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常见疾病的具体措施

预防常见疾病的具体措施

预防常见疾病的具体措施汕尾市城区逸夫中学一、近视1.什么是近视眼?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会使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这样的眼叫近视眼。

2.近视眼形成的原因:(1)遗传因素:近视眼是一种隐性遗传的疾病。

其实纯属先天性的近视眼较少,多数是后天造成的。

(2)作业负担过重或采光照明不足。

说明:假性近视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使睫状体内肌肉不能放松造成的。

假性近视可以恢复正常。

(3)不良的用眼习惯。

如读写姿势不正确,走路、乘车时看书,连续长时间看书等。

(4)营养因素。

好吃零食、甜食,龋齿及近视的发生率高。

因为食品配搭不当,导致体质异常而引起眼的屈光异常。

3.近视眼的预防:(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大力开展体育活动。

(2)注意阅读书写卫生。

(3)做好眼保健操,做到穴位准确,力度适当,并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

早期发现视力下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5)看电视时间不超过1小时,座位与电视机的距离,最好是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

4.近视眼的纠正方法:(1)药物疗法。

滴双星明眼药水或遵医嘱用其他药物治疗。

(2)物理疗法:眼保健操、按摩远眺疗法等等。

(3)配镜矫正。

通过眼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做到学习好、身体健康、视力正常。

二、肥胖与节食(一)肥胖的概念:体重超过正常标准就是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米)是20—30,大于24等于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肥胖其实是一种营养不良的表现,是由于营养过剩而造成的。

我们知道合理的营养是每天摄入的食物热能应与每天身体消耗的热能相同。

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餐桌上的食物丰富起来,加上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宠爱,要吃什么买什么,奶油蛋糕、巧克力等零食不断又不干活,这样吃得多,消耗得少,使摄入的热能超过身体消耗的热能,多下来的热能在体内转变为脂肪,日积月累使脂肪的含量越来越多,就造成肥胖。

但也有的同学吃得并不多也长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胖子喝水也长胖”这是不可能的,只喝水不会长胖,而引起肥胖有许多因素,饮食过量是发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肥胖还受遗传的影响,并与体力活动少,使消耗的热量少于摄入的能量有关。

过去人们对肥胖有误解,认为胖是健康的表现,可事实上肥胖给人体,尤其是青少年带来影响,因为给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因为过剩的营养在使“胖子”体重增加的同时,身高的增长,也会超过预期高度,随着生长的提前,青春期发育也提前,这就导致其“最终身高”可能低于同龄的正常学生。

其次肥胖对身体的代谢也会产生影响,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肥胖程度越高,血脂增加越多这是引起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同时,体内脂肪过多还会影响糖的代谢,是造成以后成年人糖尿病的潜伏因素。

肥胖儿童长大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几倍到几十倍,并能使发病年龄年轻化。

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时期控制肥胖是关系到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二)怎样控制肥胖呢?怎样才能使“小胖子”们能返回到健康学生行列中呢?关键措施就是节食,也就是控制饮食。

肥胖主要是饮食而引起的。

所以必须通过节食,主要限制脂肪,才能使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逐渐达到平衡。

但节食对青少年来讲要慎重,因为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对各营养素和能量的要求高,所以,控制饮食要适当,要满足基本营养素的供应,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不能吃得太少,一般可少吃含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巧克力和油炸食物等来减少热能的摄入。

但热能的减少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因为青少年的生理需要大,如摄入热量过低,机体所需能量不足,就会动用蛋白质等营养素来产热,导致营养不良,防碍了生长发育。

有的同学怕发胖,盲目减肥,过多节制自己的饮食,使摄入的食物过少而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生理需要,导致了某些营养不良的疾病,如贫血等。

同时,由于空腹时间长还会造成胃病,过分节食还会引起“神经性厌食症”。

表现为:食欲受限制,不想吃东西,由于长期食性不足,营养严重缺乏,机体内新陈代谢造成极大混乱,可出现低血钾、低血糖,并因抵抗力下降易患传染病,严重可导致死亡。

我们说节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但不适当的减食就会适得其反,给健康和生长发育带来不利。

(三)体育锻炼:节食的同时不可忽视必要的体力活动,因为减轻体重的主要途径是减少热量的摄入量和增加热量的消耗量,所以节食的同时锻炼身体是减轻体重的有效措施。

另外,单靠节食来减轻体重,身体就会虚弱,而加强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消耗能量,而且能增强体质,真正达到减肥强身,促进生长发育。

三、预防龋齿龋齿(蛀牙)是最常见的多发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它排列在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列为全世界第三位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

它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咀嚼功能的发挥,对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及身体健康不利。

前牙缺失对发音的清晰受到影响。

引起龋齿的原因很多,它的发病与人们的体质强弱,牙齿的外形结构与牙齿的排列,吹唾液的质量与细菌的作用及口腔的卫生都有密切关系。

体质强健,牙齿发育钙化良好,对龋的防御力强。

如果体质衰弱,牙齿内正常的钙、磷、氟等营养成分的代谢障碍,牙齿抗龋能力就降低。

当牙齿排列不整齐,食物残渣难免滞留嵌塞,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不及时把食物残渣刷掉,就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龋洞往往发生在不容易清洁的窝,沟中。

