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小王子》中关于象征艺术使用手法研究摘要:象征是文学领域的一种审美表达方式,文学是审美象征形式的具体实现。
从文化哲学和本体论的观点出发,象征即意味着借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进而生成概括的思想感情、意境或抽象的概念或哲理,象征沟通了人与人的超越精神。
《小王子》这部短小精美作品经久不衰之魅力,正在于其通过象征意义表现出的丰富哲学内涵。
本文以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儿童与成人、理想与现实、文明与自然为切入点,挖掘出象征所表达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实质,解答作者的疑惑,同时也希望唤起现代人对自身生存困境的反思。
关键词:小王子;象征;艺术;意义一、引言每当翻开《小王子》,那清新而简单的话语轻轻低喃,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让人不得不跟随着小王子的步伐去进行一次思想的旅行。
《小王子》中充满了象征意味,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瓦洛所说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人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入口走进它的世界,就像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和永远的歌德一样,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和它的作者,我们仍有说下去的话题。
据统计,近20年来国内至少有25个《小王子》的版本,这在中国的外国文学出版史上很罕见。
在国外《小王子》已译成42种文字,在西方国家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虽然关于《小王子》研究的专著国内暂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对这部小哲学童话研究的论文却层出不穷,它们主要集中在主体间性、存在主义、童话书写、象征意义、叙事时间、空间探索和文体创新等方面。
二、《小王子》中的象征理论(一)象征的概念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小王子》所体现出的象征意义,因此首先需要对“象征”追根溯源。
据英国学者西蒙斯介绍,戈伯莱·达尔维拉伯爵在其《象征的迁移》一书中说:象征原先被希腊用来指一块书板的两个半块,他们互相各取半块,作为好客的信物。
后来它被用来指那些参与神话活动的人借以互相秘密认识的一种标志、秘语或仪式。
再后来《韦氏英语大词典》对“象征”一词所作的解释是: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于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而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
有如一种意念,一种品质,或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之整体,一种表征;例如狮子是勇敢的象征,十字路架为基督的象征。
究其实质,象征就是借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符号,以表现某种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而生成的概括的思想感情、意境或抽象的概念,哲理。
象征作为文学艺术审美领域的一种形式,拥有其独特的艺术品性。
黑格尔认为“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普遍的意义来看。
(二)作者对《小王子》象征意义的设置.《小王子》一书序言部分就指出此书是献给一个大人的,因为这是一部以孩子的单纯心灵为参照来提醒“大人们”不要迷失心路的书,也是一部只有“大人们”才能真正理解、真正领略其妙处的书。
童话中的两个人物:小王子和飞行员,其实是圣埃克苏佩里的两个自我,一个是不得不长大的“我”,现实处境中的我;一个是拒绝长大的“我”,理想心灵中的“童年自我”。
可以说小王子的形象是作者的心灵自画像;书中的金发小王子俨然是他离开圣摩里斯奇花园之前的模样,书中的主题仍延续先前作品的基调,以友情、责任感、追寻宗教信仰之外的新价值为中心。
细读《小王子》,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各种人和物都承载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从种种意象所折射出来的象征意义来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世界的拒绝与排斥。
尽管他从事的是非常富有硬汉气质的飞行工作,但终究是一个充满柔情的理想主义者。
英勇的飞行员内心就是那个怀抱美好理想的柔弱的小人儿。
他深受“某种形式的绝望”的打击,他亲历了希特勒、非洲国王及其他独裁者对权力的滥用及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在资本主义繁荣之下人们对金钱的痴迷,对名声的苦求,对知识的偏执;对爱情、友谊的淡漠。
他迷恋飞行或许也是他逃避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
圣埃克苏佩里最终也像他的小王子一样,驾驶着飞机,消失在太空中,连飞机的残骸都无从找到,也可以说他同小王子一样地返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梦想。
人类应该不断地返现自己的童年,从童年获得前进的原动力,才不至于与真正人性的生活越来越远。
因此圣埃克苏佩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孩子式的语言(即童话的方式)启迪我们回到原初的心灵轨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的根。
在一个不信神的时代,没有信仰的英雄当然不再相信自己是某位神灵的造物。
他只相信人类的业绩和人类漫长的征程,进而使人有别于禽兽、可是他很快又对业绩的价值和这征程的意义发生了怀疑。
他发现人不过是一个背叛了固有身份的动物。
到此为止,人类再也不能自诩从开天辟地一手创造了全部文明,这文明中的一切便显得荒诞而微不足道。
三、对《小王子》中象征意义的解读(一)飞行员与小王子之间的沟通——儿童对成人的救赎《小王子》开篇便道出了飞行员小时候所画的蟒蛇吞象没有大人能够理解,他一直“孤独地活着”,由此可知,他本身亦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大人,与小王子的相遇便让他渐渐地抛掉了成人世俗化的认知,回归到童年本真。
