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缩合聚合生产工艺课件

缩合聚合生产工艺课件

降低体系温度和粘度,有利于热量交换,反应平稳。 不需要高真空度;可将小分子副产物共沸除去。 缩聚产物可直接制成清漆、成膜材料、纺丝。
溶剂存在
能用熔融缩聚生产的缩聚物一般不用溶液缩聚生产
使用溶剂后,工艺复杂,需要分离、精制、回收。 生产成本较高。溶剂大多有毒,易燃,污染环境。
(3)溶剂的选择和作用
a.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性好,使难熔的单体原料溶解为溶液 以促进化学反应。
b. 催化剂:例如聚酯生产中如果用二元酸与二元醇直接缩合可 用质子酸或路易士酸作催化剂。合成聚酰胺不需要加催化剂。
c.分子量调节剂与粘度稳定剂:在聚酰胺生产中加入一元酸。 d.热、光稳定剂和抗氧剂:聚酯和聚酰胺树脂常用热稳定剂为亚 磷酸酯以及一些酸类和胺类物质作为光稳定剂和抗氧剂。
e.消光剂:一般为白色颜料,如钛白粉、锌白粉等。
(2)优点:工艺过程比较简单,由于不需溶剂,减少成本。生产 工艺可用连续法,适合大规模生产,例如连续法合成纤维时不必 分离聚合物而直接纺丝。
(3)是工业生产线型缩聚物的最主要方法。
2. 影响熔融缩聚法工艺的主要因素
(1)配料比的影响 例如二元羧酸与二元醇,如果[COOH]/[OH]=1/2
低分子化合物
(8)缩聚物端基的活性基团对成型加工的影响
a. 理论上平均每一缩聚物大分子两端各存在一个活性基团,但活 性基团的浓度很低。
b. 成型加工或熔融纺丝时,在高温度高压条件下,两种活性基团 之间可能进一步发生缩合,使成型过程困难。
c. 加入粘度稳定剂(如一元酸),使它与端基的一个活性基团反 应。还可以控制调节分子量。
H2O
c. 聚酰胺反应:二元胺与二元羧酸、二元酯、二元酰氯等反应 n H2N-R-NH2 + n ClOC-R’-COCl
H-(HNRNH-OCR’CO)n-Cl + (2n-1) HCl
(2)2官能度体系线型缩聚
如某一分子带有能相互反应的官能团a,b,经自缩聚也能得到线 型缩聚物,例如氨基酸。
通式
工业生产采用的方法 ▲直接减压法(或提高真空度法):效果较好,但对设备制造、 加工精度要求严格,投资较大。
▲通入惰性气体降低小分子副物分压法:优点是即可以降低小 分子副产物分压,以能保护缩聚产物,防止氧化变色,一般需 要配合较强的机械搅拌。但缩聚后期效果较差。
▲综合方法是先通入惰性气体降低分压,反应后期提高真空度。
反应:低聚物间的反应为主,有降解、交换等副反应。 中期阶段 条件:高温、高真空。
任务:除去小分子,提高反应程度,从而提高分子量。
反应:反应已达预期指标。 终止阶段
任务:及时终止反应,避免副反应,节能省时。
(2)原料配方 将异缩聚反应转变为均缩聚反应
a. 单体:纯度、配料问题 聚酰胺类将二元胺和二元酸制成盐 易挥发组分适当过量的方法
2. 线型缩聚的特点
(1)逐步反应的特点
单体
二聚体
三聚体
n聚体
聚合物
缩聚反应是由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或各种低聚物之 间的缩合反应。而且任何聚体之间都可以进行缩聚。
[M]m + [M]n
[M]m+n
式中n和m可取1,2,3,4······等任意正整数;M为单体残基。
(2)可逆平衡的特点 例如:聚酯化反应和低分子酯化反应相似,是可逆反应。
反应程度P的取值范围为0~1,极限值是P→1,但不等于1。
d. 缩聚反应的高聚物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反应程度才有意义。
P 0.500 0.750 0.900 0.980 0.990 0.999
Xn
2
4
10
50 100 1000
例如聚酯要求99-99.5%,高强度纤维>99%
(3) 可逆平衡反应及平衡常数对分子量的影响 对于体积变化小的反应体系,在P较高的情况下 nw—小分子副产物的分率 K—平衡常数
第四节 溶液缩聚生产工艺
1.概述
(1)溶液缩聚法:将单体溶解在适当溶剂中进行缩聚反应。规模 仅次于熔融缩聚,适用于耐高温材料如聚砜、聚酰亚胺等合成。
高温溶液缩聚 低温溶液缩聚 按反应温度分
均相溶液缩聚 非均相溶液缩聚
溶液 缩聚
可逆溶液缩聚 不可逆溶液缩聚
按反应性质分 按产物溶解情况分
(2)溶液缩聚的特点
(3)生产方法:一次合成直接生产高分子量合成树脂。
4. 体型缩聚物
(1)如果一部分单体含有的反应性官能团数目大于2.则经缩聚 反应生成的最终产物为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简称为体型缩聚物)。
(2)应用:体型缩聚物用于热固性塑料、热固性涂料以及热固性 粘合剂。少数品种的Tg低于室温,则可用作合成橡胶。 (3)生产方法:分阶段生产,仅在加工应用过程中最终形成。
己二酸过量时对己二酸与己二胺缩聚反应的影响 随着某组分过量越多,分子量下降越大。
q—过量单体的过量mol百分数(mol%) DP—平均聚合度。
(2)反应程度的影响 a. 反应程度(P)是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目与起始官能团数目的比值。 b.逐步缩聚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与反应程度的关系。 c.当原料为等mol比时,平均结构单元数(Xn)与反应程度(P)关系
3. 熔融缩聚的局限性
(1)两种原料单体的分子比要求严格控制,单体纯度要求高。 (2)工艺参数指标高,对设备要求高。 (3)反应温度很高,不能用于熔点与分解温度接近的单体。 (4)反应体系粘度大,局部过热回产生一些副反应。 (5)反应速度和产物分子量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4. 熔融缩聚生产工艺
单体A 单体B
(6)熔融缩聚间歇法生产工艺
a. 间歇法生产装置:常用的为釜式反应器,为便于出料釜底 采用锥形。 b.反应温度应逐渐提高,釜内压力则应逐渐降低。 c. 间歇法缩聚反应的终点可根据熔融树脂的粘度进行确定。
(7)后处理 a.直接纺丝制造合成纤维
b.进行造粒生产粒料
如果缩聚过程产生无机盐小分子,则所得缩聚树脂粒料须经水 煮去除,然后干燥脱水。
第五章 缩合聚合生产工艺
第一节 概述 1. 逐步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是通过单体功能基之间的反应逐步进行的。 ●每步反应的机理相同,因而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大致相同。 ●反应体系始终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一系列中间产物组成,单体 以及任何中间产物两分子间都能发生反应。 ●聚合产物的分子量是逐步增大的。
最重要的特征:聚合体系中任何两分子(单体分子或聚合物分子) 间都能相互反应生成聚合度更高的聚合物分子。
2-3官能度体系通式
n a-A-a + n b-B-b b
~A-B-A~
A
A~
~A-B-A-B-A-B-A-B-A-B-A~
A
A
A
~A-B-A-B-A-B-A-B-A-B-A~
A~
A~
例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4) 不同官能度体系的反应产物
1-1、1-2、1-3官能度体系
低分子缩合反应物
2-2或2官能度体系 2-3、2-4等多官能度体系
f.其它助剂:增塑剂、着色剂、防老化剂等。
通常在原料配制过程中将以上组分全部投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3) 生产过程中物料的状态的变化
粘度很低的液体
高粘度流体
高效抽真空设备 搅拌设备
关键问
小分子副产物脱除

