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七彩神仙鱼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慈鲷科(Cichlidae)、盘丽鱼属(Symphysodon),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传入亚洲。
早期的七彩神仙鱼只局限于蓝松石七彩神仙鱼与红松石七彩神仙鱼, 在东南亚、台湾、香港诸多七彩神仙鱼繁殖者的努力下,许多七彩神仙鱼新品种陆续推出,造成一股无法扺挡的七彩神仙鱼旋风,天子蓝七彩神仙鱼、一片红七彩神仙鱼、鸽子红七彩神仙鱼皆曾风靡一时,皆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种。
目前国内对七彩神仙鱼繁殖的研究较少,笔者对红盖子、鸽子、财神三个品种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初步掌握了七彩神仙鱼在繁殖期间对水质的一些要求,为养殖爱好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七彩神仙鱼的繁殖技术得到补充和借鉴作用。
1亲鱼的选择亲鱼要选择无病害,身体状况好,相对于同一批鱼体型大一些的鱼作为繁殖用。
雌雄鱼的性成熟年龄分别为:雌鱼的成熟期为其出生后的第9 -10个月;雄鱼的成熟期较雌鱼迟,一般在出生后的第13-14个月。
2繁殖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准备鱼缸、产筒、气泵、照明、过滤等设备。
一般理想的鱼缸尺寸为45 cm×45 cm×45 cm,每一繁殖缸只宜有一对产鱼;产筒适宜用一种阔底的,因窄底的产筒会因鱼的摆动时移位;气泵出气不可太大,给予亲鱼较宁静的环境;过滤用生化棉,产缸不设滤水器,因为滤水器会制造湍急的水流及误吸刚
孵化出的幼鱼。
生化棉则较适中,也是唯一吸滤的器材及制造生化系统的媒介; 照明设一小灯,生产时忌照强光。
3亲鱼繁殖期对水质的要求3.1上缸后的水质要求维持在pH 值4.5~5.5的软水,水温27℃。
第一天不换水,以后每天只换一次水,约5 cm的新水。
每天喂食一次,若停食要立即把食剩的余物吸走,保持水质不受污染。
产前可喂血虫代替汉堡,因产后将60 h不换水。
除非产鱼生病,否则不可乱动生化棉,因产缸的生化棉是水质控制中心。
3.2产后对水质的要求鱼卵在pH值4.5~5.5的水中孵化,成功率较高;水温维持在25~26℃,含氧量较高适合鱼卵。
低温使精虫较活跃;产卵后60 h换水,原因: 一是使pH值保持在5.5以下,二是避免影响亲鱼,此时亲鱼性情最为凶猛;停止喂食,原因:一是避免影响水质;二是避免亲鱼误把卵吃掉。
4产卵、孵化4.1产卵先是亲鱼身体震动,不时清洁产筒,两鱼互相打拍尾巴;然后雌鱼沿产筒向上产卵。
雄鱼随即沿筒向上移动并向鱼卵射精。
雌鱼每次向上产卵约十至数十粒。
雄鱼重复射精动作。
4.2孵化产卵后,亲鱼轮流照顾鱼卵吹气。
轮流守卫鱼卵,遇有敌人,通常一鱼守卫,一鱼出击把敌人吓跑。
鱼卵经48~60 h 便孵化成幼鱼。
4.3哺育50~60 h后幼鱼开始游动及游到亲鱼身上去吸食由他们分泌出来的营养液。
鱼孵出60 h 内,仍轮流守卫,轮流照顾幼鱼,有时会把幼鱼吸进嘴里移到适当及安全的(下转第35页) 位置。
把游走的幼鱼吸到嘴里吐在产筒上,集中在一起易于照顾。
身体变黑,准备好分泌营养液,繁殖家称之为“奶汁”。
幼鱼此时只靠卵黄素维持,仍不吃食。
鱼孵出60 h后,小幼鱼跟着父母四处游动开始吸食父母身体分泌出来的“乳汁”,游开的小鱼被父母吸到口里,搬到安全的地方。
若小幼鱼数量太多,父母的负担会很大,体色更加变黑。
鱼孵出后6~7 d,小幼鱼身体已较强壮,游泳能力很好。
幼鱼可以置大缸饲养。
5繁殖期间需注意的要点(1)小幼鱼出生前,pH值在4.5~5.5,出生后pH值在5.5~6.5。
(2)产卵后至小幼鱼被搬离的一段时间,亲鱼不喂食。
(3)亲鱼只能提供乳汁6~7 d,否则会过劳影响身体健康。
(4)小幼鱼出生的第13~14 d便需捞起到大缸养育。
6后期的管理 6.1幼鱼 6.1.1喂食幼鱼上小缸后以刚孵出的丰年虾喂食。
定时喂3次?d。
6.1.2换水每天换一次,每次换缸水的1/5, 必须用pH值6的水。
6.2亲鱼将亲鱼放回产筒,让亲鱼休息及吃食。
喂食恢复三餐血虫。
每天换水1~2次,要用pH值6 的水,换水量约缸水的1/5。
以上是人工繁殖七彩神仙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除此之外,要想繁殖出漂亮健康的七彩神仙鱼,除了选种配对很重要外,营造出好的水质、使用适当的海棉过滤器及七彩神仙鱼的疾病检疫,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