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兴趣小组课外活动
指导教师:张亮琴
工作计划
生物兴趣小组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组织生物兴趣小组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各种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在实践中能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强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等。
另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操,同时还可以让兴趣小组成员为绿化、美化校园贡献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兴趣小组活动也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等能力,便于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为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打下基础。
此外,兴趣小组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1)培养学生的调查探究能力
调查是生物兴趣小组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调查研究中,学生根据调查内容自己设计调查方式和路线,许多问题是在平时课堂和实验中遇不到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调查研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2)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显微镜、绘图、实验、制作标本、养殖种植等多方面的动手能力是生物科技工作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对学生首先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然后指导实验设计,在实验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直至撰写科技小论文。
每学期的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我们都做许多科学小实验,因为实验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学会实验设计,熟练实验过程,精辟解释结果是训练的目的。
(4)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在小组中进行的探究活动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在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中注意以自己工作中的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学生。
(6)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兴趣小组活动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且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观点教育更为重要。
在活动中要教会学生用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活动方案
《采集并制作植物叶片标本》
生物兴趣小组实验指导
实验一:
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实验了解叶型、叶脉、叶尖等知识。
4、通过实验掌握植物叶片标本的制作。
实验原理:
1、单叶与复叶:复叶有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一回偶数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掌状复叶、三出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2、叶的形状:从整体形状、叶缘、叶裂、叶尖、叶基、叶脉进行区分;
形状:阔卵形、卵形、披针形、线形、圆形、阔椭圆形、长椭圆形、倒阔卵形、倒卵形、倒披针形
叶缘:全缘、锯齿、牙齿、钝齿、波状、深裂、全裂
叶裂:浅裂、深裂、全裂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圆形、偏形
叶脉:羽状网脉、掌状网脉、直出脉、弧形脉、射出脉、侧出脉、叉状脉
3、叶序: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簇生叶序、叶镶嵌。
实验方法和过程:
1、植物叶片的采集:
在合适的天气到户外选择不同的植物叶片进行采集。
采集标本,应该选择最典型
的,不要采集幼嫩的植物叶片,同样的植物至少要采集两三样便于备用,每采集一种要编上号码。
2、植物叶片的夹压:
采集来的植物叶片,先去掉叶片上脏物,把它夹在干燥的旧报纸或草纸中,用重物压起来,压标本的地方要通风,有阳光。
标本要每隔一天就进行换纸张。
3、摆放粘贴:拿出经压制后的植物叶片,用毛笔蘸胶水轻轻涂抹在标本的一面,粘贴在卡纸上,略微用力按一按,再用透明胶带把叶子固定起来。
制作时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叶片,如叶型、叶脉、叶尖等。
4、书写相关资料:在标本的右下角贴上植物叶片标本书签。
辅助制作材料:
胶水、透明胶带、铅笔
5、完成实验报告。
工作总结
今年,我们生物兴趣小组开展起来了。
新环境,新学生,新气象。
通过学生的踊跃报名,老师的精心准备,终于使生物兴趣小组如期的进行。
报名参加活动的都是高一新生,他们怀着对一中的向往,走进一中,走进实验室。
在每个周三的下午4:30~5:30,是我们学生社团活动的时间。
为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进行了两种活动方式。
一是带领学生走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学会了制作植物标本的简单方法。
非常实用。
二是在实验室科学实验,利用显微镜对各种植物细胞从不同角度观察学习。
使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了跟深入认识。
弥补了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虽然本学期活动取得一些好的效果,但还应该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
毕竟是一个新开始,存在不足也在所难免。
为了将来更好开展活动。
还要不断的总结和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