但刚开始他们之间是充满摩擦的,飞行员一心只想修好飞机远离沙漠,小王子也得不到他所提出问题的答案,为此他感到忧郁不安,甚至悲伤地哭泣,这种难以沟通其实正是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大人的内心世界格格不入的象征。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仅有“富有诗意的价值”;而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中,语言符号系统却被“实用功能”所主宰。
因此,当小王子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绝对诗意价值(或者说象征意义)的能指”与飞行员对话时,他否认后者语言中“所指的一切直接的意义、约定俗成的价值”,而失去童心的后者却只能使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指”回答小王子的提问。
两个截然相反、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对话者的语言符号系统之间,怎么能建立联系、进行交流和沟通呢?这就是小王子与飞行员初遇时无法沟通的症结之所在。
由此,成人与儿童二元世界的对立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儿童有着纯洁的灵魂,以自己的心灵为出发点,表达着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追问着感到疑惑的问题,摆脱了大人们逻辑,然而这与大人们的“合目的的理性”是格格不入的。
正是在小王子执着的追问中让我们慢慢了解小王子的世界,进而唤醒了成人世界里早已沉睡的童年。
克尔凯郭尔曾有这样的认识:从形而上学看,人是伟大的,倘若他将孩子视为他的老师的话。
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有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对这个世界有其独特的认知力,儿童对于人生自然另取一种特殊的态度。
他们所见、所感、所思都与我们不同,是人生自然的另一面。
而这种态度是什么呢?就是摒除世间的一切因果关系,孤零零地看待事情,所看到的便是纯粹的事物的本体的“相”,儿童简单一语道破的往往是为成人所忽略的事物本质及内在价值。
(二)“大人们”与小王子之间的隔阂—价值衡量标准的截然相反人类家庭中的孤儿,神明家庭中的宠儿,这就是小王子的命运。
他注定在人类中是永远的孤独者,因为他的诗性神明世界纯洁无暇并且充满温馨和关爱,感情脆弱固然是其哀戚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却是他探求真理的执着与世界的荒诞相抵触,小王子说: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幢漂亮房子,红砖砌的,窗前有天竺葵,屋顶上有鸽子,他们想象不出这幢房子是什么样的。
要是说:我看见一幢房子,价值十万法郎。
他们会惊呼:多漂亮呀!,在大人的眼里美丑不因其固有的自然察性决定,而用金钱来衡量,成人与儿童的价值衡量标准是截然相反的。
小王子在旅途中经过几个小星球,遇到国王、商人、爱虚荣的家伙、地理学家等人,他们分别象征着权力、金钱、名声、知识对人的异化;醉汉、点灯人和地球上见到的乘火车的人们,象征着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们的痛苦、可怜的生存状态。
这些“大人们”是一群在生存中找不到自己坐标的异化人,国王活在自己的权力王国里,时刻准备命令和操纵别人;好虚荣的人一心只想得到别人的崇拜和仰慕,在自恋的想像空间中自欺欺人;酒鬼限入了对酒精的羞愧与抑郁的死循环中,不可自拔;商人把全部时间花在计算上,在占有欲的支配下用荒诞的想象将一切据为己有;点灯人把僵化的指令视为神圣意旨,不愿更改变通,在一熄一灭的灯光中消损着自己有价值的生命;地理学家在理性知识的世界里力图创造一些永世长存的事物,可是却麻木得失去了人本真的感性;地球上乘火车的人们,疾速地前行却不知道自己在追寻什么,生活在盲目的追寻中遗失了最原初的愿望;商人在时间中精打细算,却失去了生活本应有的悠闲乐趣。
“大人们”把追求权力、金钱、知识、名声作为主体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衡量标准,价值衡量标准从内在本质转向外在功利,事物的价值不因其之所以“是”而存在,而被现实功用所替代。
(三)小王子星球与地球—理想与现实空间的悖谬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诗因海德格尔的阐发而广为流传。
在海德格尔那里,“诗意地栖居”是生命哲学的理性追求,是对永恒的人生家园的追寻,是纯粹精神的美丽火花。
对于一个具有诗性的灵魂来说,诗意栖居的渴望是无法泯灭的。
诗意栖居体现着生活的终极意义,也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精神内在要求。
正如海德格尔说的那样:栖居能够成为非诗意的,只是由于它本质上是诗意,对一个瞎子来说,他必须是一种降生时便被赋予视力的存在,一块木头是决不会变瞎的。
小王子的世界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世界,他在与生俱来的孤单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在骄矜的“玫瑰”中寻找爱情,在“羊吃花”的不安中感受灵魂的颤动,在一次次地凝视日落中排遣心灵的悲伤。
小王子的星球虽然很小,却布满了他的责任和关爱,那里生长着他每天浇水的玫瑰花,必须常常拔除的猴面包树和需要疏通的活火山,这些都是小王子独有的也是他真正拥有的。
在小王子星球上的理想的诗意世界是温暖而美好的。
可是,地球上的人却每天行色匆匆,除了空虚的灵魂躯壳外,只剩下被现实打磨的麻木和焦虑。
正如福柯所说:“从各方面看,我确信,我们时代的焦虑与空间有着根本的联系。
”地球上的空间很大,外面世界的钢筋水泥已经渐渐浸入人们的心里占据着心灵的空间,于是人的内在空间被挤压得非常狭小,他们找寻不到。
(四)六个星球与沙漠、星星和天空—异化文明与原始自然的脱节《小王子》中沙漠、星星和天空都是自然景物,给人宁静而悠远的感觉。
沙漠人迹罕至、荒无人烟,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战争的硝烟,没有无底的欲望,没有尘世的污染,是人间天堂圣洁之地的象征。
沙漠中时而出现的幻影象征着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到处充满着友谊和人类之爱的美好世界和未来。
这种环境最适合人们进行反思和遐想,从而完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和转换。
回归沙漠之后,飞行员—一个尚未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终于发现了属于自己的本质的东西及其蕴含的深层象征意义。
在《小王子》结尾时,飞行员也正是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感叹着,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美也最凄凉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