在正常情况下,唾液对牙齿有洗涤作用,而且能中合酸性产物,当唾液分泌减少,或唾液偏酸性,而且粘度增加时,得龋齿机会就多。

此外,平时口腺有很多细菌能辛酸。

特别是乳酸杆菌和链球菌,能使糖类物质发辛酸,酸能溶解牙齿组织内的钙磷,使牙齿脱钙,脱磷,细菌近一步溶解蛋白质,就会出现龋齿洞。

龋齿起初没有病状,只有牙齿沟隙部位出现一或二个小黑点,随着龋齿病的发病,龋洞的扩大变大变深,遇到冷、热、甜、酸等刺激特别敏感。

如不及时治疗,就会引起牙齿出血、发炎、化脓、疼痛加重以至毁坏牙冠。

当身体抵抗力差时,细菌的毒素通过循环,引起关节、心脏、肾等疾病。

龋牙也是牙周病的诱因之一。

牙周病是指发生与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的一些急性及慢性疾病,它也是口腔常见病之一。

在发病初期,时有疼痛及其它症状,因此常被忽视,个别人可能牙齿发痒,灼热,咀嚼无力等症状,牙齿的颈部常有牙石(由溶在唾液中的磷酸钙,磷酸钙等矿物盐类失去二氧化碳而沉积形成)。

牙后垢沉积。

此外可出现牙龈充血、水肿、增生或萎缩、牙齿常常有出血、出脓。

后期牙齿常有部分或全口牙齿松动移位,,且无表示。

饮食多样化,不可偏食,经常吃些粗粮,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较硬、较韧的食物,以增强牙齿的咀嚼能力,在咀嚼过程中对牙齿起到摩擦自洁的作用,并使牙周、领骨及面部肌肉更好地发育。

睡前不吃糖果、饼干等零食。

四、预防贫血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

贫血不仅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而且是一些感染性疾病的诱因。

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尤其以口腔粘膜、结膜、甲床(指甲处)等处最明显。

长期贫血可以出现疲倦无力,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低下,毛发干枯等。

然而,贫血只是一个症状,它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红细胞生成减少:包括缺乏造血物质及造血功能不良两种情况。

前者如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常因饮食中缺乏生成红细胞必需的原料如铁、维生素B12、叶酸或蛋白质,亦可因慢性感染性疾病致吸收不良,或者是有些小儿因生长过快需要量增加所致。

造血功能不良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果正常的造血组织被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等异常物质占据,亦可使造血功能低下,引起贫血。

溶血性贫血:溶血可因红细胞内在原因及外在原因两方面所致。

前者如红细胞膜缺陷所致的蚕豆病,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地中海贫血;后者如新生儿ABO溶血病,以及感染、灼伤、中毒,亦可破坏红细胞致溶血。

失血:又分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两种。

前者如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或外伤出血如脾破裂等。

慢性失血常见于消化道溃疡、肛裂、钩虫病等,每次失血量虽不多,但日积月累,总量不少,亦可致贫血。

临床观察表明,许多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下是由于身体内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

只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贫血就能纠正。

而补充原料,大部分患者只要注意饮食就能办到。

治疗:1.缺铁性贫血.需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

这类食物有:猪肝、牛肝、鸡鸭肝、猪腰、猪肚、牛腰、牛肺、牛肉汁、蛋黄粉、银鱼干、黄鱼干、鱿鱼、海蛰、虾米与虾仁等荤菜;菠菜、油菜、荠菜、金针菜、韭菜、芹菜、豆腐皮、豆腐干,以及桃、橘、枣等。

以上食物以猪肝、牛肝、鸡鸭肝最佳。

2.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应补充动物肝及肾、瘦肉、绿叶蔬菜等。

3.蛋白质供应不足引起的贫血,应补充瘦肉、鸡、鸭、牛羊肉,以及豆类制品。

需要说明的是,贫血患者的胃肠功能一般处于低下状态,补充食物时应逐渐增加,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五、防治结核病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那么什么是结核病呢?它的发病、临床表现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今天,我们的健康教育将使同学们了解这些问题。

首先,讲一下,结核病的发病、临床表现和诊断:1.病原菌是结核杆菌。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肺结核排菌病人(传染源)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染。

2.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人人都发病也无确切的潜伏期,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导致发病,如患糖尿病,尘肺等并发结核病。

3.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病变,主要(80%以上)以肺结核形式发病。

4.临床表现有发热,午后潮热感,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

肺结核还有咳嗽、胸痛、咯血、气急等肺部症状。

5.结核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是痰检查找到结核菌,其次是胸片影象学检查等。

痰检查对诊断极其重要。

痰检要求病人要用力深吸气后猛咳,咳出深部痰,痰标本量一般3到5毫升。

接着,我们来讲一讲结核病的发病因素及传染途径:机体的抵抗力常可由于内外环境因素而有所降低,如社会制度、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等条件以及感染疾病如麻疹、百日咳、糖尿病等都可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到一定程度时,在病原菌作用下,则可发病。

结核菌的传染途径有二种:1.呼吸道传染: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的。

当病人在咳嗽、打喷嚏、讲话时,很多极微小的唾沫颗粒,漂浮在空气中,如果健康人和病人接触频繁,很易把附着结核菌的飞沫吸进肺里去。

肺结核排菌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致病结核菌,如果吐在室内或公共场所通风条件差的地方,干燥后就可随灰尘飞扬,健康人如果把这些灰尘吸进肺里,就可能引起肺结核病。

儿童多喜欢在地上玩,传染的机会比较多。

2.消化道传染:病人还可以通过食品、食具把结核菌传给健康人,例如同吃共喝,碗筷不分,可以引起咽喉或胃肠道结核,也可以引起淋巴结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