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则

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法则




【複音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節構成的詞。 【單純複音詞】只含有一個語素的複音詞。
關關雎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經·關雎》


【合成複音詞】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語素的複音詞。
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孟子·離婁》 楚師敗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左傳·宣公二年》




夏至
秋分
霜降
民主
地震
海嘯


動賓式
昔者晉有六將軍。《墨子·非攻中》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詩經•小雅•大東》
法本令執事准備,紅娘辭去。《西廂記諸宮調》
而荀卿三爲祭酒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龔自珍娶于山陰何氏,實知府裕均從女孫。《江南安慶府知府
何公墓誌銘》

司令
稽首
攝政
食言
當道
杜扃望羊待於朝。《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文王四乳,武王望陽。《論衡·骨相》



形容抬頭仰視的樣子,而不是望著海洋。


形式:同一個聯綿詞往往有多種寫法。
【匍匐】匍伏 【仿佛】彷佛 【徜徉】倘佯 扶服 髣髴 常羊 扶伏 方物 尚羊 蒲服 放物 尚陽 蒲伏 放茀 相佯 相羊 襄羊


【逶迤】逶迤
字與詞的單 位並不對應
• 古漢語中並非所有詞都是單音節 的。蜘蛛 琵琶 • 先有詞,後有字;先有獨體字, 後有合體字,詞並非如此。牧 而 • 文字的發展既受語言的制約,也 有其獨特的發展規律。孳乳 假借 • 由於文字通假和造字異體,形成
字與詞的產 生並不同時
字與詞的發 展並不等同 字與詞的使 用並不平衡
韓,天下之咽喉。《戰國策•秦策》 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方圓 眉目 尺寸 風浪 筆墨 反正 矛盾 始終




主謂式
淹淹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非爲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逸周書·時訓》 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 後素服,而脩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禮記·昏義》
單音詞
聯綿詞 單純複音詞 疊音詞
詞 彙
複音詞
合成複音詞
同義複詞 偏義複詞 轉義複詞 加綴複詞
雙聲 疊韻 雙聲兼疊韻 非雙聲疊韻 摹狀詞 摹聲詞 並列式 並列式 並列式 主謂式 動賓式 偏正式 前加式 後加式


【單音詞】由一個音節構成的詞。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學而》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梁惠王上》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紀》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楚辭•漁父》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戰國策·齊策》 婉貞於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偏正式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戰國策·趙策》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慶曆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活板》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孟子•滕文公上》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爲乎?《柳毅傳》 宇內 黎民 百姓 天子 小人 先生






【加綴複詞】由詞根加詞綴構成的合成詞。
调节语气,就在原單音詞的基礎上,再加一個音
義相關的字,組成一個雙音偏義複詞。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



原因
为了修辭上的諱飾。把好壞兩方面合在一起說,
比单说坏的方面要婉轉含蓄,使聽者易於接受。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生子不生男,有緩急,非有益也。《史記•文帝本紀》

【聯綿詞】兩個音節連綴成詞,只表示一個語素 的意義。又稱連言、連語、聯綿字、連綿字。

【疊音詞】兩個相同音節重疊構成的雙音單純詞,
一般是用來摹擬聲音或描繪狀貌。又稱重言、疊
字、重言形況字。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
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曐,維以不永懷。《詩經·卷耳》

【聯綿詞】兩個音節連綴成詞,只表示一個語素的

音譯:翻譯外來詞的語音而成。 【苜蓿】來自大宛語。古書又作目宿、牧蓿、木粟。

(大宛)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 蒲陶肥澆地。《史記·大宛列傳》


【喇嘛】來自藏語。古書又作剌麻。
【胡衕】來自蒙古語。古書又作胡同。


【達魯花赤】來自蒙古語。古書又作達嚕噶齊。
【巴圖魯】來自滿語。
【葡萄】蒲桃
逶佗
蒲陶
逶虵
蒲萄
逶蛇
逶移
委它
蜲蛇


【猶豫】猶與
【徘徊】盤桓 【踟躕】躊躇
猶預
伴渙 躑躅
由豫
方皇 首攝
猶夷
房皇 首施
由夷
裴回 首鼠 徬徨

語音:兩字或雙聲、或疊韻、或雙聲兼疊韻。
類 雙 別 聲 例 詞
參差 憔悴 仿佛 陸離 坎坷 猶豫 唐突
躊躇 倜儻 琵琶 蕭瑟 邂逅 首施 慷慨 霹靂 蹉跎 徘徊 龍鍾 崢嶸 逍遙 依稀 纏綿 窈窕 彷徨 從容




