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课件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课件

小学语文课导入研究
(一)课堂导入设计原则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导入语更是艺术中的 艺术,精彩的导入环节是语文课成功的基础。语文 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 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 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 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成功的导 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 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 围之中。如何避免导入语设计出现的散、浅、慢等 现象呢,经过研究,我们确定了导入的设计原则。
(二)从文章类型进行课堂导入
1.拼音识字类 拼音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在母语学习 和掌握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于教 材编写者在拼音部分的设计中,已经注重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 特点出发,用将字母的音与形进行了有效结合,下降了学习难 度。但是拼音仍存着学相对音调,过于抽象,难于掌握的现实 等情况,针对课针对这样的实际,我们在导入语和过渡语的设 计上进行了有效探索。 在拼音教学中,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 间引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兴奋状态,并在好 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 心理准备。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由图导入、故事导入、儿歌(或谜 语)导入、演示法导入、游戏表演法导入、绘画导入、情景导 入等。
1.导入应与教学内容有关联。 例:我组教师龚容在上《三字经》时,就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我们中 华民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些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2.导入的情境创设应凸现文章的重难点。 在很多导入语设计中,人们往往将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创设一定的情 境,用最美化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认为,再好的情境,如果 没有将文章的重点难点贯穿于其中,都是不理想的导入语。 3.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在任何阶段学生学习最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 4.导入设计应体现教学效率。 有人喜欢在导入语上下大工夫,以期达到语不惊人不罢休。事实上,这 样的方式非但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可能因为导入语过于花让人产生买 椟还珠的感觉,冲淡了导入语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倡导导入语短小 精悍、直入主题,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效益观。这一点与上述几个原则 是不冲突的。 例:严丽老师在上《我必须去》时,采用如下的导入语:上节课老师和 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这一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我必须去。 平平淡淡才是真,导入语最顶级的明快,语言浅显,富有韵味。一般来说,这样的课文在低年级占 的篇幅比较少。根据课文特点,我们一般采用:谈话式、谜语式、故事式、 悬念式、表演式等形式导入。 3.记叙故事类。 这类课文在小学阶段占了大多数,在低年级中也占了一半以上的幅度。这 类文章同样比较简短,有着比较完整的情节,有一定的思想主题。对于这 类课文,我们在导入语设计中重点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是破题式。课题都是经过编者们反复推敲而确定的。透过题目,往往能 抓住课文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破题入手导课,能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 把握全文中心,抓住重点。破题导课运用是否巧妙,关键在于对题目领略 是否深刻,是否与课文内容相互呼应。好的导语既要说到点子上,又要不 代替对课文本身的分析,它只是将破题作为手段,创设讲授课文的契机和 情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