(4)熔融缩聚连续生产的反应装置
a. 采用数个缩聚釜串联,分段控制,可减少对真空条件要求严格 的最后一个聚合釜的体积。
产物聚合度 单体转化率
逐步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聚合度与反应时间关系
反应时间 逐步聚合反应具体反应种类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缩合 聚合(Polycondensation) 和逐步加成聚合(Polyaddition)
2. 缩聚反应
定义:含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单体经缩合反应析出小分子化合物生 成聚合物的反应称为缩合聚合反应。要求单体官能度≥2。 ●单体官能度:一个单体分子上反应活性中心的数目,用 f 表示。
150-350oC 单体熔化 熔融缩聚
出料、冷却 切料(水中) 干燥 直接熔融纺丝
产品
生产方法
连续法:产量最大的聚酯和聚酰胺的生产。 间歇法
(1)熔融缩聚工艺的几个阶段 反应:以单体之间、单体与低聚物之间的反应为主。
初期阶段 条件:可在较低温度、较低真空度下进行。 任务:防止单体挥发、分解等,保证功能基等摩尔比。
a. 两功能基不同并可相互反应:如羟基酸聚合生成聚酯
n HO-R-COOH
H-(ORCO)n-OH + (n-1) H2O
b. 两功能基相同并可相互反应:如二元醇聚合生成聚醚
n HO-R-OH
H-(OR)n-OH + (n-1) H2O
(3)体型缩聚:参加反应的单体中至少有一种带有两个以上官能团; 大分子向三个以上方向增长;产物为体型结构。
(5)温度的影响:多数缩聚反应是放热反应,即T↑,K↓,Xn ↓。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温度越高,平衡常数减小 注意反应温度过高存在分解副反应和单体挥发等不良作用。 (6)氧的影响
在高温下,会导致氧化降解、交联等副 反应,以及产品的性能和外观的影响。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反应或加入抗氧化剂
(7)反应压力的影响:p↓,nw↓,Xn↑。
d.缩聚物端基的活性基团影响成型时的熔融粘度和分子量。
3. 线型缩聚物生产工艺
熔融缩聚法
溶液缩聚法
线型缩聚物 的生产工艺
固相缩聚法
界面缩聚法
第三节 熔融缩聚生产工艺
1. 概述
(1) 熔融缩聚法:无溶剂情况下,使反应温度高于原料和生成的 缩聚物熔融温度,即反应器中的物料在始终保持熔融状态下进行 缩聚反应的方法。
b. 最后一个缩聚釜,不仅要求能够保证保持高真空,而且高粘度 物料必须在缩聚釜中,呈活塞式流动避免返混。
c.采用卧式分室缩聚反应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