摹聲詞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詩經·伐檀》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詩經·風雨》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詩》 車轔轔,馬蕭蕭。《兵車行》 所所 潺潺 淙淙 丁丁 嚶嚶 關關 彭彭 喈喈



範 圍
重疊
意 義
例 詞
疊音詞
單純詞 疊音詞 構詞法 詞素



辨別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上》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
《周禮•天官•大宰》

無羽毛以禦寒暑。《列子•湯問》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列子•湯問》 大夫不得造車馬。《禮記•玉藻》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飲酒》


原因
為了語音上的和諧。为了凑足音节、和谐韵律、
聯綿詞[(聲母A+韻母a)+(聲母b+韻母B)]


韻母a多為入聲韻或陰聲韻,聲母b多為來母。
茨——蒺藜 團——突欒 孔——窟籠、窟窿 筆——不律 風——勃纜 團——團欒
瓠——壺盧、壺蘆、葫蘆、瓠蘆
睢景臣《般涉哨遍·高祖還鄉》:“一面旗白胡闌套住個迎霜兔,一 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
胡闌——環 曲連——圈


摹聲:摹擬自然界的聲音而成。

摹擬自然爆破聲:霹靂
摹擬動物鳴叫聲:蟋蟀 摹擬物件撞擊聲:鋃鐺 摹擬人類情緒聲:唏噓
轟隆
知了 叮鈴 嗚呼





音譯:翻譯外來詞的語音而成。
【玻璃】來自梵語。古書又作波梨、頗犁、玻黎。 【浮屠】來自梵語。古書又作浮頭、佛圖、浮圖、佛陀。 【單于】來自匈奴語。 【駱駝】來自匈奴語。古書又作橐托、橐它。 【可汗】來自突厥語。古書又作可寒、合罕、汗。 【箜篌】來自突厥語。古書又作空侯、坎侯。 【葡萄】來自大宛語。古書又作蒲桃、蒲陶、蒲萄、葡陶。
詞 彙
字词
词法
词义
词变
第一节:字词
古代漢語中的字詞關係
詞 語言中能夠獨立
字 記錄語言的書寫 符號體系 音、義、形
定義 運用的最小的音
義單位 要素 音、義
漢字與詞基 本切合 漢字參與並 推動構詞 漢字是古漢 語的媒介
• 漢字是音節文字,詞是單音節詞。
朝令夕改
• 義自音衍的孳生造詞與孳乳造字
同步發展。坐—座 孰—熟 • 通過漢字識詞析句,古人把一個 字當作一個詞。古代注釋書、字 書、韻書上的字指詞,詞指虛詞。


約定:約定人名地名國名而成。
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左傳•襄公三年》 避兄離母,處於於陵。《孟子•滕文公下》


鬥榖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以紓楚國之難。《左傳•莊公三十年》

【疊音詞】兩個相同音節重疊構成的雙音單純詞, 一般是用來摹擬聲音或描繪狀貌。又稱重言、疊 字、重言形況字。

描繪事物的狀態
依依墟裡煙。
《歸園田居》
疊音詞
描摹動作的聲音
嚶嚶成韻。
《與朱元思書》
名詞疊用 合成詞 重疊式 構形法 詞
表示事物的全部
夜夜不得息。
《孔雀東南飛》
動詞疊用
表示動作的重複
行行重行行。
《古詩十九首》

分類

同義複詞
偏義複詞 轉義複詞



加綴複詞

【同義複詞】由兩個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語
素構成的複合詞,這兩個語素仍保留其原
有意義。

焚燒 斷絕 方法
問遺 罪過 朋友
逃亡 聲音 斟酌
珍寶 膏腴 嫉妒
技巧 干戈 正直
疾病 途徑 純粹




举例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莊子•逍遙遊》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異字同詞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木蘭詩》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石鐘山記》 將軍身被堅執銳。《史記•陳涉世家》 公受珠,內所著披襖中。《記王忠肅公翱事》 遂開門納眾。《赤壁之戰》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戰》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黃生借書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