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人教课标版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人教课标版

水汽主要集中在大气底层, 一般是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大﹍于高纬;海上﹍大﹍于 陆上。(大于或小于)
固体杂质也是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中,
一般是陆上大﹍于﹍海上,早晨和夜晚﹍大﹍于午后,冬 季﹍大于﹍夏季。 (大于或小于)
二、垂直分层
A、依据: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 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4.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不低于
( C)
A.50米
B.75米
C.100米
D.150米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太阳辐射;
2、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散射;影 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3、保温作用。
1、太阳辐射 太读阳右辐图射回就答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色光吗?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太阳辐射能主 要集中在哪个部分?
B、大气的垂直分布
分 层
高度
特点
气温变化
原因


大 2000-3000 气 平流层顶
50-80千米迅速 下降;80千米以 上迅速上升

流 层

50-55 对流层顶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臭氧吸 收紫外 线
流 有纬度和季 随高度增加 热 量 主
层 节上的时空 而递减
要来自
变化
0.6℃ /100 地面

运动
2.图9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 化曲线图,该地最有可能出
现沙尘暴的时段是(C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 .③时段 D.④时段
(06江苏卷)图4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5是“该城
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
3.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
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B )
关系
80-500千米有 若干电离层,能 反射无线电波
水平 运动 为主
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然 屏障;利于 高空飞行
对流 天气现 运动 象复杂多 强烈 变
及危害
A、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 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 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 6°C,这就是逆温现象 。
5.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
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 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08天津文综)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
B、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
B.大气削弱作用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经过 的大气路程短—大气 削弱少
太阳高度小—经过 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 弱多
地球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保温作用
观察过程,我能总结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的大气吸收, 保存了热量;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补偿了地面热量的损失。
光合作用、保温效应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固体杂质
相变形成云、雨、雪、雾、霜
等天气变化;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各主要组成物质的含量,哪些是因时因
地而变的?
2、大气各组成物质含量,哪些是因时因地而变的?
干洁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比例“基本不变” ;水 汽和固体杂质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 ”。
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成 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月球 表面白天 最高温度 为127 ºC , 晚上的最 低温度为183 ºC , 昼夜温差 高达310ºC。
地 球上温 度变化 最大的 沙漠地 区的昼 夜温差 只有 40ºC- 50ºC.
探究点: 根据所学大气热力作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5么3云6.7地 4呈.2冻 1晴.是日、.,为、沙红区为的 朗明出青气什在漠色?什作 的亮前藏温么寒晚地?么用早的的高又白冬秋区晴?晨?黎原比天和,(朗?明为晴多为寒晴的和什天云什冬天正日么高,么)午落是?气人为为天后我温造什什空的国比么烟么呈黄太晴幕霜气蓝昏阳天能冻温色天辐低多起日,空射,到出较早为最夜防现差晚什强间御在大的多霜?
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如光化学烟雾等。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 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 回答:
1.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10℃,要抑制沙尘
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D)
A.16℃ B.-6℃
C.4℃ D.-4℃
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 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 现象。(锋面逆温)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 因共同形成的
C、逆温现象的危害:
逆温现象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
稳定,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大量烟尘、水
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 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
B、逆温现象的产生: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
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 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 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辐射逆温)
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 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 产生逆温现象。(平流逆温)
2、太阳辐射 为什么属于短 波辐射?
2、削弱作用
A、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成分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有选择性,
吸收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红外线
大部分可见光 可穿透
反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 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对 太阳辐射削弱 作用最强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紫色光 向四面八方散 最易被散射 射 ,有选择性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各组成的作用)和垂 直分层(各层厚度、温度、运动等及对人类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削弱作用、保温效应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空 气
次要 成分
N2 O2 CO2
O3
主要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呼吸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