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20201001204218)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20201001204218)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数据收集整理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数与代数: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图形的运动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2、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量的计量: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1000克.
数学广角一一推理
1、简单的推理
2、列的变化规律
二、课程内容: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册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教材通过数小正方体木块;10 个是一长条;100
个是一层;这样的10 层就是一千个;有这样10个大正方体就是一万个;
体会“千”“万”的实际含义. 练习万以内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册教学
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册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 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 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应引导学生观察数目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进行验算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
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
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
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4、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学习方式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一)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由平时学习和测试成绩两项构成. (一)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作业情况构成:(1)是否上交(2)是否认真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
(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1)90 分以上为优秀;(2)80 —89 为良好;(3)60—79 为及格(4)60 分以下为不及格.
根据评价的结果改进自身教学策略;同时针对不同的结果对学生的问题予以纠正和反馈;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