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实验报告)
我们初步构建出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基本框架(见下图):
围绕贴近生活教数学这一核心,根据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运用获得的数学知识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一定的有意义的情境,并伴随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最后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包括校内外的一系列由数学知识点生发出来的活动),实现学习数学并会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从而构建一个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教师可以选择多种评价方式,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发展性评价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小组合作等对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评价。

低年级可采用符号或标志进行记录,中、高年级还可采用课堂记评的方法进行记录。

2、作业评价。

作业可设计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作业,也可设计口头作业、实践作业、操作作业等多种形式。

课堂作业一般由教师评改,中、高年级实践性、活动性作业可以学生评改为主。

作业用等级评定,辅之于教师点评,评语要实事求是,既要有激励性,又要引起学生的反思。

3、阶段评价。

口算和单元测试,主要用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

开卷
考查的内容可以有: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设计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开放性任务;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等。

评价的方法可采用等级制。

4、期末总评。

期末总评是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口算、单元测试,作业情况(形成性评价)再和期末检测进行综合。

期末检测,分书面检测和实践检测,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设立免试制度。

免除卷面考试,选做研究行学习课题,同时,允许申请二次考试,记录其最高分。

并将成绩记入《小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中。

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
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观察、检测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积极反馈。

为了便于操作,可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勤动脑、敢发言;善交流、爱合作;能自主、会创造。

可采用不同的符号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学生可通过“每月一评”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

通过在课堂、作业、检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可一起参与,可每月一次。

“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价,也可每月一次。

学期末可通过评语进行综合描述。

情感与态度
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是否能积极获得成功的体验,刻苦学习、建立自信;学习中是否有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要以课堂记评、课后记评的形式进行纪录;也可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让家长参与。

每月进行情况汇总,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发展性评价
1、数学兴趣活动。

通过参加数学兴趣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并在此体验成功的愉悦。

2、成长记录袋。

成长袋中的内容既有学生自主选择的,也有与教师共同确定的,主要包括自己的成长手册、研究行为活动记录、最满意的作业、数学日记、有意义的数学成绩等内容。

对成长袋采用动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大量的开放性问题和情境,信息的呈现方式具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这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与思考空间。

这样的课堂往往形成激烈的争论,这种生成的课堂对教师的驾驭能力等也会提出挑战。

这时我们应认真思考这样一句话:“学生的潜能就象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空间。

” 我们从生活化数学教学中依然找到了一些素质教育的感觉,愿意随着学科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我们的感觉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跟着感觉走,愿我们的感觉使数学更精彩,给学生带来的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