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其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面向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典型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检修、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正确使用汽车维修设备、仪器的能力;2.针对汽车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制定诊断、检修、保养作业计划的能力;3.正确执行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章的能力和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4.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在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整车性能检测与质量检验、客户跟踪与信息反馈等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6.具有新材料、新技术的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咨询的能力知识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职业技术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与设备构造与维修》等职业技术核心课。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及配件营销》和《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
(四)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中职类的学生。
三、课程要求与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电控发动机的优点;2.掌握电控发动机的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一、电控发动机发展背景二、电控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三、电控发动机基础理论四、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功用实训1、发动机电控系统总体认识第一单元空气供给系统的检测教学要求:1.了解汽车电控发动机中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控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检修方法。
教学内容:课题一空气供给系统一、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二、空气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实训2、空气供给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课题二怠速控制部件一、控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分类;二、怠速控制部件的检修。
实训3、怠速控制部件的检修第二单元燃油供给系统的检测教学要求:1.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2.掌握燃油压力的检测方法。
3.掌握喷油器喷油情况的检测方法。
4、掌握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内容:课题一燃油压力一、燃油压力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二、燃油压力的检测。
三、燃油压力过高、过低的原因及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4、燃油压力的检测课题二喷油器喷油情况一、喷油器的作用。
二、喷油器喷油情况的检测。
三、喷油器泄露的检测。
实训5、喷油器检测课题三燃油压力调节器一、燃油压力调节器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作用。
二、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检测。
三、燃油压力调节器损坏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6、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检测第三单元传感器的检测教学要求:1.掌握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2.掌握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3.掌握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教学内容:课题一空气流量计一、空气流量计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空气流量计的检测方法。
三、空气流量计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7、空气流量计的检测课题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一、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8、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课题三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一、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9、曲轴位置与转速传感器的检测课题四水温传感器一、水温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水温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水温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10、水温传感器的检测课题五进气温度传感器一、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进气温度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11、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课题六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1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课题七爆震传感器一、爆震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爆震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爆震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13、爆震传感器的检测课题八氧传感器一、氧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二、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
三、氧传感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实训14、氧传感器的检测第四单元执行器的检测教学要求:1.掌握执行器的作用、结构原理、安装位置。
2.掌握执行器的检测方法。
3.掌握各执行器故障对发动机的影响。
教学内容:课题一点火线圈一、点火线圈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点火线圈初级线圈的检测。
三、点火线圈次级线圈的检测。
四、高压线的检测。
五、点火线路的分析实训15、点火线圈及高压线的检测课题二喷油器一、喷油器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作用。
二、喷油器电阻的检测。
三、喷油器控制线路的检测。
实训16、喷油器控制线路的检测课题三燃油泵及活性炭罐电磁阀一、燃油泵的作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作用。
二、燃油泵电阻的检测。
三、活性炭罐电磁阀的检测。
实训17、燃油泵控制电路及活性炭罐电磁阀的检测第五单元诊断仪器的使用与波形分析教学要求:1.掌握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使用。
2.掌握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使用。
3.掌握示波器的功能。
4.掌握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5.通过测试波形判断系统部件故障。
教学内容:课题一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使用一、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功能介绍二、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操作使用三、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实训18、大众1552诊断仪器的操作使用课题二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使用一、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功能介绍二、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操作使用三、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实训19、元征X-431诊断仪器的操作使用课题三示波器的使用一、示波器的结构原理。
二、示波器的功能介绍。
三、示波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实训20、示波器的使用课题四传感器波形分析一、空气流量计波形分析。
二、曲轴位置及转速传感器波形分析。
三、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波形分析。
四、氧传感器波形分析。
五、爆震传感器波形分析。
六、霍尔传感器波形分析。
七、水温传感器波形分析。
实训21、传感器波形分析课题五点火系波形分析一、初级线圈波形分析。
二、次级线圈波形分析。
三、通过波形分析判断故障。
实训22、点火系波形分析第六单元电喷发动机综合故障的维护与测试教学要求:1.掌握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的一般原则。
2.掌握传感器故障的诊断方法。
3.掌握执行器故障的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课题一废气分析仪的使用一、废气分析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二、废气分析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废气测试结果分析。
四、通过测试结果判断故障。
实训23、废气分析仪的使用课题二排放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三元崔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故障现象分析。
三、对排放系统进行检修。
实训24、排放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题三点火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点火线圈故障训练。
二、火花塞的故障检修。
三、火花塞的测试。
实训25、点火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题四怠速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怠速控制的检测。
二、怠速故障训练。
实训26、怠速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题五进气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怠速控制执行机构故障训练。
二、活性碳罐电磁阀故障训练。
三、空气进气管道上元件的故障训练。
实训27、进气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题六汽油供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一、电动汽油泵故障训练。
二、管道的故障训练。
实训28、汽油供系统的维护与检修课题七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与测试一、电控发动机传感器、执行器、控制线路故障训练。
二、点火系统部件故障训练。
三、燃油系统故障训练。
四、发动机机械故障训练(汽缸压力不足)实训29、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故障诊断四、实施建议1.实践条件(1)各校内实训室均按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布置;(2)各种汽车检测仪器、设备;(3)各种教具、实物、多媒体课件和专业教学软件;(4)多种常见型号的实训整车和必须的操作条件。
2.师资条件主讲教师均应具有双师素质,能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长期从事汽车维修技术教学,全部都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见习经验。
主讲教师均应不断学习汽车维修新技术、新知识,教学新理念,具备课程开发能力。
3.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按照“目标(任务)下达与布置——查阅维修资料和系统分析——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讲评与总结”的规范化、专业化教学指导方法。
采用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增强,主讲教师教学效率提高。
(2)教学方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做”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软件和实物教学;将课堂设在实训基地,学生在同一个空间完成学习与训练。
课堂教学教师和实训教学教师完全融合,真正实行“教、学、做”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全融合。
(3)采用小组学习方式,按照4学时连续排课方式,加大课程实践学习的强度。
4~8人一组,使用一台(套)专业台架与设备;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查询、沟通、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多种方式开展实训教学。
实训按照课内实训、阶段综合实训、自主实训等环节开展教学。
课内实训由主讲教师示范、辅导,按照仪器设备使用→元器件分析、电路检测→故障排除进行。
部分综合实训可采取主讲教师带领去校外实训基地听取兼职教师的指导。
4、教学评价改革教学评价。
废除原来的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
学生成绩采用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70%)+期末考试(30%)综合评定。
授课过程中,每一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考核成绩;将几个模块的考核成绩按课时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考核成绩。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1)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实训计划、授课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训理论资源、实训的实践资源、以及教学案例、题库建设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和实践教学全程录像进行自主学习。
(2)“开放式实训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随时来到实训室,保证有实训教师辅导,以充分利用实训室资源为学生服务,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