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
2(NH 4 ) Al(SO4 ) 18 H2O 1000C Al2O3 4SO3 19 H2O 2NH3
• 注:该方法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大量SO3,且硫酸铝铵在
加热时有自溶解现象而影响产品性能。 2(NH 4 ) AlO(HO) HCO3 1100C Al2O3 2CO2 3H 2O 2NH3
• 冷等静压成型,等等。
39
注浆成型(Slip Casting)
• 定义:在粉料中加入适量的水或有机溶剂以及少量电解质
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注入石膏模具,石膏模具吸出水分, 达到成型目的。
• 分类:
• 空心注浆; • 实心注浆,等等。
• 不足:存在密度梯度,成分不均匀,坯体强度低,
等等。
40
离心注浆(Centrifugal Casting)
• 是合成非氧化物的有效途径,如:
AlCl3 3NaN3 AlN 3NaCl 4N2
22
1.2 液相法
• 溶胶-凝胶(Sol-Gel)法:适用于制备氧化物陶瓷粉体,
如果使用金属有机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可以制备出非氧化 物粉末。
• 溶胶的起始原料:金属无机盐类,金属有机盐类,金属
有机络合物,金属醇盐,等等。
• 影响因素:浓度,流速,温度,原料配比,等
等 —— 实现粉料组分、形貌、晶粒尺寸的可控。 SiCl4 O2 SiO2 2Cl2
TiCl4 CH4 TiC 4HCl
34
•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aser 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ICVD)—— 利用反 应气体分子对特定波长激光束的吸收而产生热 解或化学反应,经成核生长形成超微粉料的方 法。
得到稳定均匀的分散体的方法。
• 特点:
1. 可获得单一尺寸粉料;
2.
通过选择反应条件,可控制生成物的晶粒尺寸和比表面积等重要 指标;
3. 可通过颗粒-介质界面电荷的调节,即pH值的控制,获得稳定且
烧结性能良好的粉体。
30
• 液热法(水热 / 溶剂热法):
• 水热析晶法; • 水热金属氧化法; • 水热分解法; • 水热电化学法; • 水热微波法,等等。
XPS分析,电子显微镜,等等。
16
1.1 固相法
•
热分解法:通过加热使氢氧化物、碳酸盐类等等化合物分解而获得
氧化物固体粉末的方法。
A(s) B(s) C(g)
• 反应过程:
1. 固相A中开始新相B的成核; 2. 新相B的核长大。
• 反应影响因素:分解温度,反应时间,等等。
17
• 反应实例:硫酸铝铵制备高纯Al2O3
亚微米颗粒:0.1 ~ 1 μm
超细颗粒(纳米颗粒):< 100 nm
12
• 原料形貌: • 有显著方向性 —— 柱状,针状,纤维状,树枝状,放射
状,等等;
• 有显著宽度 —— 板状,片状,等等; • 无显著方向性 —— 粒状,块状,等等。
13
• 原料纯度: • 工业纯; • 化学纯; • 分析纯; • 光谱纯。
• 混料:配合添加剂,使原料尽可能混合均匀; • 塑化剂:一般包括粘结剂,增塑剂和溶剂,使原料具有可
塑性;
• 造粒:使原料获得良好的烧结性能并提高产物品质。
38
压制成型
• 定义:将经过造粒,流动性良好、
粒度级配合适的粉料装入模具, 通过施加压力使粉料形成一定形 状的坯体的方法。
• 单向压制;
• 双向压制;
步已经广泛采用真空烧结、气氛烧结、热压、热等静压等现代材料制备技术。
• 性能与用途:精细陶瓷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与功能,如电、磁、热、声、
光、力学等方面,使其在机械、电子、化工、计算机、能源、冶金、航空航 天、医学过程、信息产业等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精细陶瓷的分类
• 按照化学组成划分
氧化物陶瓷 非氧化物陶瓷
接经压滤形成凝固层,即在脱模 前就除去了溶剂,这样就避免在 干燥过程中团聚体的重新形成。
• 注:撤除压力时,由于张力回复,
容易导致裂纹产生 —— 浆料中添 加少量聚合物。
• 应用:不仅可以进行结构陶瓷的
成型,也可以进行功能陶瓷的成 型。
42
注射成型(Injection Molding)
各组分均匀混合后沉淀,然后再热分解得到粉 体的方法。
Mg(NO3)2 Al(NO3)3
氨水
沉淀物
加热脱水 尖晶石粉体
26
• 均相沉积法:使溶液pH值均匀缓慢地变化,从而控制整个溶液
均匀地产生沉淀,并且沉淀过程基本处于准平衡状态。
• 优势:
1. 不引入外来杂质; 2. 产物尺寸单一均匀; 3. 反应过程容易控制。
性,颗粒具有自发向低浓度(化学位)区域运动趋势, 形成扩散。扩散运动足以克服重力引起的颗粒沉降作用。
24
•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
1. 高度的化学均匀性;
2. 高纯度;
3. 超微颗粒产物;
4.
