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十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每题1分,计20分)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由()A.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C.人的思想属性决定的D.人的血缘种族决定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唯物论与历史观的统一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D.实践性与真理性的统一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C.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D.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过程4.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A.重要动力B.基本动力C.直接动力D.次要动力5.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 庸俗唯物主义6.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A.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B.大胆揭露.勇敢面对矛盾C.科学分析主要和次要矛盾D.平稳化解矛盾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8.农业的歉收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也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关系看,这是()A.一因多果B. 一果多因C.同因异果D.同果异因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A.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B.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C.实践标准也不可靠D.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句话体现了()A.折衷主义思想B.朴素辩证法思想C.诡辩论思想D.二元论思想11.客观唯心主义的极端形式是()A.宿命论B.古希腊的柏拉图哲学C.中国宋代的程朱理学D.近代德国的黑格尔哲学12.反映论是()A.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B. 除庸俗唯物主义外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有原则13.传统的植物学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而我国科学院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稻,是水稻的产量大幅提高。

这表明()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其合理性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14.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共同体是()A. 氏族B. 部落C. 家庭D. 民族15.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A.全盘否定B. 既有克服又有保留C.变相肯定D.在旧事物中增加新内容16.假象和本质具有鲜明的对立,因此()A.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B.有些假象和本质没有必然联系C.假象和本质只有偶然联系D.假象和本质有必然联系17.“一个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论断表明()A.运动的绝对性B.静止的绝对性C.运动的有条件性D.静止的无条件性1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指()A.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B.社会发展历史就是自然发展历史C.社会发展是一个绝对必然的历史过程D.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相似,是一个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19.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 从抽象到具体法B.归纳演绎法C. 分析综合法D.矛盾分析法2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分析法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C.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二.双项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1分,计10分)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直接性B.间接性C.抽象性D.具体性2.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A.看其形式.现象上是否新奇B.看它表面是否完满强大C.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D.看它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3.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4.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

这是因为()A.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5.实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A.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基础B.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工感性材料C.充分的物质条件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表现在()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7.有人说“龙年生贵子”,从因果关系看,这个说法犯了如下错误()A.倒因为果B.歪曲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C.倒果为因D.把没有因果关系的现象主观地联系在一起8.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科学之科学9.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是()A. 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休谟10.“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A.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B.完美无缺的绝对真理C.最终的真理体系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三.辨析说明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和分析。

每题5分,计20分)1.在此之后,必然因此之故。

2.主体只能是人,而人不能只是主体。

3.马克思主义把反映论引入认识论,从而科学揭示出认识的本质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计16分)1.物质2. 发展3.理性认识4.实践五.简答题:(每题6分,计24分)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3.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六.论述题:(任选一题,回答两题以首题计分;计10分)1.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单项选择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为准确的答案。

每题1分,计20分。

选错一个扣1分)1.B 2.A 3.C 4.A 5.A 6.C 7.B 8.A 9.B 10.B11.A 12.B 13.B 14.A 15.B 16.D 17.A 18.D 19.D 20.C二.双项选择题:(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每题1分,计10分。

选错一个扣1分)1. 2. 3. 4. 5. 6. 7. 8. 9. 10.三.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计20分)1.在此之后,必然因此之故。

错误。

(2分)因果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不是所有在先的事物一定是在后事物的原因,也不是所有在后事物一定是在先事物的结果,二者还必须具有内在联系才能构成因果关系。

(3分)2.主体只能是人,而人不能只是主体。

正确。

(2分)主体只能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而人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成为客体。

(3分)3.马克思主义把反映论引入认识论,从而科学揭示出认识的本质错误。

(2分)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共有的认识论观点。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提出能动的反映论,从而科学揭示出认识的本质。

(3分)4.正确(2分)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之中,会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社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3分)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16分)1.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分)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2. 发展就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包含着明显的方向性意义。

(4分)3.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2分)是人借助于抽象的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

(2分)4.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和人自身的物质活动,或者说是主体有目的地改造客体,同时自身也得到改造的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4分)五.简答题:(每题6分,计24分)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不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

(2分)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2分)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既有克服又有保留。

(2分)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指导活动的目的和计划。

人在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愿望确定行动的目标,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通过活动来满足需要。

(2分)第二,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表面的.偶然的现象,而且能够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形成关于事物的正确认识。

(2分)第三,意识通过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和理论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2分)3.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充当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分)真理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正确认识,就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所以是否是真理,在认识领域和客观事物范围内都得不到证明。

(2分)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交错点”,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实践的过程就是主体作用于客体,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所以实践的特点能够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分)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分)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分)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分)六.论述题:(任选一题,计1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1.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

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同一性及其表现;矛盾斗争性(根据论述情况判分。

4分)网络也具有两个方面:有利有弊。

有利的表现。

有弊的表现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网络,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的长处和优势,正确利用网络;尽力减小网络的消极面影响,不沉溺于网络,防止不健康网络内容的侵害。

(根据论述情况判分。

6分)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