感,但能承担有限的责任;不麻烦他人,无拘无束,生活随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