既可以制备复杂组分的氧化物陶瓷粉体,也可以制备多组分的非 氧化物陶瓷粉体。
25
• 共沉淀法:将沉淀剂加入到混合金属盐溶液,
36
2 新型陶瓷成型工艺
• 成型:将粉体转变成具有一定形状、体积和强度的坏体的过程。 • 成型方法的选择原则:
1. 制品的性能要求; 2. 产品形状; 3. 产量; 4. 经济效益,等等。
37
原料的预处理
• 煅烧:除去原料中易挥发杂质,吸附的气体、水分及有机
质,完成晶型转换,颗粒收缩,使粒径、比表面积改变;
14
• 粒度评价方法:
• 筛分法; • 离心沉降法; • 显微镜法; • 浊度计法; • 低温氮吸附法;
• 电镜法; • X射线小角衍射法; • 扩散法; • 静电分级法; • 颗粒色谱法,等等。
15
• 形貌评价:
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等;
• 组成评价:
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等等
• 结构评价:
• 反应过程:醇盐 / 无机盐水解 → Sol → Gel → 干燥、煅烧
→ 超微粉体。
23
• 溶胶,也称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指10 ~ 1000
Å之间固体质点分散于介质中所形成的多相体系。
• 凝胶,溶胶体系失去流动性形成的半刚性固相体系。 • 溶胶的动力学特性:组成溶胶的质点具有布朗运动特
• 生物医学性能:生物化学反应特性,生物相容性,等等。
4
精细陶瓷的研究开发价值
• 精细陶瓷具有多功能以及广泛的实用价值; • 功能具有可设计性; • 主要原料在地球上储量丰富,价格便宜,易于获取; • 不断涌现新材料,新功能。
5
精细陶瓷的研究任务
• 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 • 发掘材料的新性能; • 探索和开发新材料; • 研究与发展材料制备技术与加工工艺。
第十五章 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
• 陶瓷的传统定义:由粘
土或主要含粘土的混合物, 经成型、干燥、烧结而得 到的产品总称。
使用效能
• 先进陶瓷(精细陶瓷):
采用高度精选的原料,具 有能精确控制的化学组成, 按照便于控制的制造技术 加工,便于进行结构设计, 并具有优异特性的陶瓷。
合成 与制备
性能
组成与结构
1
27
• 加水分解法:在混合溶液中加水使之发生分解
反应获得粉体的过程。
ZrOCl2 YCl3
水பைடு நூலகம்
ZrO2
热分解
Y2O3稳定 ZrO2
(< 0.1 μm)
28
• 共沸蒸馏法:非均相的共沸蒸
馏可以有效地对水合胶体进行脱 水处理,以防止硬团聚的形成。
29
• 金属醇盐水解法:通过对金属醇盐水解过程的严格控制
31
• 溶剂蒸发法:
32
1.3 气相法
• 蒸发-凝缩法:利用电弧或等离子体加热使原料高温
气化,随后利用大的温度梯度进行急冷而凝缩成微细粒 子。
• 特点:不发生气相化学反应。
• 粒径范围:5 ~ 1000 nm。
33
•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制备纳米粉体和
薄膜的重要方法,本质上是一个热化学气相反 应和成核生长的过程。
碳化物 氮化物 硼化物 硅化物,等等
• 根据材料的功能划分
结构陶瓷 ——c 强度,韧性,硬度等等力学性能 功能陶瓷 —— 电,磁,声,光等等物理性能
3
精细陶瓷的材料特性
• 机械性能:耐磨损性,高强度,高韧性,抗冲击性,等等; • 热学性能:耐高温性,导热性,热膨胀,抗热震性,等等; • 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耐酸碱性,催化特性,离子交换性,等等; • 光学性能:发光特性,感光性,分光性,光敏特性,等等; • 电磁性能:磁性,介电性,压电性,绝缘性,导电性,热电性,等等;
• 对于复相陶瓷: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陶瓷粉体混合、絮凝即可。
• 优势:
1. 可以得到微观结构均匀的陶瓷部件; 2. 经离心和干燥后,其生坯密度较高; 3. 适合成型形状复杂的陶瓷部件。
• 注:主要适用于结构陶瓷的成型。
41
压滤成型(Pressure Filtration)
• 特点:浆料不需经过干燥,而直
• 特点:加热速率快,高温驻留时间短,冷却迅
速 —— 粉末粒径最小可在 10 nm 以下。
35
• 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CVD)—— 反应气
体等离子化后迅速冷却、凝集,生成常温、常 压下的非平衡相的过程。
SiH4 CH4 SiC 4H2 SiCl4 CH4 SiC HCl 3SiCl4 4NH3 Si3N4 12 HCl
•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
• 优势:
1. 节省时间,能量利用充分;